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我不說教。不喜歡,也沒必要。之前開的單章,有讀者說——看這書的都有相應的知識基礎,不用解釋,多碼字。ok,我找編輯全刪了。但是看完這段時間的評論,我又有話想說,請示編輯和其他大佬,也說到了三四十萬字儘量做個階段彙報,和書友聊聊想法。
首先聊第一個問題吧,宦官、外戚、文官、世家、宗室、軍人政治問題。
有些讀者喜歡給某一勢力貼上標簽“文官不可信”、“世家都該死”、“武夫應該被徹底消滅”、“外戚能用?”、“宗室不防著?”、“宦官不可失”、“這不是又培養了一個女官集團?”對於**帝王而言,沒有“什麼人能用,什麼人不能用”的說法。都可以用,也都可以不用。核心在於,要用的人能不能駕馭,能不能服務於帝王。
如唐代的宦官,“都督中外諸軍事”、在內,掌禁軍。在外,京西北藩鎮的節度使、將校多出自門下。同時還有大量監軍在鎮內勾連幕府。經濟上,宣徽使、內莊宅使、左藏庫使、齊天庫使等北司要員專門撈錢,財政基本獨立。甚至連武器裝備,宦官也形成了自我供應鏈。同時,中官各大家族世襲罔替,西門、楊、仇、張、魚等各大家族傳承了一百多年,盤踞在朝廷之內。這就是一個個中官世家。手握政治、經濟、軍事的同盟體,完全盜取了國家權力。
這樣的毒瘤組織,難道不應該被徹底鏟除?
很多人張口就大談宦官政治的好處,言不可不用,我是真不能理解。是,有張承業、高力士、王承恩這樣的忠臣,但是絕大多數都是些什麼家夥?其道德操守、政治低能、倫理水平,遠遠低於正常人。其危害性,曆朝曆代都在不斷總結,除了漢、唐、明三朝因種種原因被迫啟用,哪個皇帝肯讓他們參與政治。本書,宦官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肯定是參與不了政治的。等到新一批來自民間的小宦官培養起來了,才可以擇其善者而用之。
至於外戚、宗室,在無法相信武夫操守的時候,隻能試圖玩弄血緣政治,雖然這依然無法保證會不會有人造反,但是在血緣、親情的基礎上,再去收買人心,總比直接去收買一個毫無瓜葛的人要強。彆覺得搞笑。晚唐五代這會,全在這麼玩。李克用的幾個閨女,聯姻義武軍、河中鎮,朱邪家族的姑娘基本上全是外嫁軍頭,鞏固同盟關係。朱溫的幾個女兒,分彆聯姻忠武軍、魏博、成德。大家都更傾向相信親戚,任人唯親。
再就是文官,唐朝的文官,工具人、牛馬的屬性非常強。軍國大事,中書、門下、尚書三省主副官,禦史台四品已上,加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宰相,北司要職,提前就和皇帝在某個私密場所討論決定好了。朝會隻是走走流程,問問大家:“有什麼意見沒有?”有也沒用——意見保留。中下層文官不但做不到參政議政,而且一句話說的不對,一件事沒乾好,就被宰相擼了。宰相稍微做的不好,就被皇帝或者宦官罷黜。這文官,有何勢力可言。可信不可信還重要嗎?
