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傻子怪才傳奇人生 > 第1105章 華夏船舶的奧秘

第1105章 華夏船舶的奧秘(1 / 1)

推荐阅读:

小夢石打開穿越號機器人手機的穿越功能,沈聰明編輯、李任惠科普作家、於張喜文史作家、齊紅霞特警、沈琳特警,紅學家範想林、考古學家張洪德、神話學者夏青、劉媛媛編輯、程萍編輯、林燕子舞蹈家等,紛紛打開魔衣與魔幻背心的穿越功能,他們穿越來到了南海夢想科考艇上。小夢石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小夢石夢見自己乘坐機器人手機變成的飛艇降落在一艘古代的戰艦前麵。“爺爺,這是什麼船呀?”小夢石向旁邊的一位漁民模樣的古人打聽。

老漁民說: “這是同安梭船 ,又名‘橫洋船 ’,是清代戰船的一種,亦是清代福建同安縣一帶的民用海船 。同安梭船,在嘉慶 、道光年間為清軍水師的主力戰艦。船隻按其大小,分為一號、二號 、三號、 集字號以及成字號。讓我兒子帶你上去參觀吧。”

“我帶你上去參觀吧。”一位穿著士兵服裝的小夥子, 出現在夢弟麵前,夢弟上船,他知道了這是小型的同安梭船 ,船體呈梭形 ,航行快速,寬 4 米至 5米。而集字號大同安梭船 ,共擁有 25 門炮,炮座均置於上層甲板,並且隻有實心彈。在鴉片戰爭中 ,清軍一般的同安梭船 隻有 8 至 10 門炮,小型的隻有 4 至 5 門。

不知道什麼時候,小夢石發現劉夢石教授、海洋專家高敏、夢弟正在尋找他。小夢石問:“劉夢石爺爺,高敏爺爺,這同安梭船有什麼特點呀?”

高敏所長說,同安梭船,又名橫洋船,是清代戰船的一種,亦是清代福建同安縣一帶民用海船。它在嘉慶、道光年間為清軍水師的主力戰艦,因在泉州府同安一帶被民間廣泛使用而得名。同安梭船不僅用於軍事目的,還廣泛應用於海上貿易和漁業活動。

劉夢石說,同安梭船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特彆是在嘉慶、道光年間,它成為了清軍水師的主力戰艦。據周凱《廈門誌》記載,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同安梭船因其性能優越,被選定為全國水師裝備的主要戰船。

高敏所長說,同安梭船不僅在軍事上有重要地位,還在海上貿易和漁業活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它因其船體如梭形、航行快速的特點,非常適合閩浙地區海盜所使用的遠洋大型船。儘管同安梭船已經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但其傳統造船技藝依然得以傳承。在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有一位造船師傅陳建民,他通過製作梭船模型的方式,傳承了這一古老技藝。

劉夢石說,雖然同安梭船不再作為主力戰船使用,但它的技藝仍然在現代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陳建民師傅的作品不僅在國內外諸多博物館中展出,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高敏所長說,同安梭船不僅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還與鄭和下西洋等曆史事件緊密相連。它見證了福建沿海人民在大航海時代的輝煌成就。同安梭船的傳統技藝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得到了係統的傳承和保護。這不僅是對曆史的尊重,也是對文化傳承的重視。總之,同安梭船不僅是清代重要的軍事和交通工具,更是閩南文化和海洋曆史的重要見證。儘管時代變遷,但其獨特的技藝和文化價值依然值得我們珍視和傳承。

小夥子帶領劉夢石、高敏、小夢石、夢弟登上了一艘古代沙船,夢弟驚奇地發現,這沙船雖然是人工滑動,卻有中國古代戰船的適航性能 ,它可以在逆風逆流 的情況下航行,還能適應不同的自然環境和惡劣的氣象條件。正如海洋爺爺所說,許多綜合性船型的出現,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在船舶適航性能方麵 ,一直在進行不斷的探索與改進。

突然,海上刮起了台風,小夥子說:“我們趕快進避風港。”船在風浪中顛簸,小夢石驚醒了。發現夢弟在嘲笑小夢石說:“都說我愛做夢,劉夢石爺爺愛做夢,想不到,小夢石更愛做夢。”

小聰說:“海洋爺爺,劉夢石教授,你們能夠給我們講述一下宋代的海舟嗎?”劉夢石說,海舟,中國古代對海船的一種稱呼。在元朝和明朝初年,運米的海船被稱為遮洋淺船,較小的則稱為鑽風船(即海鰍)。這些海船主要用於沿海運輸,而非遠洋航行。綜上所述,“海舟”可以指代多種不同的事物,具體含義需要根據上下文來確定。宋朝的海舟 ,以福建船為上;明朝的海舟 ,則以舟山的烏艚船為首 。沙船 、福倉船和東莞船,是常用的戰船,福船的形製規格最為完備。”

海洋奧秘研究所高敏所長說:“宋朝的車船在戰爭中技術發展成熟 ,高宣設計製造的十幾種車船 中,雙車船和四車船是常用的中小型作戰車船 。高宣設計製造的巨型作戰車船 ,長約 60~90 米,有 23~24 個車輪槳 。宋代無底船 ,也是宋代船匠高宣設計的。”

劉傻子用穿越號機器人手機播放了一段視頻 ,並進行解說:“南宋秦世輔創製的 鐵壁鏵嘴平麵海鶻戰艦,長約 3072 米 ,寬約 553 米,船底厚約 3072 厘米,上裝 10 櫓,水手 42 人,可以裝載戰士 108 人。”夢弟說:“有沒有模仿海魚式樣做的海船呢?”

