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夢石打開穿越號機器人手機的穿越功能,沈聰明編輯、李任惠科普作家、於張喜文史作家、齊紅霞特警、沈琳特警,紅學家範想林、考古學家張洪德、神話學者夏青、劉媛媛編輯、程萍編輯、林燕子舞蹈家等,紛紛打開魔衣與魔幻背心的穿越功能,他們穿越來到了南海夢想科考艇上。
他們從科考艇上來到港口,觀看一座無與倫比的燈塔 , 方形塔基 14 米高 , 實質上是覆蓋在大岩礁上的一座三四層高的建 築。在塔基正中拔起的下層塔身有 71 米高,同樣為方形,上端四角各有一尊波賽東之子吹海螺的青銅鑄像 , 朝向 4 個不同的方向 , 用以表示風向和方位。
夜夜燈火通明 , 兢兢業業地為入港船隻導航 , 它給來往航船帶來了一種安全感。燈塔的中層塔身又縮成細柱形有9 米高。在中層塔身的八角方位上立起八根石柱 , 共同支起一個圓形塔頂。 這個洋蔥頭形的圓塔頂的塔頂之上 , 鑄著一尊高約 7 米的海神波賽東青銅立像,為這座建築增添了神話與藝術的風采,成了後來伊斯蘭教清真寺建築的重要參考借鑒物。
小夢石說,你們說掉了一點,圓形塔頂上,有一個巨大的火炬,熊熊火焰不分晝夜地閃爍著耀眼的光輝。夢弟醒過來後,對計算機姐姐 、海洋爺爺 、科學博士談到了夢中的情景,談到了劉傻子讓穿越號機器人手機變化成飛艇與他同行 。
小夢石問: “夢弟,你怎麼讓機器人手機變化成飛艇來與你同行,機器人驕子哪裡去了?” 夢弟說:“我也不知道機器人驕子哪裡去了,我很想念他 , 如果有機器人驕子,我就不會麻煩劉傻子教授讓穿越號機器人手機變成飛艇送我。我們什麼時候能夠找到機器人驕子。”
於是,小夢石問沈琳特警:“沈琳阿姨,機器人驕子哪裡去了。”沈琳說:“小夢石,我不知道機器人驕子去哪裡了,我相信,他會找到我們的,畢竟是高智能海洋機器人,淹不死的。”
劉傻子繼續講述燈塔的故事。亞曆山大燈塔的外部 , 造型非常美觀 , 內部結構也十分嚴密複雜。塔基的幾層,有 50 多個房間 , 估計這些房間 , 是值班人員住宿 、辦公或操作各項業務的房間,也可能是天文學家、氣象學家觀察天象的專用房間 。3 層塔身 , 本不適用,為克服單調感 ,求得整體建築具有藝術性的視覺造型,因而建有許多類似於樓房的層層窗口。
一些研究者們認為 , 塔身下層內部寬闊 , 從這裡修築了通到塔頂的螺旋式上升的通路 。在通到中層和上層的傾斜梯上,還分彆築有 32 個和 18 個台階。正中間 , 有一個相當於現代電梯的人工升降裝置,用 以運送火炬燃料及各種物品 , 保證火炬能夠長年日夜不熄。
劉傻子講述,1500 年來 , 亞曆山大燈塔 , 一直在暗夜中為水手們指引進港的路線 。一位阿拉伯旅行家在他的筆記中這樣記載著: “燈塔是建築在 3 層台階之上,在它的頂端,白天用一麵鏡子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導船隻。”
海洋爺爺接著講,公元 14 世紀,亞曆山大城發生了一場罕見的大地震 , 搖晃的大地,以巨大的力量 , 摧毀了這座古代世界的建築奇跡 。這座亞曆山大城的忠誠衛士,這頂亞曆山大城的王冠 , 就這樣消失了。埃及獨立之後 , 城堡改成了航海博物館。”
王可博士建議:“我們談談世界著名的航海博物館吧。”科普編輯程萍說,我看過一些相關資料,我先說,摩納哥海洋博物館。世界上最早的海洋博物館,在歐洲享有盛名,1910 年由摩納哥公國親王阿爾貝一世領導建設,位於摩納哥海岸上。館藏特色:存在大量 100 多年前的海洋生物標本和樣品,有來自世界各地超過 4000 條的各種海洋動物,陳列著各種魚類和海洋生物的骨架,從巨鯨科目到最小的海洋生物無所不有,還有一係列的魚類附屬品。
劉媛媛說,我去過悉尼國立海洋博物館。其坐落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悉尼市默裡街 2 號,1991 年開幕,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海事博物館,2010 年被英國的泰晤士報列為世界上最酷的十大博物館之一。館藏特色:保存了許多澳洲海事曆史,共有 27800 件文物,7820 份檔案資料。設在博物館埠頭的戶外展示場很經典,12 艘具曆史意義的船隻中,吸血鬼驅逐艦、翁斯洛號潛水艇魚雷艇及奮進號這三艘最為精彩。
