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不出所料。”
“這個猜想最終還是應驗了。”
“如果不擺爛,不順應自然的話,那就不是奧斯卡了,隻能說,現在奧斯卡沒落成這樣不是沒有原因的,隻是可惜了曆史這麼悠久的獎項。”
“我都沒來得及看這部電影,現在看著這麼多的好評,這是把我搞的抓心撓肝。”
“我想看電影!我想看電影!我想看電影!”
“哈哈哈哈哈哈,奧斯卡,和那些主流媒體實際上是一樣的,他們從來不敢對他們的主人大聲狂吠。”
“我已經看過這部電影,我已經沒有遺憾了,真正有遺憾的是那些沒有看過的人,真的,用現在網上一句話說就是,這部電影是真的真的真的具有影史第一的水平的。”
“可惡,你們越是這樣說,那我就越是抓耳撓腮啊!”
“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肖申克的救贖》”
“一部在我心中足夠封神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tion》)
講的是一位因冤案入獄的年輕銀行家在牢中如何追尋自由的故事。
或許在電影這種藝術載體下,不同的人看同樣的影片可能都有不同的感受。
對於目前無力改變現狀的我,看完這部影片後最深的感受就是:才華、毅力兩樣,是任何人在任何境況下得到自由的最佳通途。
片中的年輕銀行家,憑著對銀行財務知識的精通,在獄中,不僅為自己贏得了生命的安全、些許的自由,更為獄友爭取到了物質、精神上的利益。
也正因為對財務的精通,也使得男主角最後徹底擊敗殘暴、陰險的獄長,並且使自己獲得物質上的自由。
另一方麵,看看那六年每周不懈的申請信、n年每周兩封的申請信、用那“600年也挖不出隧道”的石斧日日不懈掘出的隧道、雷電聲中用石塊砸破的下水管道、邊嘔吐邊匍伏爬過的500嗎長的的惡臭的下水道……這一切無不深深刻畫一個詞:毅力。
任何一個人,想要最後獲得藍天白雲下的自由,一定一定要具備這兩樣的--過人的才華、堅韌的毅力。
我也終於悟出為什麼我目前還在鬱悶的原因:
第一:沒有拿得出手的才華
小時候很喜歡畫畫,但長大後專心讀聖賢書,高考,畫筆再也沒有提起過。
大學時學醫,但是學醫的日子被我用來學吉他、讀閒書。工作之後,吉他沒有時間去練,自然荒廢。
一直以來,也斷斷續續、打漁曬網地練習過書法、篆刻、素描、漫畫、hotosho、fsh、dreaweaver、園藝……等等感興趣的事,可是,無論哪個,都是典型地淺嘗輒止,中途放棄的原因雖然各不相同,但說起來,最後都是沒能堅持。
所以,我基本上就是那種什麼都會一點,什麼都拿不出手來的人。
第二:沒有堅韌的毅力
其實從上麵就可以看出來了,那麼多愛好,那麼多嘗試,最後都止於我的半途而廢。假使有一樣能堅持半年,那結果都很不一樣了。
我是那種典型的“無誌人常立誌”。我有一個筆記簿,專門用來寫計劃的。
不知道彆人有沒有這樣一個本子,我是不得不專門辟一個這樣的小簿子,因為每過一段時間,我訂的那計劃都會更新一下。
其實每次訂計劃的時候,都希望自己能一直做下去的,但是……
知道自己沒常性,所以最近的一次計劃訂了之後,我在計劃後麵鄭重寫下:“希望能堅持三個月”--結果,一個月後,這幾個字讓我寫新計劃的時候沒勇氣去看前麵。
在爛番茄上看到人家為《肖申克的救贖》寫的影評,對影片情節、表演、內涵等分析之精辟,令我慚愧。
可是,我還是躲在一邊偷偷寫下了這篇文字。
縱使我文字功底很差,縱使我思想膚淺得可以,但是每個小人物對任何事物都有權利擁有她的感受--況且是如此美好的事物。這部影片對我觸動之大,在於,第一次,我曉得了自己一直那麼努力、卻一直在鬱悶的原因。也許,有人和我有同感?
或許現在《肖申克的救贖》已經不再需要影評,因為它已經足夠優秀到不需要任何人再去證明它有多優秀。
但是我發出來的唯一想法,僅僅隻存在一點,我需要為了夏遠而發發聲,為了這種不公平而發發聲。
有些時候,我不確定一些事情是否就隻差我一個,我也不敢賭是不是就差我這一個聲音,但是我真的不願意看到這麼好的一部作品銷聲匿跡,就此成為鬥爭的犧牲品,藝術,尤其是好的藝術,永遠是無辜的。”
“抗議!抗議!我們要抗議!”
“我們受夠了那些天龍人的壓迫!”
“天龍人去死!奧斯卡去死!”
聲音,也在這一刻,徹底的迸發了出來。
然後,一直到另外一件事,徹底點燃了這一場爭端,還有被壓抑已久的公眾們的情緒還有怒火。
那就是科裡恩獎,開始了!
而今年的科裡恩獎,最終的最佳影片,被頒布給了《肖申克的救贖》。
而最佳導演,則是落在了夏遠的頭上。
並且,這一次,夏遠本人到了頒獎現場,進行領獎。
這是通過全球直播傳遍全球的。
所以,同樣是全球直播,可是這一刻的科裡恩獎,在熱度上,直接碾壓了奧斯卡的五倍還多。
這已經是當年奧斯卡還正常時候的流量還要多的恐怖數據。
網絡上徹底爆炸。
“哈哈哈哈哈哈,我喜歡這個結果!”
“實至名歸!”
“眾所周知,這對於科裡恩獎這種實際上還尚未在影壇獎項中站穩腳跟的獎項來說,這種選擇毫無疑問就是一場狂賭,我很想說的是,既然科裡恩獎為了我們這些影迷選擇去賭,他們選擇去走反方向,注定布滿荊棘的道路,那麼我們應該讓他們輸嗎?”
“不應該,我們也應該聯合起來了。”
“上吧,是時候發出我們的聲音了,我們需要讓一些不見人間疾苦的人看看阿美瑞堅民眾的力量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