最後就是反饋多的女官,說實話,我自己反複推演,在宦官被清除的這個時間段,主角隻能用她們。哪怕不可信,危險性也比其他物種低得多。
至於更多的,大家覺得不完善的地方——主角穿越不到一年,做不到儘善儘美,沒有任何人能在短短幾年時間,就把一個國家梳理得美美滋滋。能堅持看到現在的,應該知道本書是慢熱型吧?對於主角的成長、政治的變遷、時局的推演,這是一個長期工作,我會儘量往合理的方向去寫。
第二個問題,主角。
有不少人說主角太慫太孱弱。我說句難聽的,現在許多人在公交車上看到小偷都不敢吭聲,看到老頭都不敢扶,害怕惹禍上身。主角麵對血濺當場的畫麵,能不慫?他又不是白寶山、劉華強穿越過去的。
還有人說,主角天天被家奴吆喝羞辱,沒意思,為何不早些穿越?那有沒有可能中唐以後就這吊樣?比起被亂棒打死在更衣室,被塞金丹毒死,被幾個人用枕頭捂死,被幽禁折磨致死,被田令孜左右抽耳光。主角被西門吆喝,完全就是小兒科呢?要想不受氣,那就彆寫中晚唐。寫中晚唐的皇帝,沒這劇情,那就不是中晚唐。看中晚唐的皇帝文,就要有這個心理準備。
我理解大家絕大部分人都很忙,沒那麼時間研究曆史,不太熟悉這段曆史。那麼想了解這段曆史,就要報著看樂子的心態。如果覺得生活壓抑,想看點輕鬆的,那就儘量避開比較沉重的曆史段。
還有的說,“我看五代十國,就想看武夫起勢,天街踏儘公卿骨”。不做評價。晚唐五代有這種想法的人,等到被武夫拉去填幾次壕,一家人全被製成肉脯,就不會有這種想法了。
還有的說,主角當了快一年皇帝,啥事沒乾。主角穿越以來,真的已經做的不少事了。儘除宦官,收回大權。初步建立並掌控部分具有戰鬥力的軍隊。廢除惡政。宰相中,崔昭緯被拿下。消滅岐、華兩藩鎮,包圍同州,打殘邠寧軍,保衛了政權安全。武夫方麵,王從訓等將領失去統兵權。平時統兵、練兵、戰時統兵,各種權力完全分隔。
王從訓掌步兵教練使司。
太原外戚紮豬,掌步兵都虞侯司,整肅步軍一司軍紀,同時作為製衡王從訓等將領的一群人。
夏州新興將領張季德掌馬軍教練使司。
黨項新興將領沒藏乞祺掌馬軍都虞侯司,同樣以外族的身份整肅軍紀,製衡皇帝的元從武夫,以及收攏的中官餘部。
其他武夫,日常全都成了正將司打卡上下班的閒人。
基層軍士非戰時不補充兵甲,不配發糧草。騎兵部隊,實行騎士、戰馬分管製度,戰馬平時養在沙苑監、飛龍院。
小舅子何楚玉為朱雀春明兩街使、皇城使,作為京師治安官。
這還不夠,難道要一口氣將內外現存的不合適的地方全處理得乾乾淨淨?憑什麼,憑主角接手的爛攤子爛到極致?憑主角穿越一年不到?以上這些內容,我隻是不喜歡在書裡大書特書,但是都寫了。讀者走馬觀花,囫圇吞棗,回頭在評論區惱怒:“主角無能,惡心人。”
這我能說什麼?
至於其他政策,開各種製舉,選拔文、武、農各種人才。平虎患,停青苗錢,儘量控製用兵規模,減輕農民負擔。授田,貸記種子、農具、口糧、牲畜,安頓流氓,減輕農民負擔,屯田積糧。收隱戶,整治豪強。......調和藩鎮矛盾,援助李克用,聯合河中等藩鎮,打造抗汴統一戰線……還是那句話,我隻是不喜歡在書中大書特書。
至於許多朋友的獻策,一天一百個政策,我都能讓主角想出來。但誰來執行,有沒有執行的空間。執行的篇幅我要不要寫,寫多少,會不會影響主次。其次,現在主角的任務也不是搞各種政策。生存,才是第一要務。彆看主角現在搞得有聲有色,隻需一次藩鎮入長安,就能讓他爬不起來。
最後,你們罵書,罵主角,我都無所謂。不要對著我來,你對著我狂吠,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罵回去。素不相識,你我非親非故又毫無關係,我為什麼要讓著你呢。
第三個問題,軍隊戰鬥力。
許多讀者喜歡給某一支軍隊貼上標簽——能打、不能打,拿抽象籠統概念去套一個個具體的人,這是多麼糊塗。無論是古代現代,國內國外,軍隊的戰鬥力都是起伏不定的。
影響軍隊戰鬥力的因素很多——後勤得力否、衣食充足否、訓練充足否、紀律嚴明否、賞賜充足否、裝備精良否、作戰環境怎麼樣、主帥水平怎麼樣、臨戰的指揮布置是否對部下軍隊揚長避短、軍士思想怎麼樣,等等。這是宏觀層麵。
微觀層管,士兵的武藝怎麼樣?不聽話的刺頭多不多?與將帥軍官有沒有仇?陣列怎麼樣,刀、槊、弓配備合理否,發的甲胄穿沒穿,害不害怕敵軍?天氣熱不熱,中暑的多不多。天氣冷不冷,被凍壞的多不多。軍中是否有喜歡**被染上性病,掏空身體的士兵?占比幾何?