林燕子說:“我覺得應該讓穿越號機器人手機來講述。”機器人手機立即響應,說道,英國國家海洋博物館。簡介:坐落於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南岸,建於 1934 年,其前身是 17、19 世紀的三個博物館,曆史悠久,藏品豐富。館藏特色:共有 16 個展覽廳,有世界上最重要的英國海上曆史收藏,包括海洋藝術、地圖繪製、手稿、船舶模型與平麵圖、科學與航海儀器、計時器等。還有全世界最多的 17 世紀荷蘭、18 至 20 世紀英國的海洋題材畫作,保存了大量各類航海用具、圖表、服裝、刀劍、裝飾藝術品等。
神話學者夏青說,我去過芽莊國家海洋博物館。這是越南最早設立的海洋研究中心,成立於 1923 年,位於法國殖民時代建築內的海洋研究所內,是越南最熱門的海洋博物館之一。館藏特色:現藏有 6 萬多種海洋生物標本,如鯨鯊、海牛、獅子魚、海馬、小醜魚、海龜、海葵等海洋生物都可近距離欣賞。還有各種珍奇的海洋動植物、魚類化石、海洋學的知識與主題郵票,以及著名海洋科學家考察時用過的儀器、設備和各種捕魚工具等1。
丹麥國家海事博物館。簡介:丹麥唯一一棟在海平麵之下建造的博物館,坐落於丹麥赫爾辛格,在有著 60 年曆史的老船塢牆壁之間,整個博物館位於地下,一個乾船塢成為整個博物館的核心區域。館藏特色:丹麥的航海曆史通過諸如海港、航行、戰爭和貿易等一係列的展品和史料,以最易理解的方式向廣泛的觀眾群傳達著信息。
林燕子說:“我覺得應該讓穿越號機器人手機來講述。”德國漢堡國際海事博物館。簡介:世界上最大的海事專題類海洋博物館之一,位於德國漢堡老城南麵易北河群島上。館藏特色:珍藏著 23000 件 1:1250 比例建造的船隻模型,1000 條的大比例船隻模型,幾乎涉及全球絕大部分知名的船公司。還有 100 萬張關於航海的照片,12 萬冊關於航海的圖書,5000 多幅 1570 年至今有關航海的油畫、水彩畫和版畫,2000 部關於航海的電影,珍藏著 150 套各國海軍製服,大量船旗、勳章、獎章、手稿、證明文書、航海日誌、航海家遺物、航海儀器等,幾乎涵蓋航海生活的方方麵麵1。
巴塞羅那航海博物館。簡介:坐落於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城市,館內充分利用各種先進技術,巧妙的布展方式,還原了航海時代的麵貌,有 75 年的曆史,已成為西班牙最有名的博物館景點之一。其館址原來就是西班牙的一個軍艦廠。館藏特色:收藏的武器、錢幣、紀念章、郵票、雕塑、工具和各種藝術品,以另一種方式敘述了西班牙的航海曆史。
大阪市立海洋博物館。簡介:坐落於日本大阪市住之江區南港,是記錄大阪海運和航海史的特殊博物館。半球形的玻璃幕牆建築就是博物館本館,四麵被海水包圍,博物館入口在水麵之下。館藏特色:在這座四層建築的博物館內,從 17 世紀的古老商船到未來時代的高科技汽艇,各種仿真船模應有儘有。展品從大阪的曆史、海洋與港口發展入手,全方位的介紹了人、海、船、港之間的關係。
挪威海洋博物館。簡介:坐落於挪威奧斯陸的比格迪半島,建於 1914 年,是一個全國性的博物館,負責收集,研究和交流海洋文化遺產。館藏特色:展品包括海洋魚類、海洋文化、曆史、船體模型、海洋考古學、海洋繪畫等等,關於挪威海事的紀錄片和一座圖書館也是博物館的一部分。
中國航海博物館,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是一座集航海曆史、文化、科技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這裡不僅是航海愛好者的天堂,更是遊客了解中國航海發展史的絕佳場所。 博物館占地麵積約為24萬平方米,建築風格獨特,外形猶如一艘即將起航的巨輪。 館內共設有四個展區,分彆是中國航海曆史、世界航海曆史、航海科技和航海藝術,通過豐富的實物、圖片和模型,生動展示了航海的曆史變遷和科技成就。
館內以航海為主題,博物為基礎,分設航海曆史、船舶、航海與港口、海事與海上安全、海員、軍事航海六大展館,漁船與捕魚、航海體育與休閒兩個專題展區,並建有天象館、4d 影院、兒童活動中心,涵蓋文物收藏、學術研究、社會教育、陳列展示等功能。
王可博士補充說:“因為有航海博物館,儘管現在那裡燈塔已經消失 , 但每年仍有成千上萬的國際旅遊者前去觀光 。如今,法羅斯島已經同市區相連,因此,汽車經過城西的漁港,可直接開到博物館門口。城堡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建築,它的總體呈四方形,但每個角都有一 個圓柱形的炮樓 , 造型上既整體統一 , 又有多樣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