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 > 第401章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我都要!

第401章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我都要!(1 / 1)

推荐阅读:

應天府的朝堂之上,氣氛凝重。

兵部任職的樂韶鳳清了清嗓子,輕聲說道:“錢大人說得在理呀!

陛下,如今雖說天下初定,但這天下看似平靜。

實則暗潮湧動,難保不會有宵小之徒滋事。

這城牆那可就是咱應天府的屏障,隻有城牆堅固了,方能保我大明百姓安居樂業啊。

城牆就好比是百姓的守護盾,要是沒了這盾,百姓可怎麼安心過日子呢?”

樂韶鳳話音剛落,另一位與他私交甚密的文官趕忙上前一步,附和道:“沒錯,樂大人所言極是。

況且這城牆一旦修好,那可不僅僅是守護百姓這麼簡單,亦是我大明國力的一種彰顯呐,陛下切不可忽視呀。

您瞧瞧那應天府的城牆,修得又高又厚。

往世人麵前這麼一立,不也顯得咱大明底氣十足嘛。

叫那些心懷不軌的外邦也好,國內的亂臣賊子也罷,都得掂量掂量。”

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形成了兩派截然不同的意見。

朱棡站在一旁,麵色沉靜,卻認真地聽取著各方的意見。

他心裡清楚這眼前爭論的兩個項目,無論是修建城牆,還是打造鐵甲樓船。

那可都至關重要,關係到大明的未來走向呐。

可這大明剛建國不久,現階段的資源著實有限,朝廷必須得做出一個明智且權衡利弊的決策才行。

朱棡回到晉王府後,便一頭紮進了書房,閉門苦思起來。

那書房裡,滿屋子的典籍資料堆積如山。

朱棡就把自己關在裡頭,對著這些典籍是翻了又翻,看了又看。

有時候他看得太過入神,連府裡的下人前來送飯。

在門口喚了好幾聲,朱棡都仿若未聞,簡直就是廢寢忘食。

他就這麼一門心思地琢磨著,這兩個項目的利弊得失,到底該如何抉擇才好。

在這期間,朱棡還特意找來諸多有經驗的工匠和謀士。

眾人齊聚在晉王府的一間偏廳裡,圍著一張大圓桌坐了下來。

朱棡率先開口說道:“今日將諸位請來,便是想一同商討,這修建城牆與打造鐵甲樓船之事。

這兩件事於我大明皆意義非凡,可當下資源有限,實在是難以兩全,還望諸位各抒己見呐。”

公輸器捋了捋胡須,緩緩說道:“殿下,這修建城牆嘛,老臣倒是有些經驗。

城牆若能修得堅固高大,確實能在短期內極大地增強應天府的防禦能力,保這一方百姓的安全無虞。

隻是這耗費的人力物力也不少呐。”

一位謀士緊接著點頭稱是,補充道:“公輸大人所言甚是。

不過打造鐵甲樓船,雖所需資金和技術支持甚多,風險也相對較大。

但長遠來看,其戰略意義不可小覷啊。

既可以借此開拓海外市場,又能促進我大明經濟發展,與外邦互通有無呐。”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地深入研究兩個項目的利弊,權衡輕重。

朱棡坐在一旁,時而皺眉沉思,時而微微點頭,同時將眾人的話語一一記在心裡。

朱棡考慮到修建城牆,確實能在短期內增強應天府的防禦能力,保障百姓的安全。

然而打造鐵甲樓船,則具有更長遠的戰略意義。

既可以開拓海外市場,又能促進經濟發展。

可打造鐵甲樓船,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支持,風險也相對較大。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朱棡終於想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

他再次進宮,來到朱元璋麵前,先是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禮道:“爹,兒臣經過一番思考,有個方案想呈給父皇。”

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上,眼神威嚴卻又透著幾分慈愛。

他看著朱棡,微笑著說道:“棡兒,有什麼方案,說來聽聽。”

朱棡麵色嚴肅的說道:“兒臣建議先啟動城牆修建工程,同時組織工匠和相關技術專家,研究鐵甲樓船的設計和建造技術。

在城牆修建過程中,可以逐步積累資金和經驗,為日後打造鐵甲樓船做好準備。

如此一來,既能先保障應天府的防禦安全,又能為未來的海外貿易發展奠定基礎。

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朱元璋聽了朱棡的方案,微微點頭,表示認可。

他麵帶微笑,看著朱棡說道:“棡兒,你這方案想得周全。

頗有政治智慧和決策能力,就按照這個方案實施吧。”

然而這方案雖得到了朱元璋的認可,卻遭到了一些利益集團的強烈反對。

那些與海外貿易有密切關係的商人,一聽要先修建城牆,擔心會拖延鐵甲樓船的建造進度,影響他們的商業利益。

其中一位名叫孫海的海貿商人,長得尖嘴猴腮。

一雙小眼睛滴溜溜亂轉,一看就是那種精於算計的人。

他心急火燎地在朝廷中四處活動。

隻見孫海拉住一位官員的袖子,苦苦哀求道:“大人,這可不行啊!

先修城牆,那鐵甲樓船啥時候能造好呀?

咱這海外貿易可就全靠它了,您可得幫著說說情呀。”

那位官員皺了皺眉,輕輕甩開他的袖子,一臉無奈地說道:“孫老板,這是陛下和晉王殿下定下來的方案,哪是你我能隨意更改的?”

孫海卻不死心,繼續纏著其他官員,口中不停念叨著:“大人,您就行行好吧,這關係到我等的身家性命啊!”

在孫海的領導下,一部分海貿商人也開始在朝廷中四處活動,試圖改變朱元璋的決定。

他們有的圍著官員們軟磨硬泡,有的則在背後搞些小動作,企圖影響朝廷的決策。

然而朝廷的大事,又豈是一些海貿商人能輕易改變的?

不過這一番折騰,也倒是讓這朝廷上下的局勢,變得更加複雜起來了。

同時一些保守的官員,同樣對朱棡提出的這個方案表示了擔憂。

即將擔任福建都轉運鹽使的李敏,皺著眉頭,憂心忡忡地對朱元璋說道:“陛下,打造鐵甲樓船風險太大。

可能耗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卻不一定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還是集中精力先修建應天府城牆,確保大明江南地區的安全穩定吧。”

另一位在工部任職的保守派官員,也附和道:“是啊,陛下!

這建造鐵甲樓船的事情,咱們也沒多少經驗。

萬一搞砸了,那可就麻煩了。

還是穩妥點,先把城牆修好再說吧。”

此時的朱棡雖然麵臨著巨大的困難,但他沒有退縮。

他深知這個決策的重要性,也明白必須堅定地推進自己的方案。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