劉傻子繼續用穿越號機器人手機播放了一段視頻,說:“你們看,這是模仿海魚形 狀的戰船—魛魚船 ,船頭方小, 尾闊底尖 ,尾闊可以分水,頭小底 尖使阻力大為減少。這種長約 1536 米的魛魚船 ,能乘 50 人作戰,是 較早見於記載的用漁船作戰船的實例。”

科學博士說:“水軍裝備的戰船 ,著名的有雙車 、十棹 、防沙平底等各類艦艇, 供江、海防禦調遣之用。南宋水軍統製馮湛 ,綜合幾種船型之長 ,造成‘湖船底、戰船蓋、海船 頭 尾 ’的多槳船 ,長 255 米 ,用槳 42 支,可載甲士 200 人,可以縱橫江河湖海。”

這回輪到夢弟做夢了。夢弟夢見自己乘坐機器人驕子變成的飛艇,穿越時空 ,來到古代, 他看見兩邊的船隊在海上作戰居然是用拍竿相互錘擊對方船隻。

高敏所長說:“明清以後 ,中國古代戰船發展迅猛,隋唐五代兩宋時期多用於錘擊敵船的拍竿已經消失 ,改造後的戰船十分堅固,可以直接犁沉敵船。 這充分說明了船舶製造和駕駛技術的進步。這時候 ,戰船上配備了火炮。”

夢弟夢見的果然是一艘大船 ,它正勇猛地衝撞敵船。這是一艘大號福船 ,柁樓三重,底尖上闊,首尾高昂,能容百人,氣勢雄壯,敢於衝撞敵船。可謂鬥船力不鬥人力。

劉傻子說:“宋朝的海舟 ,以福建船為上;明朝的海舟 ,則以舟山的烏艚船為 首 。沙船 、福倉船和東莞船,是常用的戰船 ,福船的形製規格最為完備。”

文史作家於張喜說,嘉靖四十年( 1561) 的寧台溫之捷 ,戚繼光、胡震等所部戰船, 近戰倭船 ,犁沉敵船 10 餘艘 ,燒殘敵船 5 艘 。從這一戰例中,可見當時明軍的戰艦占有較大的優勢 ,艦船結構強度和航行速度均優於敵艦。

老海龜說:“明朝還製造了兩頭有舵、進退神速的‘兩頭船 ’,以及特種戰船聯環舟和子母舟 。聯環舟船 ,體長約合 124 米,分為兩截 。前截占三分之一 ,裝載爆炸火器, 後截占三分之二,乘坐戰士。 衝撞敵船時 ,舟首倒鉤釘牢敵船,火器爆炸後 ,與敵船同毀 。撞擊時,聯結前後截的鐵環自解 ,後截得以在爆炸前回駛。子母舟長約合 11 米 ,前 2 丈是艦船 ,後 1 丈 5 尺 ,隻有兩舷側幫板,腹內空虛,藏一子舟 ,母船發火 ,與敵船並焚,軍士可駕子舟回營。”

嘉靖四十年 ( 1561) 的寧台溫之捷,戚繼光 、胡震等所部戰船,近戰倭船 ,犁沉敵船 10 餘艘 ,燒殘敵船 5 艘 。從這一戰例中 ,可見當時明軍的戰艦占有較大的優勢 ,艦船結構強度和航行速度均優於敵艦。”

老海龜說:“明朝還製造了兩頭有舵、進退神速的‘兩頭船 ’,以及特種戰船聯環舟和子母舟 。聯環舟船 ,體長約合 124 米,分為兩截 。前截占三分之一 ,裝載爆炸火器, 後截占三分之二,乘坐戰士。 衝撞敵船時,舟首倒鉤釘牢敵船,火器爆炸後,與敵船同毀 。

撞擊時,聯結前後截的鐵環自解 ,後截得以在爆炸前回駛。子母舟長約合 11 米 ,前 2 丈是艦船 ,後 1 丈 5 尺 ,隻有兩舷側幫板,腹內空虛,藏一子舟 ,母船發火,與敵船並焚,軍士可駕子舟回營。”

夢弟看見一艘古代戰船上的士兵在交戰時 ,遠則用弓弩 ,近戰用刀槍 。每位兵卒都各備有長短兵器。戰船上,還裝設有拍竿 ,年輕人告訴他說, 拍竿可以用以錘擊敵船。他 發現,戰船上設有戰棚,是用牛皮蒙在木板上,或釘竹片,小夥子告訴他 ,這是作戰的防護裝置。

無女牆的戰船 ,戰鬥時,在左右舷懸掛罟網 ,以防敵人跳幫。船 上還備有若乾小鏢,投擲擊敵 ,30 步內有效 。較重的犁頭鏢,在刁鬥上下投 ,可以擊殺敵人和洞穿敵船體。撩鉤則用以鉤搭敵船 ,勾鐮用以勾船割繚繩 。古代船戰中,還會使用燃燒性火箭,主要用來焚敵方篷帆,使敵方戰船無帆失去風動力。

不知道什麼時候 ,夢弟從夢中醒了過來,他說明了夢境。計算機姐姐說:“你夢見的情景都是我們講述的內容 ,看來,魔幻背心的夢幻功能很有作用。”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