等等,因素非常多,都會無形影響一支軍隊的戰鬥力。當然,對於李克用、李罕之、孫儒、秦彥、畢師鐸、秦宗權這些人來說,他們的軍隊不能用這些常理衡量。誰也無法預測他們軍隊的戰鬥力,包括他們這些當事人,大概也不清楚自己軍隊的戰鬥力到底怎麼樣。也許昨天還以一敵十,銳不可當,明天就被一群拿鋤頭的農夫打敗了。
戰爭很複雜,沒有戰鬥力強就一定能贏的說法,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沒有賞賜豐厚、訓練充足、裝備精良、經驗充足雲雲,軍隊就一定能打的說法。按這個理論,神策軍最能打。河北藩鎮的軍隊最能打,將門林立,基層武夫世代從軍,從小就在鍛煉殺人技藝。但是和朱溫作戰,被一群脫胎於農民的汴軍暴打。和李克用作戰,被一群窮鬼雜胡騎臉輸出。但他們也不是一直輸,成德藩鎮就有好幾次痛扁李克用,殺得沙陀人丟盔卸甲。
總之,賞賜豐厚、訓練充足、裝備精良、經驗充足這些是軍隊具有戰鬥力的充分條件,而非決定因素。人就是人,社會性的生物,無法像機器那樣恒定輸出。世界上沒有常勝軍,沒有無敵之師,也沒有常敗軍。
第四個問題,主角的財政。
目前,主角的收入由四個部分組成=京兆尹、左馮翎、右扶風三直屬府的地稅、戶稅、鹽鐵酒專賣、青苗錢+藩鎮上供+國外入貢+突然收入。
三輔之地,僅僅京兆尹下轄,就有20多個縣。左馮翎、右扶風加起來,也是20多個。主角直接統治的,就是40多個縣。按照一州五縣的最低標準來計算,足足八個州。放眼天下,也是僅次於河東、宣武、淄青、幽州的大鎮。
而且關內還是人口稠密之地——這裡很多人有誤解,認為黃巢之亂後,關中人死得差不多了。是死了很多,但沒全死。山裡藏了很多人,黃巢之亂平息後,長安人口也在逐漸恢複。但曆史上這個時期三輔到底有多少人口,作者沒考證到。大概也是戰亂原因,當時的政權無法統計人口。但是可以通過幾件事來推測——昭宗播越石門逃難的時候,跟著他逃走的仕民,史料記載是數十萬。注意,這是昭宗逃走的當天,就有數十萬人跟著他跑路。所以三輔有多少人口,大家可以估一下,有理有據的估。
這部分人口的地稅、戶稅、鹽鐵酒專賣、租庸錢、青苗錢加起來,得是多少?
