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唐:父親您不造反,我造反! > 第301章 皇帝招兵買馬,太子成了招牌?

第301章 皇帝招兵買馬,太子成了招牌?(1 / 1)

推荐阅读:

人定勝天!

當並州各地也逐漸陸陸續續的傳來天空放晴。

百姓們已經著手開始搶晴收割,晾曬麥子的消息。

太原府高層這邊,也終於是相對的鬆了口氣。

陽成宮。

一早上結束晨練,隻感覺神清氣爽的李承乾,一邊吃著早飯,一邊看著讓王德提前送來的一些奏報文書。

臉上難得的露出了幾分輕鬆的笑意。

“減產肯定是會有的,不過,這一次的減產規模卻已經控製在了非常小的程度好啊!”

乾英英坐在李承乾的身旁。

看著這位太子認真看著文書的側顏,心情莫名的安心很多。

天公不作美,似是非要和這位賢明的太子為敵。

接連的暴雨若非是並州早早的就已經對內河,以及溝渠等基礎水利設施,展開了改造和布局,更是耗費巨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完成了黃河的第一期水利工程。

並州即便是有著天寶金種這等高產的冬小麥糧種。

今年也全都要被淹掉。

甚至於,更是不知道會有多少百姓流離失所,甚至喪命於這天災之中,家破人亡

“接下來對一些地勢低矮地區的受災重建工作,必須快馬跟上了”

一頓早餐,李承乾從頭到尾,甚至都沒有顧得和乾英英這位準太子妃說幾句話,草草吃過之後,便馬不停蹄的朝著壽功殿而去。

“乾姑娘,殿下他”

乾英英看著緊張的王德,淡淡一笑。

“放心王公公,這不就是太子該有的樣子嗎?我不會多想的。”

見這位太子殿下心愛的姑娘沒有不高興,王德這才鬆了口氣,作揖行禮之後,急忙也趕快朝著壽功殿方向趕去。

接下來的這段日子。

不僅僅是太原府陽成宮這邊,官員們忙得腳不沾地。

長安方向。

隨著魏王李泰正式接手了監國長安的事務之後。

在用了半個月左右的時間,熟悉各個部門的情況,以及地方的問題,並且對一些人事方麵做出調整之後。

這位魏王殿下也終於開始了自己大刀闊斧的改革。

當日朝會。

隨著封德彝被當眾正式晉升為戶部尚書,而戰戰兢兢了半個月的荊王李元景,也領到了一個稽查都尉的新差事。

“啪嗒”一聲。

李泰將一柄從自家老爹的內帑之中搜出來的寶劍,拍在一旁太監樊琪手中的托盤之上。

朗聲開口。

“賜錦衣衛千戶崔孝國,監察提督職,領禦林軍三千,火器軍五百,協助封尚書與荊王稽查商稅偷漏之事!”

“若有膽敢阻攔,不論官銜,不論品級,一切以同罪論處!”

“本王以監國之名,賜你天子寶劍!”

“期間若遇不法,可先斬後奏!”

崔孝國一張國字臉上滿是激動,深吸一口氣鄭重拜禮,雙手接過王德呈遞來的寶劍。

高聲大喊。

“殿下放心!孝國必不負聖恩,掃清奸佞蠹蟲!”

“還天下百姓,還新政改革一片朗朗青天!”

“若有懈怠瀆職,天打雷劈,子孫後代不得善終!”

一旁。

封德彝和荊王李元景兩人,卻是心中已經恐懼的顫抖了起來。

明麵上說給崔孝國這個特務頭子的兵力和權力,是協助他們,但那幾乎可以碾壓李元景這個稽查都尉手下力量的兵力。

怎麼看都像是在提防和警告他們。

如果他們老實辦差,審查商稅之事,他們還不會被怎麼樣。

若是他們做得讓這位魏王殿下不滿意那禦林軍手中的鋼刀,還有那火器軍手中的火槍,也可以用在他們的身上。

隨著幾人拜恩謝禮。

李泰平淡的目光在如今長安朝堂之中的百官身上,緩緩掃視一圈。

在武德老臣大半被李淵帶去西征,房玄齡和杜如晦兩個曾經的朝堂肱骨也被皇帝帶走,加上自家皇兄太原府那邊也抽調了不少。

反倒是長安這邊的朝堂之中。

明顯多了一些濫竽充數的家夥。

李泰鼻腔似乎輕微的發出一聲冷哼。

“鄭江何在!”

“臣!禮部鴻臚寺卿鄭江,拜見殿下!”鄭江迅速出列。

似乎已經意識到了什麼,心頭不由激動起來。

“你做事很得力,鄭氏子弟在地方的政績,也有目共睹”

李泰微微一頓,百官目光不由紛紛朝著鄭江的方向投去。

羨慕有之,擔憂有之,不屑有之。

然而隨著李泰一聲“晉升鄭江吏部尚書”的命令下達。

朝堂之中百官之間的氣氛,明顯變得有些不對勁了起來。

禮部尚書唐儉神色不變,見自己手底下的侍郎似有什麼不滿,頓時狠厲的眼神淡淡落在了他的身上。

警告的瞪了一眼,後者張了張嘴,最終也隻能是悻悻的忍了下來。

“此前長安吏員晉升改革的推進太慢!且收效甚微,看樣子有些人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亦或者保住自家什麼家族子弟的位子,倒是下了不少的功夫!”

李泰神色冰寒,毫不避諱的展露自己的不滿和殺意。

忽而猛地一拍龍案。

“如今本王坐在這監國之位上,倒是要看看,在場的袞袞諸公之中,有誰是想要一家人整整齊齊的!鄭江!”

