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三國:袁家逆子,開局摔玉璽 > 第615章 這天下,還有朕能信任之人嗎?

第615章 這天下,還有朕能信任之人嗎?(1 / 1)

推荐阅读:

西川,成都。

劉備得知袁紹稱帝的消息,連忙召諸葛亮、法正等心腹謀臣前來議事。

“孔明、孝直…

這天下之逆賊,何其之多也!

前有袁術僭越稱帝,現在袁紹也公開反叛大漢,我該如何是好?

難道就坐看這些亂臣賊子,禍亂我大漢江山嗎?”

諸葛亮對劉備道:

“如今大漢朝廷被曹操所把持,天子沒有絲毫權勢,形同傀儡,所以袁術、袁紹等逆賊才敢如此肆無忌憚。

主公既為大漢皇叔,不妨也登基為帝,以繼承大漢正統。

而後出兵討伐國賊,則名正言順也!”

劉備聞言大驚,說道:

“袁術、袁紹等賊子公然稱帝,背反大漢。

我若僭越稱帝,豈不與他們一樣,都成了反賊?

此事決不可行!”

法正也對劉備勸道:

“主公,你可知袁紹和袁術為何要稱帝?

除了覬覦皇帝的寶座之外,稱帝還能聚攏人望,收攬天下人才之心。

天下有才華的文武,誰不想投效明主,得那從龍顯貴之功?

主公若不稱帝,人才都被逆賊招攬了過去。

到時候主公就算有心匡扶大漢,也是無能為力啊。”

經諸葛亮和法正勸說,劉備態度依舊很堅決,擺手道:

“不論旁人如何,我劉備絕不做背叛大漢之事!”

諸葛亮歎息道:

“主公若執意如此,也可。

然而主公僅以州牧的身份,又如何與袁紹、袁術等偽帝爭鋒?

主公不稱帝,至少應該稱王才是。”

“稱王…”

對於這個辦法,劉備還是有幾分動心的。

他沉吟片刻,還是搖頭道:

“不可,我若稱王,當有天子明詔,否則依舊是在行僭越之事…”

諸葛亮搖扇笑道:

“這有何難?

天子在許都,主公上表天子,請天子封主公為王不就好了?”

“那曹操會答應嗎?”

“曹操一定會答應!”

諸葛亮道:

“如今袁紹、袁術這兩路天下最強大的諸侯儘皆背叛漢室,公然篡逆。

曹操身為大漢丞相,身上的壓力極大。

他急需拉攏盟友,為自己分擔壓力。

而天下諸侯之中,除了主公,曹操還能拉攏何人?

就連曹操自己,都頂不住袁紹和袁術的壓力,稱了魏王。

主公隻需表達出結盟的意願,曹操一定會同意。”

“那好吧,此事便依孔明。”

劉備道:

“若天子當真下旨,我便遵天子之命,於益州稱王。

集結天下英雄豪傑,消滅僭越稱帝的逆賊,為天子守住大漢江山!”

劉備口號喊得大義凜然,可諸葛亮、法正都不認為劉備能在短時間內掃滅群雄。

他們攻打荊州失利的同時,也見識到了大乾武力的強大。

大乾軍隊不論是單兵素質、裝備還是將軍對士卒的指揮,都勝過其他諸侯。

大乾之所以能做到如此,正是因為國力碾壓諸侯。

所以劉備想要戰勝大乾,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西川天府之國,劉備需要在此勵精圖治、重視農業、發展商業、積蓄糧草、訓練將士…

待益州大軍國力強盛之後,再聯合天下諸侯共討袁術。

如此,方有匡扶大漢的希望。

好在諸葛亮對此早有準備,他高臥隆中的時候,就知道輔佐光武傳人成就霸業,是一條艱難坎坷的道路。

不過隻要自己能夠用心輔佐劉備,儘自己所能匡扶大漢…

大漢,未必沒有再興的一日。

劉備很快派人上表朝廷,請天子加封自己為王。

在袁術、袁紹相繼稱帝的情況下,曹操很痛快地答應了劉備的請求。

立刻讓劉協擬旨,封劉備為漢中王。

劉協下旨之後,心中很是憋屈。

他現在不光怨恨曹操,連劉備都恨上了。

劉協坐於大殿之中,暗自歎息道:

“皇叔…你不是說過,要永遠效忠於大漢嗎?

朕記得你說過,哪怕是死,也要匡扶漢室…

怎麼連你也要背反大漢,僭越稱王了?

這天下,還有朕能信任之人嗎?”

“陛下,該回寢宮了。”

一個小太監弓著身子,在劉協身邊輕聲提醒。

“好,走吧…”

劉協心事重重地往寢宮走去,身旁小太監對他說道:

“陛下不必憂慮。

天下有無數忠臣心向漢室,他們都會幫助陛下的。

陛下乃真龍天子,早晚會掃平群賊,執掌天下。”

“嗯?

你說的忠臣,是何人?”

“朝中有很多大人,世受皇恩。

就比如司馬防大人和他的後人…

他們隻是迫於丞相之威,才沒有站出來支持陛下。

若時候天下有變,他們一定會扶持陛下執掌大權。”

“司馬防…

倒是我大漢忠臣。”

劉協心頭一動,對小太監道:

“馬懷,沒想到你有如此見識。

以後你就跟朕多說說話。

朕有什麼事,還需與你商議。”

小太監馬懷恭敬道:

“奴婢遵命。”

……

得知袁紹、曹操、劉備等人相繼稱王稱帝,袁耀表現得很是平靜。

他對此事早有預料。

這天下群雄,哪個不覬覦帝位?

一旦有人成功稱帝,而朝廷又對這稱帝之人沒什麼辦法,那就會引得諸侯爭相效仿。

在袁耀上一世的時候,曹操就曾說過。

如果沒有他在,天下不知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這話曹操說得並沒有錯,這一世時局大變,諸侯都起了稱帝之心。

而曹操沒有冠絕天下的實力,根本無法抑製。

袁耀覺得與貿然稱帝的袁紹相比,大乾反而更像一個穩定的王朝。

大乾立國很早,當年大乾還是大陳的時候,百姓就對大乾很有歸屬感。

到了現在,袁耀更是改革了不少製度,讓大乾與大漢的差彆更加凸顯出來。

一個國家想要穩定,首先得讓百姓吃飽飯。

漢末之所以天下大亂,百姓揭竿而起,除了大漢吏治腐敗之外,天災人禍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百姓飯都吃不上了,隻能餓著等死,不造反乾什麼?

與其餓死,還不如殺官造反、攻打府庫,反而能吃上兩頓飽飯。

所以大乾立國之後,袁耀要解決的第一件事,就是百姓的吃飯問題。

當然了,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大乾百姓已經很富庶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