第二部分是藩鎮進貢。是,稍微有實力的都拿朝廷當個屁,但滑稽的是,這會絕大部分藩鎮都願意上貢,無非道路通不通,上供多少的問題。這個我在書裡提到過,不再解釋。
然後是國外入貢,回鶻人在上貢,這是史料可查的,昭宗被劫持到鳳翔的時候,回鶻人還派人送了財貨。
突然收入,就是指某個藩鎮突然有所求,給朝廷送一批錢,希望朝廷幫忙解決困難。額,通俗點說,就是賣詔書。唐朝的詔書,說沒卵用,確實沒卵用,但你要想長久混,最好還是有一個。沒有“皇軍的官方認證”,豪強地主不搭理你,你幾把誰啊,也敢來統治我們?武夫也覬覦你的位置——朝廷都不認可你,那我殺了你,我來。鄰鎮節度使瞧見你這草頭王,對你沒信心,也不想跟你玩。有些時候則是應藩鎮所求,下場調停矛盾,當然,朝廷也不是白乾活的,你得拿錢。為此,晚唐還滋生了很多處理這種事務的使差——和協通諭使、勸和使……
嗯,就是這麼直白。
總之,這幾部分收入加起來,主角的日子能過,而且還不算困難。真正用錢的大頭在於跨境遠征,十幾萬軍隊橫跨數百裡乃至千裡作戰,這個費用就極其誇張了,但主角現在不用擔心。另外的大頭就是安置流民。書裡說過了,流民安頓下來,你不可能撒手不管。不然他們絕大部分人是熬不過這個冬天的。朝廷要借糧食、借錢、借工具、借農具,各種物資支出,比養兵還費錢。至於官員俸祿,皇室消費,這都是小意思。筆者考證了一下,書中這會,唐宗室還剩下十來家……唐朝不圈養宗室,宗室子弟大部分也都有工作。主角一家的話,老婆孩子就那十幾個,大頭支出是掖庭局的女禦、內侍省的寺人,各類服務、工作人員,加起來兩三千吧。其他的,沒了。要是明末那種,宮廷各類人員超過萬人,那確實難頂。
第五個問題,皇權或天子的神聖性。
天子的神聖性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下降的?秦二世被趙高逼迫自殺?還是漢質帝被梁冀毒殺?又或者漢少帝被董卓毒殺?還是曹髦血濺雲龍門?南北朝那一群花式被殺的天子就不說了。從這些例子,我們應該知道——上天之子,天子這個名詞、概念,必須是神聖的,這是封建統治的核心。天子不神聖,國家就會動亂。但上天之子是神聖的,不代表承襲天命的這個“人”——皇帝就是神聖的。或者說,天子這個人,從來就不是神聖的。
在百姓眼中,天子是神,不可直視,不可妄誦尊名。但在天子身邊的人看來,天子和人一樣。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飯。三急要如廁。拉屎也臭。高興了會笑。傷心的時候也會哭。也是個凡人。一個為統治世人而人造出來的偽神。有那麼神聖嗎?殺了,也就殺了。
回到話題,唐朝的天子神聖嗎?
天子本人不神聖,一點也不。在眾人眼中,他和世人一樣,他的道德倫理甚至不如普通人。高祖被兒子逼宮,太宗被兒子造反。武曌殺子,玄宗殺子,肅宗殺子,德宗殺子未遂。道德是敗壞的,忠孝節義是不存在的,隻是他們為統治百姓而宣揚的口號,越缺什麼就越宣揚。
順宗暴死,憲宗被捂死,穆宗暴死,敬宗被亂棒打死,文宗被幽禁致死……他們不是神聖的,以各種稀奇古怪的方式被暴斃。他們的命運甚至不如大臣,不如一個乞丐安穩。這會神聖嗎?
這是天子本人,不神聖。
但是,上天之子——天子這個名詞這個概念,還是神聖的嗎?我不妨舉幾個例子。襄陽節度使趙匡凝,其父趙德諲是混世魔王秦宗權的部下,是血統純正的蔡州惡賊。趙匡凝手下的軍隊,每一個都是披著人皮的魔鬼。趙匡凝更是連天子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但他忠心嗎?忠得發紫。不管彆人怎麼想,他就要上供,繞路也要去。軍士們怎麼想,會不會認為挪用了軍費給天子是愚蠢的行為,他不管。但事實上,他手下這幫食人軍團偏偏就沒人鬨騰。
淄青牙將王敬武造反,奪取帥位。去世後,其子王師範繼位。昭宗被劫持到鳳翔的時候,四處遣使告急,詔書到達青州,王師範召集牙將們,說:“吾輩為天子藩籬,君父有難,略無奮力者,皆強兵自衛,縱賊如此,使上失守宗祧,危而不持,是誰之過,吾今日成敗以之!”
牙軍無不慷慨以應,以勤王之師自居。遂出兵與已經無敵於天下朱全忠交戰,直到戰敗。是不是覺得很滑稽?
朱全忠的大將,出身農民軍的丁會,戰功赫赫。昭宗被弑殺後,丁會惱怒至極,背叛朱全忠,選擇投靠太原。
這些人,你要說李唐對他們有什麼恩情,不好意思,沒有一點。你要說李唐國祚兩百餘年還有積威,對他們還有一定影響力。媽的,這幾家都是武夫造反起家,莫開玩笑!
