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二十萬大軍(1 / 1)

推荐阅读:

曹丕沉聲道:

“袁耀有地,朕就沒有?”

董昭對曹丕道:

“陛下,逆賊袁耀的地是怎麼來的,陛下很清楚。

他是靠著戕害世家,從士族手裡搶來的。”

“袁耀從士族手中奪取土地,手段狠辣,殘忍至極,乃名副其實的暴虐之主。

陛下總不會想要效仿逆賊,殘害我大魏世家吧?

若如此,恐怕會寒了世家的心啊…”

曹丕聞言,頓時感覺胸口發悶。

袁耀可以隨意寒大乾世家的心,他曹丕卻不行。

或者說袁耀一開始這麼做的時候也不行,後來才行了。

袁耀成功的道路不可複製,他是跳出了淮南世家的圈子,直接打壓江東世家。

將江東整合完畢之後,再收荊州,壓服荊州世家。

最後轉過頭來收拾淮南世家,淮南世家就沒有反抗能力了。

當然了,淮南世家也不是沒反抗,隻是反抗的後果有點慘,直接被袁耀給滅得差不多了。

袁耀的成功無法複製,除非曹丕用兵如神,北上伐燕或者南下滅乾。

這樣曹丕就可以學袁耀,利用外力來壓服治下的世家豪門。

可這可能嗎?

如果曹丕有這等本事,就不會在此發愁了。

曹丕歎了一口氣,對眾人道:

“袁耀為什麼要開府兵,編練規模如此之大的大軍,你們不會不知道吧?

還不是為了要入寇我大魏?

如果真讓袁耀滅了我大魏,那爾等世家大族會是何等下場,不用朕多說了吧?”

世家大族會如何,當然不用曹丕來說。

淮南的一眾世家,就給天下所有的世家做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

現在天下世家對大乾無比恐懼,對他們來說,曹丕、袁紹甚至是劉備任何一個皇帝得天下,都遠遠勝過袁耀。

就如曹丕所言,袁耀打到魏地,所有的世家都得跟著倒黴。

董昭想了想,咬牙道:

“陛下,吾等皆是陛下忠臣,自然要為陛下儘忠,為我大魏效力。

隻是…袁耀這府兵製,我大魏實在沒有實施的條件。”

“陛下您看這樣如何?

我大魏世家有錢出錢,有人出人,給陛下拉起一支人數在二十萬的精兵。

多了這二十萬精兵,再加上我大魏原有的二十萬大軍,陛下就有四十萬大軍可用。”

“有這些兵馬在,就算不能平乾滅燕,至少也能護得我大魏安穩。”

董昭說出這個數字,著實讓曹丕心驚。

二十萬大軍,大魏世家竟然能拉起二十萬大軍!

這等規模的軍隊,已經跟曹丕所有能動用的軍隊差不多了。

如果這些世家豪族有反意,那大魏豈不是危險?

好在曹丕至少現在不用擔心曹魏士族。

在解決大乾的威脅之前,世家是不可能叛亂的。

大魏的世家,跟曹丕現在算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曹丕要是被大乾滅了,世家也要跟著玩完。

曹丕現在突然有點理解袁耀了,難怪袁耀要強征世家九成的財產,沒收他們的土地和隱匿的人口。

不收拾世家真不行啊,隱患太大了!

曹丕暗暗下定決心,在局勢穩定下來以後,一定要想辦法限製世家,加強皇權!

袁耀的科舉之策就很不錯,曹丕心中暗自琢磨,想著什麼時候自己有機會也搞一搞。

得了世家二十萬大軍的承諾,曹丕對眾人道:

“諸位愛卿忠君體國,朕心甚慰。

那諸卿便儘快把軍士招募上來吧,也好為朕抵禦乾賊入寇。”

“司馬懿,陳群…

這件事,朕就交給你們來辦了。”

陳群聞言,對曹丕施禮道:

“陛下,我大魏想要抵擋乾賊,甚至有朝一日滅掉乾賊,僅憑忠勇的將士還不夠。

還得有能臣乾吏,為陛下分憂才是。”

曹丕聞言額頭隱隱露出青筋,這陳群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選拔人才,最好用的辦法,那不也是人家大乾的科舉嗎?

自己倒是想學,你們這些世家能同意嗎?

曹丕沉聲對陳群試探道:

“若論招攬人才,偽乾的科舉製倒是很有效果。

我大魏不少學子,都不惜冒著殺頭的風險前往偽乾參加科舉。

難道諸卿想讓朕效仿袁耀,也開科舉選拔人才?”

陳群似乎對曹丕的問題早有準備,笑著對曹丕應道:

“陛下,偽乾的科舉雖然能招攬到人才,可他們招攬到的,都是一些利欲熏心的小人。

袁耀那麼做,早晚要自食惡果,我大魏不可取也。”

“臣最近這些時日與諸位大人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了比科舉製還妙的選官辦法。

陛下若行此策,我大魏的國力,定然會在短時間內趕超偽乾,成為當世最強!”

陳群說得如此篤定,曹丕不由一愣。

在他看來,袁耀的科舉製已經十分巧妙了。

陳群這幫人,能想出更妙的法子?

自己怎麼有些不相信…

曹丕半信半疑,對陳群道:

“既有妙法,呈上來給朕看看。”

陳群等的就是此刻,連忙將編寫多日的選官之法呈給曹丕。

這選官之法,乃是陳群跟司馬懿、董昭、吳質、華歆等眾多世家之人聯合商議出的良策。

大魏施行此策,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世家的利益。

他們這些人費儘心力扶曹丕上位,為的不就是給家族撈點好處嗎?

曹丕得了他們的資助,不付出相應的代價,那怎麼能行呢?

“九品中正製?”

曹丕翻開書冊,映入眼中的,正是《九品中正製》幾字。

這九品中正製選官法很簡單,曹丕很容易就看明白了。

通俗點來說,就是讓名為‘中正’之人為國選才,選出的人才分為九個品級,按品級給予官職。

那中正都是些什麼人呢?

陳群在書冊裡寫的非常清楚,中正,分為大中正、小中正。

大中正是由大魏各個郡推舉而出,所推舉的大中正,必須得是德才兼備之人,還必須在朝中擔任要職。

翻譯成人話,就是由河內司馬氏、潁川陳氏這樣在郡中有影響力的家族,推舉他們在朝中擔任高管的家族子弟,也就是司馬懿、陳群這樣的人,來擔任大中正。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