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陛下!”
見一名燕軍斥候慌忙衝入帳內,袁紹臉上頓時顯出喜色。
斥候通稟如此匆忙,此戰必然取得了大勝。
或許顏良將軍陣斬了敵將也未可知。
“我軍大敗!
顏良將軍中了敵軍埋伏陣亡了!”
袁紹的笑容,頓時凝固在了臉上,帳內死一般的寂靜。
過了許久,袁紹才難以置信道:
“你說什麼?!
朕的大將顏良陣亡了?
不可能!
顏良武藝絕頂,他怎麼會死?
就算中了埋伏,顏良也能殺出來!”
斥候道:
“此事千真萬確,萬萬不敢欺騙陛下。
我軍敗卒,皆已潰敗而歸,陛下一問便知。”
袁紹閉上了雙目,不知在想什麼。
前來傳令的斥候冷汗直流,生怕陛下一個不高興把他斬了。
數個呼吸後,袁紹睜開了雙眼,擺手道:
“你下去吧,再探乾賊軍情。”
“唯!”
斥候應了一聲,連忙逃出帳外,感覺自己好像撿回了一條命。
向陛下稟報消息,還真危險啊!
好消息還好,若是壞消息,就要擔心自己的腦袋。
帳內袁紹陰沉著臉,對眾臣道:
“好個乾賊,在逃跑途中竟然能設下埋伏,害朕一員大將!”
眾燕臣紛紛附和道:
“乾賊陰險狡詐,就會使陰謀詭計!”
“與這等奸賊作戰,要格外小心。”
“看來孔明先生說得沒錯,賊軍果然有伏兵!”
諸葛亮則麵色平靜,輕輕搖動手中羽扇。
他並不認為顏良戰死是什麼大事。
顏良不過一介武夫,就算武藝高強,對整個戰局的影響也不大。
袁耀以九公山賊寇做局,引燕軍入甕,連攻下的城池都不要了,也要撤回乾地。
這等謀劃,就為了區區顏良?
這種事,諸葛亮是不相信的。
袁耀,一定有更大的圖謀。
可是現在自己向袁紹獻策,袁紹還能相信嗎?
以諸葛亮對袁紹性格的了解,這位大燕帝王,如今已經開始一意孤行。
他可能會聽信任何謀臣的計策,也可能誰的計策都聽不進去,自己想出一個策略就施行了。
關鍵袁紹還是皇帝,麾下文武怎麼勸都沒有辦法。
袁紹轉頭對諸葛亮道:
“孔明,那乾賊設計害了顏良將軍,朕一定要給他們一個教訓!
不知你可有良策,助朕破敵?”
諸葛亮知道,隻要袁紹敢繼續追,袁耀那邊必然是一個坑又一個坑的等著袁紹。
他雙手握扇,對袁紹道:
“陛下,乾軍撤退,就是誘敵之計。
陛下隻要不追,則袁耀之計自敗,他對陛下的大軍,也無可奈何。”
“陛下隻需占住兗州,固守城池。
袁耀想回乾地平叛,就由得他去。
我們原本的戰略目標,不就是擊退乾軍嗎?
既然戰略目標已經達成,陛下又何必再追?”
諸葛亮此言一出,袁紹臉上頓時顯出失望之色。
大將顏良死了,想讓袁紹就這麼咽下這口氣,袁紹豈能願意?
袁紹麾下的文臣們,慣會察言觀色。
察覺到袁紹麵色不悅,逢紀頓時對諸葛亮道:
“孔明先生,陛下讓你想良策破敵,你就是這麼為陛下破敵的嗎?
真是枉費了陛下對你的信任!”
逢紀說罷,又對袁紹拜道:
“陛下,臣有一策,定可大破乾軍!”
“嗯?
元圖有計破敵?
來與朕說說?”
諸葛亮也在看著逢紀,到目前為止,連他都想不出大破乾軍的計策。
在諸葛亮看來,最好的計策就是固守,不再損失將士和領土,就已經算是勝了。
這逢紀能有什麼計策,助袁紹破乾?
隻見逢紀意氣風發,一擺衣袖道:
“陛下,這計策很簡單,就是繼續派猛將率軍追擊!”
袁紹沉聲道:
“朕派顏良去追,顏良已經中伏身亡。
繼續派猛將前去,難道要重蹈覆轍嗎?”
“陛下,此一時彼一時啊!”
逢紀解釋道:
“陛下您想想,袁耀為何要設下埋伏,坑害顏良將軍?
還不是因為乾地黃巾肆虐,軍情如火,他不得不快速回援?
袁耀奸詐,知曉陛下一定會派兵去追,故而設下伏兵,阻攔我軍。”
“顏良將軍戰死之後,袁耀的目的已然達到。
他必會以為陛下不再追擊,也不會再設伏兵。
我軍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再派大將追襲。
乾軍無備之下,必然潰敗!”
逢紀獻策的時候洋洋得意,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樣。
他覺得自己想出的計策,簡直就是神來之筆。
袁紹也點了點頭,感覺逢紀所言很有道理。
“元圖之策,甚善。
不知哪位將軍,願意統兵破賊啊?”
得知顏良陣亡的消息時,文醜就坐不住了。
聽袁紹這麼一問,文醜當即起身,對袁紹拜道:
“陛下,顏良將軍與我情如兄弟,他被乾賊所害,吾豈能不為其報仇?
懇請陛下準我出戰,吾必手刃賊將,大破賊軍!”
“好!”
袁紹對眾人道:
“能為朕血此恨者,也唯有文醜將軍了。
文醜聽令!
朕也給你十萬大軍為先鋒,朕親率大軍為你壓陣!
務必要擊破賊軍,斬殺賊將,以報顏良之仇!”
文醜眼中閃爍著複仇的怒火,對袁紹抱拳道:
“文醜得令!”
諸葛亮無奈的搖了搖頭,文醜率軍前去,隻怕也是凶多吉少。
逢紀所言,哪是什麼妙計,分明是在坑害袁紹。
袁耀以退為進,手段必不會少。
偏偏他又拿捏住了袁紹的性格,知道袁紹必然會繼續追。
‘有沒有什麼辦法,能保住袁紹大軍?’
諸葛亮搖動羽扇,覺得這件事還得應在許攸和郭圖身上。
袁紹雖然以自己為謀主,可對自己這個大漢外臣,依舊不會絕對信任。
他真正信任之人,還是自己的寵臣。
當然了,以袁紹現在一意孤行的狀態,郭圖、許攸說話也未必管用。
可至少能讓袁紹做出一些改變,保住大軍元氣。
散帳之後,諸葛亮當即去尋李彥,在李彥處取了一些寶物,前去拜訪郭圖和許攸二人。
最近郭圖對諸葛亮頗有些不喜,認為諸葛亮搶了自己的風頭。
可郭圖跟諸葛亮畢竟有著約定在,諸葛亮來拜訪,他也不能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