回到話題,這舉出來的例子和沒舉出來的例子表明什麼?表明天子這個概念在世界上依然有著無與倫比的號召力,獨一無二的影響力。這個名詞或許不能號召所有人,但號召一部分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登高一呼,就會產生難以想象的奇妙事情。
所以結論有了。到了晚唐,天子依然是神聖的,但天子本人哪怕活成了個玩具、窩囊廢,但還是可以利用這個名頭做很多事,獲得一批賣命殺材,甚至不需要你有什麼本事。但如果你能具有一定本事,那就更好了。
第六個問題,武夫的道德、軍紀。
晚唐的武夫固然可惡,但不是所有人都是沒有道德操守的,相當一部分武夫的褲襠堪比文天祥。我舉幾個例子吧,我在史書中看到的,都是些小角色。
西川彭州一個小軍官安某人,其大帥楊晟兵敗後,王建喜愛安某人勇武,打算招攬為將領。安某人說:大帥對我有恩,要麼放我走,要麼殺了我,反正不可能為你效力。王建三次相勸,安某人三次這樣回答,於是怒殺之。
後梁滅亡之際,後梁末帝讓一個叫皇甫麟的小軍官殺了自己,不要讓自己成為沙陀人的俘虜。皇甫麟說:我隻能保護皇帝,不能殺。後梁末帝沒辦法,於是自殺。皇甫麟一看,也自刎了。
興教門之變,莊宗的侍衛全部逃走,符存審的兒子符彥卿與王全斌幾個人拚死力戰,一麵為莊宗擋箭,一麵掩護莊宗逃亡絳霄殿。後莊宗中箭,幾人將其扶到內室,問莊宗還想吃什麼。莊宗說,想喝一杯馬奶,回憶下童年。於是符彥卿幾個找來馬奶,莊宗喝完就死了。幾人哭拜後,踉蹌離去。
楊複恭的假子楊守亮,積年武夫,但對人好,有操守。兵敗後被處死,圍攻群眾無不流淚。
還有很多例子,就不舉了。總之,相當一部分武夫是有道德的,你對他好,他絕對給你賣命。主角要做的,就是發掘有道德的武夫,籠絡,鞏固關係。等到道德武夫的數量足夠大,被人造反的概率就很低了。當朝廷之師上下形成一股以道德為榮的蔚然風氣,世道就漸漸得到了扭轉。
然後就是軍紀。
中唐以來,以筆者讀史所見來看。軍紀最好的要數魏博、成德、淄青、朔方、夏綏幾鎮。魏博軍士除了殺節度使,沒見他們乾過其他暴行。不屠殺平民,不焚城,不劫掠,不抓耗材,發了賞賜就老老實實打仗。每次造反,也隻殺節度使一家,非常講道理。
成德的話,自王承宗以來,牙軍沒鬨騰過。除了殺隔壁魏博調來的田姓節度使,沒造過反。兵變隻有一次,就是殺王鎔。內部非常和平穩定,領導著河北風氣。以至於晚唐朝廷都去成德境內募過黃門小兒——“以其民風淳厚至善。”
朱溫的軍隊也還行吧。不謔謔泥腿子。
第七個問題,駁斥下一些流言。
很多人說,古代的軍隊披甲率最多三成,屁話。晚唐這會,你去找一個披甲率隻有三成的藩鎮?披甲率三成的藩鎮,麵對晚唐這種戰爭烈度,混得下去嗎?軍人政治,社會的一切為軍人服務。如成德那種地主老財,甲胄多得用不完,甚至拿來當成貢品送給皇帝。
另外,還有許多人說,古代的軍隊傷亡超過三成就會崩潰。我就不舉其他例子了,就說中和年尚讓領十五萬巢賊會戰諸道兵。農民軍死傷六萬餘人,沒崩潰,徐徐退回。李克用打成德,一次戰死兩萬老兵,沒潰。成德敗於李克用,五萬人死了三萬多,沒潰。例子太多了,好多戰鬥甚至是全軍覆沒無人投降,城破無人投降。拿其他朝代的模版拿套晚唐,何其刻板。
當然,也不是說晚唐的軍隊都這樣,一觸即潰的也不在少說。還是那句話,影響軍隊戰鬥力的因素很多,兵無常勢。
最後,彙報下成績。有賴支持,目前入v十多萬字,均訂是一千多,總訂四萬多。編輯說沒啥問題基本可以精品,看大夥給不給力了。至於太監,不要擔心,一般不會。真太監了,也不會通知你們,我突然就偷偷跑路了。
最最後:書中人物涉及到不少外族人,我竟然看到了一些煽動民族節奏的,咋的,滿漢蒙回的某個族群身份,能讓你更高貴些?帶這種節奏的,看到就永封。
最最最後:書中劇情,出現的問題,筆誤,都歡迎指正批評。但是對那些張口就叫罵的,這也降智那也不符邏輯的,被毒到的,好走不送。動不動就鼓噪叭叭叭這也惡心人,那也一朵大便,一通敲鍵盤彈鋼琴的,我嘴未嘗不利。天高地迥,萍水相逢,不要來找不痛快。
————————
另,附一份當前時間節點的方鎮表:
北地:
歸義軍節度使:索勳,治沙州。
朔方節度使:韓遵,治靈武。
定難軍節度使:拓跋思恭,治統萬城。
天德軍豐州都防禦使:宋瑤,治西受降城。
麟州割據豪強:黨項折氏、漢族楊氏,兩家結盟姻親,聯手共抗拓跋思恭。.