鄭江一個哆嗦:“臣在!”

李泰眼睛一瞪。

“吏員晉升改革必須給本王猛如火!疾如風!什麼狗屁的從長計議!本王倒是要看看,你們的從長計議,到底有沒有你們的命長!”

“本王會請本王皇兄,從太原府抽調一批此前參與過吏員改革的官員,補充進吏部之中,另外禮部這邊,關於吏員晉升考核的相關撰題人員,本王也會一並要來!”

“唐儉”

唐儉一凜,邁步出列拱手:“臣在!”

李泰半眯著眼睛:“禮部想來沒什麼問題吧?”

“殿下放心,臣必定竭力配合,保證吏員晉升改革順利完成!如若不成,臣願自戕以謝罪天下!”

李泰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

隨後的便是讚歎了一句。

“嗯,不錯,本王的皇兄就不止一次的說過,唐尚書是個忠心體國的,今日一看,果真如此。”

唐儉低頭之時,眼中頓時喜色一閃。

“殿下過譽,臣慚愧!”

隨著朝會結束。

沒過多久,一份份擬定好的公榜文書,便是從長安城門和一些廣場開始。

迅速的朝著周邊的各個郡縣傳播開來。

魏王殿下監國,要強行推進吏員晉升改革!

這個消息,如同那天晴之後逐漸回暖的春風一般,迅速在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隴右道各個地方鋪開。

原本這些地方,還因為朝廷遲遲無法如同並州一般,做出有效改革的底層乾吏們,紛紛在看到這則消息之後,欣喜若狂。

“哈哈哈!有希望啦!有希望啦!我等吏員晉升,有希望啦!”

“我等終於也能真正的入朝為官啦!”

“是魏王殿下!魏王殿下乃是和太子殿下當初一同北伐東突厥的王爺,乃是太子殿下親自教導出來的親弟弟!魏王殿下要推行吏員晉升改革,那必定是真的!”

“我等終於等來啦!幸好我等從未停止溫書研學,那些太原府的吏員晉升考題,我等都已經能夠融會貫通矣!”

“哈哈哈哈!太子殿下擢升官吏,一向注重實乾和創新,我等都是底層吏員乾了多少年的,我等最是清楚要怎麼治理一方!如今,終於輪到我們這些貧苦出身的子弟,治理一方啦!”

劍南道,成都府。

看著百騎司最新送來的奏報文書。

李世民不由哈哈大笑了起來。

拍了拍一旁根本不怎麼想搭理他的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一下。

“哈哈哈,玄齡,克明,快看青雀那小子果真如同我們預料的那般,這監國的事情不是處理的很好嘛!哈哈哈哈!”

“不愧是朕李世民的兒子!”

房玄齡隱晦的撇了撇嘴,不想說什麼。

倒是此刻同樣在場的,原成都府刺史盧仕明卻是戰戰兢兢的看著麵前三位。

若不是他當年在長安見到過那位天策府秦王,他怎麼都不敢相信,明明在長安的皇帝,竟然莫名其妙的就來了他這成都府。

李世民見兩人不搭理他,無趣的咂吧了一下嘴巴。

這才將目光看向了麵前的盧仕明,輕撚著一小撮胡須。

似笑非笑。

“盧刺史倒是沒有讓朕失望,倒是沒有跟著那範陽盧氏作亂”

簡單一句話,卻是讓本就忐忑於李世民提這件事的盧仕明,瞬間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

“陛下!天地可鑒,臣與範陽盧氏已是三四代都不曾有來往了,且族家於這蜀地設有宗祠,臣如何會與那些亂臣賊子有聯係!?”

見對方這般模樣,李世民倒是一點沒有嚇到對方的羞愧感。

淡淡一笑。

“朕又沒有說什麼彆的,你慌什麼?若是你和範陽盧氏真有聯係,你覺得你還能擔任成都府刺史這等要職?”

他輕輕搖了搖頭,從桌子上拿起來一本關於成都府的戶籍文書。

上麵林林總總的,倒是記錄了不少的宗族。

這種情況,在劍南道,甚至是嶺南道都非常常見。

見對方依舊跪在地上,一副戰戰兢兢的模樣,李世民忽然開口。

“盧刺史,你可知道太原王氏家主王銘?”

盧仕明點點頭,不明白這位皇帝陛下想要說什麼。

“太原王氏,臣,自是知曉,王銘如今在太原府擔任刺史”

“嗯你覺得將來太子繼位,王銘會得個什麼官職?”李世民點了點頭,又是一句好似隨意的問話。

卻是讓盧仕明如同捕捉到了什麼一般。

“這,臣,豈敢揣度聖意?當今太子賢明,縱使是臣這巴蜀之地,都有聽聞,百姓們也無不稱讚殿下賢明王刺史功勞不小,想來將來必定會是朝堂肱骨。”

說到最後的時候,盧仕明不由謹慎的小心抬頭,似乎想要觀察這位皇帝陛下的表情。

卻見對方滿意的點點頭。

忽而俯下身子,一臉引誘般的幽幽開口。

“王銘那家夥一開始不老實,是太子教訓了一頓,才有了如今的樣子,但是盧愛卿啊,你政績不錯,且並沒有得罪過朕的太子。”

“如果你把這成都府,治理成又一個太原府你覺得你會比那王銘老東西差嗎?”

“王銘那廝如今都五十有五了,你卻不過四十有餘盧愛卿啊~”

“這可是你蜀地盧氏的一次機會啊!”

一旁,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對視一眼。

心中滿是唾棄。

這個皇帝,當真是臉都不要了。

招兵買馬這種事情,竟然都要打著太子的旗號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