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沒有等到忠誠於大漢的臣子,卻等到了曹洪、許褚兩員曹軍大將。
二將渾身披甲,率領五十名甲士衝進劉協寢宮,可把劉協嚇壞了。
“你…你們來乾什麼?
朕召諸臣進宮議事,為何遲遲不到?”
看著畏畏縮縮的劉協,曹洪冷笑道:
“陛下所說的臣子,是伏完那群人吧?
伏完聚眾謀反,已被魏王誅殺!
所有參與謀反的亂臣,儘滿門抄斬!
他們謀反之事,陛下不知情吧?”
劉協聞言眼前一黑,差點栽倒在地。
伏完謀反?
伏完怎麼可能謀反?
董承死後,最忠誠於大漢的臣子,就是伏完他們了啊!
難道自己麾下的忠臣,現在全部被曹丕給殺了?
殺戮忠於漢室的重臣,對曹丕來說那麼容易嗎?
那為何曹操…
劉協知曉,曹丕都能做到的事情,曹操想做隻會更加容易。
曹操之所以沒殺這些人,是給他這個天子留下幾分顏麵,也給他留點念想。
劉協恍然想起,曹操剛剛將自己接到許都的時候,一直對自己畢恭畢敬。
也給他這個天子留下不少權力,朝堂上忠漢的大臣,曹操也都沒有動。
他跟曹操的關係,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惡化的?
仔細想來,好像是從衣帶詔之事開始…
如果沒有衣帶詔,大漢會不會有不同?
劉協在心中反複問自己,可惜曹操已死,這件事永遠不會有答案了。
曹洪對劉協道:
“陛下,魏王在大殿等你,有要事相商。
隨我們走吧。”
曹丕剛剛殺了所有忠誠於劉協的臣子,劉協心中畏懼,便說道:
“二位將軍,朕今天身體不適。
你們看能不能…”
曹洪可不管劉協的身體舒不舒服,他不耐煩道:
“陛下最好快些前往,免得魏王久等。
陛下不適,難道要讓臣親自來請陛下嗎?”
劉協可不敢讓曹洪這些粗鄙的武人對自己動手,連忙道:
“不…不必了,朕這就去!”
劉協被甲士挾持著來到大殿,卻見文武百官早已在此等候。
曹丕身著王服,立在群臣之首,望向劉協的眼神沒有絲毫敬畏。
劉協舉目望去,隻見眾臣之中,竟無一名大漢忠臣,不由悲從中來。
“諸卿,可有事要奏?”
見劉協至此,董昭第一個出列對劉協道:
“自桓、靈以來,大漢日漸衰微,百姓民不聊生。
如今更是有袁紹、袁術等反賊公然稱帝。
大漢江山被這些反賊占據,氣數已儘!
若不是有魏王,大漢早就不複存在了!”
“漢室已衰,魏王扶持大漢十餘年,早已仁至義儘。
若繼續被大漢拖累,恐怕連大魏百姓也要受陛下連累。
吾等群臣商議已久,皆言漢室氣運已終。
望陛下效仿古之先賢,禪讓大漢江山於魏王。
若得如此,則天下幸甚、百姓幸甚。
陛下也可受魏王賞賜而享榮華富貴,豈不美哉?”
雖然劉協早有準備,可在這些臣子們圖窮匕見,當真要逼他退位的時候,劉協還是有點接受不了。
劉協一臉淒然道:
“朕繼承皇位以來,雖然沒有什麼過人的功績,可也沒做過什麼惡事。
大漢社稷四百餘年,朕安忍舍棄?
汝等皆為漢臣,世受皇恩,怎能如此逼迫於朕?”
見劉協冥頑不靈,程昱怒聲道:
“漢祚已終,天下反賊四起!
各路反賊,可都是在陛下當朝之時稱王稱帝,背反大漢的!
這還不算陛下之過嗎?
以陛下之德行,根本不足以擔任一國之君!
還是早些退位讓賢,將天下禪讓給魏王!
倘若遲誤,恐有大禍加身也!”
“放肆!”
程昱話音剛落,便有一道聲音在大殿之中響起。
眾人放眼望去,隻見一身著太尉朝服的老臣,從殿外走入。
此人,正是大漢前任太尉楊彪。
看到楊彪進殿,魏王曹丕臉色有些難看。
楊彪不是早就被父王曹操罷免了嗎?
怎麼今日又來到大殿之上?
他怎麼進來的?
看來四世三公的能量,依舊不可小覷。
這老東西,自己得處理掉,以免日後惹下麻煩。
楊彪環視眾臣,朗聲大喝道:
“大漢天子,至高無上!
豈是爾等所能逼迫?
莫非汝等都要謀反嗎?!”
“威逼天子,圖謀篡位!
此可行耶?!
曹丕,你好大的膽子!”
楊彪怒視曹丕道:
“連汝父曹操,猶不敢篡逆稱帝,你竟然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楊彪乃三朝老臣,威嚴深重。
幾句話下來,竟然當真把滿朝臣子給震懾住了。
連曹丕都對楊彪有幾分畏懼,低聲對身邊司馬懿問道:
“仲達,怎麼辦?”
司馬懿輕聲對曹丕道:
“大王,楊彪的兒子楊修,是偽乾狀元。
按道理來說,楊家乃是反賊啊。
一介反賊,有什麼可畏懼的?
若不是先王仁慈,楊家早就滅門了。”
曹丕這才反應過來,司馬懿說得對啊!
現在自己乃是至高無上的魏王,朝中臣子,生殺予奪皆由自己的心意!
區區楊彪,又有何懼?
劉協嘴唇顫抖,雙目含淚。
大漢,終究還是有忠臣在!
他激動地對楊彪喚道:
“楊公!”
楊彪高聲道:
“陛下,有老臣在,任何宵小之輩,都休想篡竊我大漢江山!”
魏王曹丕冷聲對楊彪嗬斥道:
“楊彪,你不過一介罪臣,還敢上殿?
你還以為你是大漢的太尉嗎?
汝楊家嫡子楊修公然反叛大漢,投效偽乾!
你楊家一門,乃反賊也!”
“來人!
給孤將反賊楊彪拿下!”
“誰敢?!”
楊彪大喝一聲,胡須都跟著顫抖。
“吾楊彪,乃三朝老臣!
楊氏一門,更是滿門忠烈!
吾楊彪,今日就要用性命守護陛下!
誰敢妄言篡位,須得從我楊彪的屍體上踏過去!”
楊彪威望確實高,在場的臣子們,一時間竟無人敢直視楊彪。
此時一直沉默不言的荀彧也站了出來,對殿中朝臣道:
“先王起義兵,乃是為了匡扶大漢,濟世救民!
如今先王屍骨未寒,爾等便如此逼迫天子!
這就是你們的為臣之道嗎?
爾等行此悖逆之舉,置先王於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