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南山腳下,果然跟老村長說的那樣,一過十二點,南山上的雲霧開始稀薄,很快露出了南山的本來麵目。
站在山腳下,陸萍呆呆的望著本來凝成實質的雲霧轉瞬散去,山勢漸漸顯出青幽。
龔齊本是陪著陸萍探險,從來不信鬼神之說,可當如此奇景就在眼前,搜腸刮肚好久,也沒能想出一個科學的解釋。
這南山封鎖能擋住外地好奇遊客,卻擋不住趙紫瑤這個本地人,她帶著陸萍和龔齊從一條無人僻靜的小山路往上。
南山不陡,其山勢險峻也遠遠比不上峨眉青城之流,但對於疏於鍛煉的陸萍和龔齊來說還是要了老命。
一路上靜的出奇,山霧過後,這林中一點鳥獸聲都沒有了,隻有林葉簌簌,萬籟俱寂,讓三人都有點發毛。
“紫瑤,這山上好多柳樹啊,我還隻在北方看過這麼多柳樹。”心中隱隱有些不安,陸萍隻好一邊爬山一邊和兩人聊天。
“不知道啊,我也挺奇怪的,這柳樹一般都是長在公路和水邊的,沒想到在這長這麼好?”
趙紫瑤也知道這南山的奇怪,垂柳生長習性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及潮濕深厚地區,較耐寒,一般都是栽培來作為綠化樹種,哪有這樣一長長了半片山的?
“那你拜的乾娘是哪一棵啊,不過柳樹壽命最多就三十年嗎?師妹你現在都已經二十了?”
龔齊向趙紫瑤詢問道,自從早上一起來,陸萍就沒怎麼搭理過他,龔齊碰了幾次壁,也就不再自討沒趣。
“我乾娘可是這座山上最老的柳樹,不在這邊,那棵樹在我爸爸小時候就有了。”
陸萍對於此次南山之行可是做足了功課,在一旁幫趙紫瑤解釋道:“不是所有的柳樹都隻能活三十年,也有極個彆樹種可以存活一百年以上的。”
三人一邊聊天一邊翻林躍澗,趙紫瑤還好,陸萍和龔齊到了後邊連話都說不出來了,臉色蒼白的跟著趙紫瑤。
那山霧一收不知道收到哪裡去了,此時的山中再也看不到半點雲氣。
終於沿著一處山澗往上,趙紫瑤歡喜的叫了一聲:“我們到了!”
陸萍抬起頭,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喘著粗氣看向麵前的景觀。
山澗之上,是一座青苔斑斑的石橋,橋下流水清澈見底。
在橋的對麵,是一座倒塌荒廢的石製神龕。
神龕的匾額被歲月侵蝕,看不出本來麵目,趙紫瑤在橋的這麵張望許久,突然驚疑一聲,跑到對岸去了。
陸萍和龔齊咬牙跟上,也過了石橋。
到了近處,兩人才發現,在荒廢的神龕前麵,有一墩黑炭木樁,木樁很大,足可以容納五六個人合抱。
“我靠,我媽怎麼沒了!!”
趙紫瑤懵懵的蹲下身,差點哭了出來。
陸萍在趙紫瑤的哭泣的語調才了解到,這墩黑炭木樁,就是趙紫瑤小時候認的乾娘。
趙紫瑤雙眼通紅,語調嗚咽,這株老柳樹可以說是怕陪伴了她的整個童年。
陸萍稍微寬慰了幾句,就迫不及待得進入了石頭屋裡。
龔齊連忙跟了進去,奇怪的看著陸萍在神龕旁邊獵奇的四處翻找,掀起大量灰塵。
他忙捂住口鼻,麵上有些嫌棄:“陸萍,你要找的就是這些東西嗎?這裡能有什麼有價值的,就是小山村搞的一破廟。”
陸萍不答,隻是自顧自的翻找著,眸子中露出急切的光芒。
陸萍此時心中惴惴,她不知道什麼是仙緣,什麼物件可能是那種東西,隻好對神龕裡的每一樣積滿灰塵的物件都事無巨細一一的檢查。
越找,陸萍心中越是交集忐忑,南山異象,這神龕又是南山上麵唯一跟玄學神秘相關的東西,按照那個大人物所說,這神龕裡麵應該有仙緣才是啊?!
看著陸萍眸子裡的癲狂,龔齊隻好收斂情緒,幫著陸萍用樹枝將神龕裡麵的蛛網垃圾清理乾淨,而後目光打量著整個神龕。
這個神龕以前香火應該以為旺盛,龔齊發現了很多供奉用的器具,供桌前香爐堆疊的香灰已經冒出尖來。
隨後他的目光停留在神龕供桌的正中央。
神龕的中央,那個原本應該擺放神像的地方空無一物,隻餘前麵一盤積滿灰塵的酥餅。
他看不出這神龕供奉的是哪尊神,出來神龕,神龕的刻匾被風化的有些模糊,龔齊端詳許久,終於讀出了幾個字體。
“五……通廟?”
“五通神嗎?這是什麼神?這種山村不是應該供奉土地公灶神之類的東西嗎?”
龔齊有些奇怪,突然聽到外麵趙紫瑤有些驚異的聲音:
“昊子,伱怎麼也在這裡?”
龔齊順著蹲在地上的趙紫瑤方向看去,在山澗的石橋上,一個戴著眼鏡的高中生正靦腆的望著他們。
周遭古樹森森,遮蓋住了所有陽光。
山澗,神龕,黑炭樹樁連著石橋上的陳昊全部被陰影覆蓋。
“趙姐,你的朋友是在找這個嗎?”
陳昊站在石橋上晃了晃手中的事物,龔齊扶了扶眼睛,終於看到了陳昊手中的物件。
那是一尊高約三十公分的石頭神像,神像有五頭,看著詭譎神秘,以龔齊的視力望不清神像的表情。
當陳昊一邊笑著一邊過橋朝神龕走近時,龔齊的身上沒由來的生出一股涼意……
——
李陽在老叔公家裡,饒有興致翻開了村誌。
南溪村以前確實不叫南溪村,叫做五通村。
五通村這個名字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左右,農村改革,五通村這名字犯了忌諱,被上麵人大筆一揮改成了南溪村。
李陽一路翻看下去,彆看五通村現在現代化的一匹,五步一樓,十步一墅的,這其實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百年古鎮,在明清時期一度曾因水運與鹽業而興,人聲鼎沸數百年。
古代的商業一興盛,難免就會信奉一些有的沒的東西,曾經的五通村就是。
李陽微微咂舌,村誌上濃墨重彩的記錄了一位被當地人信奉數百年的神明,五通神。
五通村古時鹽業興盛,號稱“煤進鹽出”,有深厚的曆史底蘊。村誌記載,古時這裡的鹽商最怕鬨的就是牛瘟,而古時候的五通神在民間傳說中主要管理瘟疫,因此當地的村民和過往鹽商對於五通神很是崇拜。
村誌記載,明清時的五通村凡家有通商者,無一不拜五通神,村中最大的五通神供奉點在南山的山腰上,名叫五通廟,五通廟前還有五通橋,都是有著數百年的曆史。
李陽之所以咂舌,並不是微詞這種拜神傳統,而是在道教的曆史傳說中,這位五通神,可不是一個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