振武軍節度使:王卞,治軍城。
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治太原。
雲中節度使:赫連鐸,逃遁吐穀渾部落。
盧龍軍幽州節度使:李匡威,治範陽城。
關內:
涇原節度使:張鈞,治涇川縣。
鄜坊丹延節度使:拓跋思孝,治坊州。
匡**同州防禦使:王行約,已被殺。治大荔縣,正被王師夾寨圍城。
鎮**華州節度使:韓建,已被殺。轄區納入左馮翎。
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已被殺,轄區納入右扶風。
邠寧節度使:武熊,王行瑜被殺後,餘眾推其為帥。
感義軍興鳳都防禦使:滿存,入蜀未歸,餘眾造反南下漢中,正與聖人決戰。
蜀地三川:
興元節度使:楊守亮,治漢中,入蜀未歸。
龍劍節度使:楊守貞,治劍州。
武定軍節度使:楊守忠,治洋州。
雅安軍蜀邛黎等州節度使:楊守厚。
瀘昌防禦使:武夫混戰中,未決出勝者。
嘉眉戎州節度使:張虔裕,治嘉州。
威戎軍彭漢茂州觀察使:楊晟,治彭州。
遂寧防禦使:魏弘夫,治遂州。
閬果渠壁等巴中六州觀察使:朝廷文臣出派,治閬州。
峽夔等安撫使:朝廷文臣出派,治夔州。
成都團練使:王建餘眾仍在混戰,未決出勝者。
東川節度使:顧彥暉,治梓州,何淑妃故鄉。
金商節度使:馮行襲,治均州,倒向朝廷。
兩河:
河中節度使:王重盈,治蒲州,李克用、聖人同盟。
河陽節度使:張全義,治洛陽,未得任命,朱全忠附庸藩鎮。
忠武軍節度使:趙昶,治許昌,朱全忠附庸藩鎮。
陝虢觀察使:王拱,治陝州,李克用、聖人同盟。
宣武軍節度使:朱溫,治汴州。
昭義軍節度使:李存孝,治上黨,李克用假子。
義成軍節度使:胡真,治滑州,朱溫直屬。
忠義軍節度使:趙匡凝,治襄陽,聖人同盟。
魏博節度使:羅弘信,治魏州,朱溫附庸。
成德節度使:王鎔,治鎮州,搖擺不定。
義武軍節度使:王處存,治定州,李克用、聖人同盟。
橫海軍節度使:盧彥威,治滄州,驕橫不法,山東小霸王。
平盧軍淄青節度使:王師範,治青州,心向朝廷。
天平軍鄆曹濮節度使:朱瑄,治鄆城,全忠仇讎。
泰寧軍兗海沂密節度使:朱瑾,治兗州,全忠仇讎。
感化軍徐泗宿等州節度使:時溥,治彭城,全忠仇讎。
江淮:
蘇杭觀察使:錢鏐,治臨安,傾向朝廷。
義勝軍節度使:董昌,治越州,欲稱帝。
淮南宣歙等州節度使:楊行密,治揚州。
累了,不想寫了,有空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