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臣以為…
滅燕,是我大乾的最優選擇。”
聽了郭嘉的分析謀劃,李儒、賈詡等一眾頂級謀臣們,臉上都露出欣賞與讚許之色。
郭嘉,不愧是能跟他們一同並列的頂級謀臣。
他心中有著對司馬懿的恨,卻並未因仇恨而衝昏頭腦。
郭嘉給袁耀出的計策非常理性,是最適合大乾如今局勢的策略。
主公能多一個這樣的良謀奇佐,真乃幸事。
事實上,如果郭嘉提議猛攻虎牢關,不顧大乾而攻漢,那李儒、賈詡他們全部都要反對。
可郭嘉並沒有這麼做,這種大局觀,贏得了眾人的欽佩。
袁耀點點頭,對眾人道:
“諸位以為如何?”
李儒搖著黑羽羽扇,笑道:
“奉孝先生之策,我很讚同。
滅掉偽燕之後,天下大局便徹底定下來了。”
步騭說道:
“北上滅燕,獨霸天下十州!
唯有我大乾,擁有此等氣魄。”
袁耀看著眾人振奮的表情,說道:
“既然諸君都沒有異議,那便從奉孝先生之策,準備伐燕!
子敬,你想辦法,將兩個偽漢安撫好。
在孤滅燕之後,回頭再收拾他們。”
魯肅拱手應道:
“唯。”
袁耀剛收郭嘉的時候,也在思考郭嘉投效自己,會不會存有私心。
經此一計,袁耀就再無疑慮了。
袁耀笑著對郭嘉說道:
“奉孝,汝所提之策甚好。
既然要伐燕,奉孝可有破燕良策?”
“有。”
郭嘉很是自信,對袁耀道:
“主公,大燕雖然號稱有百萬大軍,自稱天下最強之國。
可實際上卻內部矛盾重重,隱患極重。
我大乾想要破燕,不必損耗大軍、勞民傷財。
隻需用一計便可。”
“這計策,便是‘人心’。”
聽著郭嘉在那侃侃而談,賈詡沒來由的鬆了一口氣。
主公麾下多了這個郭奉孝,真好啊!
有他在,自己省了不少事。
以人心之策破賊,賈詡也想到了,可他實在不想給袁耀獻策。
不是他不夠忠誠於袁耀,而是乾這個活實在累,還有風險。
雖然能立下功勞,可他賈詡的功勞已經夠了。
他現在就想在金陵城養養花種種草,沒事再聽聽曲,不想再折騰了。
能者多勞,就讓郭嘉這種有能力的年輕人,多給主公分憂好了。
他賈詡躺在功勞簿上,也能一輩子榮華富貴,何必出這個風頭?
其實在郭嘉沒來之前,賈詡一直也是這個態度。
隻不過那時候袁耀一直揪著他不放,賈詡也隻能知無不言,言無不儘,儘力為主公分憂。
吃主公的俸祿,主公都問到你了,你還拿不出良策,那像話嗎?
總之賈詡的態度一直是不主動、不拒絕。
主公問我,我就獻上一計。
不問我,我也樂得清閒。
除非是會對大軍造成重大損失的大事,賈詡才會主動獻策。
些許小事,賈詡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對於郭嘉這個新謀士,袁耀很滿意。
從袁耀的角度來看,郭奉孝還是挺有上進心的。
他投大乾,並不隻是為了給曹操報仇。
或許還存著助自己成就霸業、名垂青史的心思。
郭嘉有這樣的心思,就好辦。
自己善用郭嘉之計,甚至可抵十萬精兵。
袁耀對郭嘉問道:
“奉孝先生,敢問這‘人心’二字何解?”
郭嘉輕聲解釋道:
“袁紹麾下人心不齊,矛盾重重。
他的謀臣、武將之間都有矛盾。
而其中最激烈的茅盾,便在袁紹的三子身上。”
“袁紹的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皆是野心勃勃之輩。
他們都想爭奪偽燕太子之位,將來也好更進一步,當上偽燕的皇帝。
我大乾若能挑撥偽燕諸皇子內鬥,必然能將其國力削弱到一個極低的地步。
到那時,主公想取燕地,豈不是易如反掌?”
袁耀道:
“袁紹諸子矛盾雖深,可也沒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以袁紹的威望,足以壓製住他們。
想讓袁紹的兒子鬨出大亂,隻怕也不容易。”
郭嘉應道:
“所以,當有智謀之士前往燕地,為主公施行此策。”
賈詡聞言,不留痕跡地退後半步,退到了人群之中。
之前主公謀劃西涼,便讓自己走了一遭。
雖然自己有驚無險的回來了,可賈詡心裡很清楚,在西涼的每一天,自己都有喪命的風險。
這種危險,賈詡可不想再經曆一次了。
賈詡不想玩命,郭嘉卻不怕。
郭嘉對袁耀一拱手,正色道:
“嘉這條命,是主公給的。
為了主公大業,吾縱然舍去性命,亦在所不惜。”
“吾願親自前往燕地,為主公謀劃布局!”
郭嘉這一番言語,更加贏得了眾人的欽佩。
這郭奉孝,是真願意為大乾出力啊!
剛剛投效主公,還未來得及享受金陵城的繁華,更未享受到與其地位相匹配的榮華富貴,便要前往燕地。
這樣的良臣,誰敢質疑他的能力?
誰又敢說他對主公不夠忠誠?
袁耀麾下的臣子們幾乎可以肯定,隻要郭嘉這次能夠成功施行他的計策,助袁耀攻取大燕。
那麼他便能憑此功勞,成為最受袁耀信任的謀臣之一。
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就更不在話下了。
袁耀還未表態,一直站在郭嘉身後的楊修也開口道:
“主公,臣也願往!
袁紹子嗣眾多,對嗣位最有競爭力的便是袁譚、袁尚二人。
我與奉孝先生一同趕赴燕地,把握更大一些。”
袁耀沉默片刻,對二人道:
“潛入燕地的危險,你們知曉吧?”
郭嘉笑道:
“主公,想要成就大事,又豈有不冒風險的道理?”
“好,既然爾等有此心,那孤就不多勸了。
孤會讓錦衣衛與烏衣衛,全力配合你們。
此戰功成之際,孤必以國士相待!”
袁耀又與眾文武商談了數個時辰,一直到了夜半之時,眾人才散去。
如今乃是大乾建龍三年深秋,袁耀將用兵的時機,定在了建龍四年春。
雖然距離大乾出兵還有半年之久,可袁耀的種種準備與謀劃,已經如一張大網般鋪開,影響整個天下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