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撿漏(1 / 1)

推荐阅读:

吳老頭覺得這乾兒子要不成了,他厚著臉皮帶著他來拜訪,他還敢提要求?

沒想到趙振國湊到聶老耳邊嘀咕了幾句,聶老居然笑著點點頭

回家的路上,吳老頭一直在問趙振國提了什麼要求,趙振國笑而不語,把吳老頭氣的差點沒把鞋脫下來抽他丫的!

趙振國讓吳老頭先回家,自己去新房子那裡看看。

他到的時候工人都正忙著,見他進門打量兩眼又收回視線,繼續手頭的活計。估計是見多了來看熱鬨的人。

包打聽笑著走了過來,“排水做了些了,內外牆也修好了,線路什麼的有點麻煩…不過也快了,月底應該能完工。”

其實正常修,用不了那麼久,但趙振國拿出的施工圖太細致,慢工才能出細活。

另外就是這個時代的特色了,裝修公司和包工頭並不好找。

能做裝修的公司都是國企,有能力組織裝修人員的領隊也大多是國企人,他們一般隻麵對大客戶,做酒店飯店行政樓這些,私人的裝修需求少,也給不出價格,所以私人裝修這個行當幾乎不存在。

其次,裝修材料也不好買,高級一些的飯店像北京飯店這種涉外飯店都是從國外進口材料,價格也不低,私人裝修的選擇實在有限。

再就是觀念問題,現在人刷刷牆打掃打掃就算“裝修”了,隻要房子能住,也不認為有花大心力裝修的必要。

不出意外他們要在這裡住很多年,不說趙振國受不了湊合,他也不想委屈了宋婉清。

“大家辛苦了。”趙振國掏出煙散一圈。

大前門,包打聽平時抽的是這個,工人們的笑容就真誠多了,等聽說趙振國是房主,裝修公司那邊都派人過來搭話,說他們的設計圖畫得極好。

趙振國笑笑,和對方聊了起來。

其實他可以畫得更好的,畢竟他見過更好的,但他儘量在保持建築麵貌的前提下改得更便利。

房子其實不小的,正房五間,東西廂房都是四間,倒座房麵積也不小,

院子裡也寬敞,到時候在院裡放上躺椅桌凳,喝茶賞月都便利。看著四周的長廊,他已經能想象以後在廊下穿梭、和媳婦一起賞雨賞雪的情景了。

趙振國還沒離開新房,王新軍就找了過來,他去吳家給趙振國送機票,聽說人去新房子那邊了,索性就開車過來找他。

王新軍問他用不用打家具。

那肯定需要啊,而且照趙振國的意思,全安排紅木才好。

如今紅木價格還很低,除了楠木稍微為人所知以外,紫檀都不算是貴重品,隻能算是好東西罷了。

一把紫檀椅子三四塊錢,一麵牆的博古架也就六七塊錢的生意,在潘家園琉璃廠這些地方私下就有交易的,就是走“官方渠道”,也不會貴到哪裡去。

譬如一張紅木茶台,放在三四十年後,售價或許能到數十萬元甚至更多,但在當下,也就是百元稍高的水平,就這還得加上層層渠道吃掉的利潤和消耗。

畢竟運輸需要金貴的卡車、汽油,還有銀貴的司機,長途跋涉運到京市,還是值些價格的。

隻是比起後世動輒數萬,數十萬,偶爾還會破百萬的價格,那就不足為道了。

除此以外,現在的木工也極便宜,尤其是能雕會刻的匠人,若是放到三十年後,都是能拿百萬年薪的大師,就目前的市場…即便是把半人厚的紅木雕得比花還美,工錢也不過百元。

用“慈善”形容都不為過。

若是沒有心理負擔,或者想做收藏用,完全可以私下去收古董紅木,隻要稍稍加點錢,二道販子半天就能收滿幾間房的老家具。

趙振國是沒有心理負擔的,但也知道不能太高調,當然,就時代背景來說,現在用紅木並不算出格,這會兒最有格調的是西式家具,等改革開放後,世人從各種渠道知曉外國的生活,這股勢頭隻會更猛,到時紅木家具也更好收。

