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道:
“回稟大王,您這燕王的爵位,正是外臣此來的目的之一。”
“你的目的,還跟本王爵位有關?
可笑…
本王的爵位,什麼時候輪到曹孟德作主了?”
袁紹將寶劍按在桌上,對司馬懿道:
“此劍剛剛斬殺過偽帝袁術的使者。
若是汝出言不遜,便請試劍!”
司馬懿謙恭道:
“大王說笑了,外臣這一次是帶著誠意來的。”
袁紹將身軀往後一仰,靠在大椅上,傲然道:
“曹孟德能有何誠意?”
司馬懿一臉恭敬,對袁紹道:
“外臣此來,是奉我家丞相之命,向大王請降。”
“怎麼?
曹孟德要向孤投降了?
這倒是個新鮮事,哈哈哈哈…”
袁紹聞言,不由發出暢快的大笑。
他覺得司馬懿所說的投降之事,乃無稽之談。
曹操與袁紹交戰已久,雙方互有勝負。
現在袁紹雖然靠著高櫓之策,一時占得上風,可也不是穩勝曹操。
曹操麾下謀士如雲,總能想到應對之策。
縱然棄了營寨後撤,也不能說就敗了。
在這種局麵之下,曹操豈能投降?
司馬懿解釋道:
“大王,我家丞相雖是請降,卻是有條件的。”
袁紹斂起笑容,嚴肅道:
“我就知道,曹孟德不會那麼容易投降。
曹孟德有什麼條件,說來聽聽。”
“條件就是…兩家各自罷兵,共同討伐偽帝袁術。”
袁紹聽了司馬懿之言,當即一拍桌案,高聲喝道:
“放肆!
曹操不是孤的對手,來向孤請降。
請降的條件卻是各自罷兵,何其可笑!
曹孟德莫非以為孤是傻子不成?”
袁紹雖然也想過先對付袁術,可這並不是他無條件放過曹操的理由。
兩軍戰了這麼久,也打出了一些火氣。
曹操若是什麼都不想付出就要全身而退,袁紹肯定不會同意。
司馬懿連忙對袁紹勸道:
“大王先彆動怒。
我家丞相請降,也是帶著誠意來的。
我軍請降,有三個誠意…”
“第一個誠意便是…
我家丞相願意讓陛下擬旨,冊封大王為大漢燕王,世襲罔替。
封王之後,大王您的身份,便是大漢最為尊貴之人。
連我家丞相都遠遠不及啊。”
袁紹聞言微微頷首,曹孟德這麼做,倒是當真有點誠意。
袁紹自稱的王,跟天子冊封的王爵肯定不同。
有天子冊封,袁紹就是名正言順的燕王。
在袁紹心中,這燕王甚至比偽帝袁術自稱的皇帝還要高貴。
“第二個誠意,便在此信中。”
司馬懿說話間,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
袁紹一抬手,說道:
“呈上來。”
郭圖上前,將司馬懿手中書信取下,交給袁紹。
袁紹緩緩展信,這書信果然是曹孟德的字跡。
曹操在信中所說的內容也很簡單,先是跟袁紹敘敘舊情,回憶一下兒時的過往。
在信中,曹操對袁紹的態度極為謙卑,稱袁紹為兄長。
並且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表示誠心的悔過。
他這個當小弟的人,實在不應該對大哥動手。
他曹孟德能有今日,都靠大哥袁紹抬舉。
若與大哥刀兵相見,豈不成了忘恩負義之人?
為了道歉,曹操願意封上黃金十萬,祈求袁紹這個老大哥原諒。
曹操還在信中表示,自己永遠是袁紹的小老弟,願意聽大哥號令。
這一封書信讀下來,袁紹又回憶起了當初與曹操相處的少年時光。
那時候的曹操,還真是對袁紹忠心不二的小老弟。
袁紹這個人耳根子比較軟,容易聽勸。
看完了信之後,他對曹操的敵意也減小了許多。
罷了,誰還沒有個犯錯的時候…
小弟誠心悔過了,他這個當大哥的還能沒有容人之量嗎?
袁紹把信按在桌案上,對司馬懿問道:
“孟德信中所說的黃金在何處?”
司馬懿恭敬道:
“軍中沒有攜帶那麼多黃金。
隻要大王同意我軍請降,我家丞相會立刻籌備黃金,將黃金送到大王手中。”
袁紹點點頭,又道:
“孟德的第三個誠意是什麼?”
司馬懿施禮道:
“逆賊袁術僭越稱帝,敗壞袁氏名聲。
受逆賊袁術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大王您。
世人皆知大王四世三公,對漢室忠心耿耿,乃是大漢第一大忠臣!”
“而對漢室如此忠誠的袁家,卻出了一個篡逆反賊!
這是袁家的恥辱,也是大王您的恥辱!
我家丞相的第三個誠意,便是願意以天子明詔,號令天下諸侯討伐逆賊袁術!
為袁氏清理門戶,也為大王您正名!”
“我家丞相說了,這連軍盟主之位,依舊由大王您來擔任。
並且攻下逆賊袁術的荊、揚二州之後,此二州皆歸屬於大王您!
此三點,便是我家大王請降的誠意。”
司馬懿說得有理有據,袁術越聽越覺得有道理。
“很好。
若是如此,孤原諒孟德一次也無妨。
你叫…司馬懿?”
司馬懿恭恭敬敬的拜道:
“外臣司馬懿,字仲達,河內人士。”
“行,司馬仲達,你回去告訴孟德。
就說孟德請降之事,孤同意了。
袁術公然謀反,犯下滔天大罪,我袁氏確實容不得他。
你讓孟德速速把黃金送來,回許昌之後,儘快準備出兵。”
“外臣謹遵大王之命。”
司馬懿目的達成,拱手退了出去。
袁紹的謀臣審配開口道:
“大王,您怎麼就答應那司馬懿了?
出兵討伐袁術,明顯是對曹賊最為有利之事!
怎麼到了此獠口中,反倒成了曹賊對主公的誠意?
此賊如此顛倒黑白,當斬之!”
“好了,正南。”
袁紹擺了擺手,說道:
“孤自然知曉孟德要伐袁術。
他這點小心思,瞞不過孤。
滅了袁術的偽朝,固然對曹操有好處,卻對我軍好處更大。
你剛剛難道沒有聽那司馬懿之言?
滅了袁術之後,荊、楊二州,皆歸屬於孤。”
審配急聲道:
“大王,曹賊一向狡詐,他的話您可不能信啊!
我河北距離揚州甚遠
取下揚州之後,又如何能夠將揚州納入我大燕治下?
萬一那曹操食言,不將揚州和荊州交給大王,又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