他明白身處一個時代就要明白時代的生存法則,改革前夕一向是最動蕩、流血最多的。

他比如今的任何人都知道往後十多年社會的激蕩起伏,時代的激流波瀾。

彆的不說,明年確定改革開放和中美建交的議題,後年知青大返城就會拉開序幕。

數百萬的在鄉下煎熬、蹉跎數年歲月的人回到城裡,可想而知,以現在的生產生活方式解決不了那麼多就業崗位,待業青年這個極具時代特色的詞也就出現了。

沒有工作、受了委屈、前途渺茫的人會做出什麼事呢?

混亂隻會是必然。

更彆提多的是有人渾水摸魚。

混亂到暴亂呢?一切都有可能發生。他從不小看人心裡的惡。

情勢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有了就業問題催生出的個體私營的誕生和發展。才有了後來的嚴打。

時代的進程是有脈絡可循的,身處其中就要遵循規則。

趙振國現在買房,是因為這是生活需要,也是對他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自信。

問題畢竟還沒出現不是嗎,積蓄力量足以解決問題就是了。逃避算什麼。難道為了可能出現的麻煩就要憋屈窩囊地過日子?

如果重生是一場夢,他希望未來的十年,大家都能少走一些彎路。

王新軍興致勃勃地喊著趙振國去看家具。

他指著一個書櫃問:“這個怎麼樣?”

“唔…”趙振國點了一下頭,看了一圈指了一個更好的,“這個也不錯。”

說罷掃了眼標簽,貴的確實好看一些!

“嗯,眼光不錯。”

“後麵幾個都是一批的,有便宜的。”家具店的售貨員少有的沒有橫眉豎眼,大概是看兩人長都健壯,“其實書櫃自家打一個就行了,店裡的要貴好幾塊錢呢。你們買一套沙發也很好的,像是這種布的,洋氣又好用…”

趙振國終於從家具店裡出來了,訂了一個書櫃一個梳妝台,說好送貨的時間和地點。

“太能說了。”王新軍想到剛剛售貨員推銷的架勢,還是有些好笑。

“這還好,你還沒見過真正熱情的銷售員。”趙振國不覺得怎麼樣,後世那些奢牌店裡的櫃姐服務更周到,說話也好聽,相比之下這個年代沒有營業額壓力、以奉獻心態工作的服務人員的積極性就很一般了。

王新軍想起什麼,“床還沒買呢,剛才的那張你不喜歡嗎?”

趙振國:喜歡,但就是覺得那幾張都有點不結實,但這話不能說。

“再找找。”不行回頭去潘家園看看,那邊應該連老紫檀木都有。

如果和四十年後的家具比,現在的家具無論實用性還是樣式,都會顯得更中式化一些,換言之,就是缺乏時尚元素,不夠洋氣。

不過,在趙振國看來,這也沒什麼不好。

雖然在物理性能方麵,純木的材質略有遜色,但就家具本身的屬性來說,四十多年後的人們依舊對其有所追求,隻是價格昂貴,以至於無從追求罷了。

當然,若是出於投資的目的,78年購買紫檀木還是太早了,它們的價格攀升是從九十年代開始的,到了九十年代中後期,當市場上的紫檀木被大肆收藏以後,才開始了飆升的過程,而且,與差不多同時起步的房價,更早起步的郵票以及前後數代的股市瘋狂相比,紫檀木的流動性和回報率並不儘如人意,不能說是一種最佳的投資模式。

離開家具店,趙振國說要去百貨商店逛逛,想給媳婦兒和家裡其他人買點京市的特產。

逛著逛著,他在商店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瞅見了一家小書店。

他本想給媳婦買兩本書,沒想到裡麵不僅有書,還寄賣著一些畫兒。

趙振國一眼就被一幅活靈活現的戲蝦圖給吸引住了,再仔細一瞅落款,“白石老人”,心裡頭不禁咯噔了一下。

這不會是真跡吧?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