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美利加這年頭的禮儀——準確來說是南方這邊的禮儀,西部人才不管這些有的沒的——韋恩其實是不太方便直接去拜訪那位稅務官家中的小姐的,
於是他上午去大教堂刷了下存在感(修士們對他的態度看起來依舊友善,更棒的是提利爾主教還不在)、又去拜訪了辦事處的金主爸爸羅素先生(彙報第二辦事處的探員們已經過去開工),
下午則跑到了市政廳,從奎因稅務官這邊開始迂回包抄。
如今的地方稅務官,是要比聯邦稅務官更忙碌一些的,畢竟美利加聯邦最初能建立起來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人們都想拒繳溫莎殖民者們的強製稅收,
因此吃一塹長一智,此時在聯邦這一級,就隻有關稅和煙酒等少數幾類商品的特定消費稅。
而地方要征收的各種稅費就多了,就比如說城區的公共設施建設費用之類,名義上不叫“稅”,理論上也不“強製”,但卻屬於“想融入本地就不得不承擔”的支出,
比當年更進步一點的地方在於,不想繳稅的人現在可以自由地離開,到彆的州去——看上去有了選擇,就不至於會讓所有人都同時拿起武器。
不過類似的事情換了一個花樣,該遇到的問題還是會遇到,當“暴力抗稅”不再有民眾基礎,那麼“合理避稅”便成為了一門新學問,
舉一個比較誇張的例子,此時的酒類生產稅,是按照蒸餾器的“數量”來收取的,工廠裡產量那麼大的一坨巨型蒸餾器,稅額居然跟鄉村裡自釀用的一個普通蒸餾器相同,因此桶裝酒才會逐步在美利加普及,大老遠地運過去,都比自己釀要劃算。
韋恩過去的時候,奎因稅務官就剛衝著一堆文員發完火,其他人都出去之後,他正一個人坐在辦公桌前頭疼,
看到韋恩在辦公室的門邊露了臉,他便招了招手,示意韋恩進去,同時走向矮櫃旁就要倒酒,“來杯威士忌?”
韋恩點頭說了謝謝,隨後便跟著奎因稅務官一塊,在會客用的軟沙發這邊坐下,開始寒暄:“正好路過,就順便來拜訪您。看起來稅務官果然不是一份輕鬆的工作,還是需要像您這樣有經驗且專業的人士才能勝任。”
因為兩人在市長辦的舞會上聊過,韋恩那天晚上還有比頓家族的巴斯克老爺子和市長給麵子,所以奎因稅務官對韋恩的態度就相當親切,
之前韋恩辦理工坊和餐館相應手續的時候,他還幫過忙,此時雙方倒也不必太客套,彼此都在往“私交”的方向努力。
奎因稅務官這會兒顯然也是在忙裡偷閒轉換心情,在沙發上換了個更舒服一點的坐姿,一隻手揉著太陽穴:
“雖說商業繁榮是一件好事,但現在的商人們,也不像以前的莊園主們那麼尊重法律。有問題的報稅單越來越多了,看得人頭疼。”
那是,大莊園主和大富豪們往往都屬於在本地“頗有底蘊”的類型,要麼有專業的律師或者會計團隊,要麼就會想辦法讓政客們修改法律,犯不著作假逃稅。
韋恩還想著要找機會今晚到奎恩稅務官的家裡去蹭飯,聞言便順著話題先往下瞎聊,“有您負責把關,想來他們肯定是沒有機會逃稅的。”
“這可不一定。有些問題藏得還挺深,連我都不一定能及時發現。”
奎恩稅務官一邊說著,一邊就伸手往他的辦公桌那邊摸,拿過了其中的兩張,“你看看這兩份報稅單,能看出是哪一份有問題嗎?”
韋恩把兩張紙接到手裡,目光迅速地把上邊的表格掃了一遍,接著就把其中的一張給遞了回去,“應該是這一份吧?”
奎恩稅務官瞄了一眼,然後眼睛都有點瞪圓了,“你是怎麼看出來的?而且還這麼快?!”
唔……
因為這兩份報稅單就沒有擺在“同一遝”裡啊……你剛才訓人的時候我就到了,明顯是有問題的那一份才會被挑出來擺給文員們看嘛。
但話肯定不能這麼說,手法一被拆穿,那魔術就會顯得沒意思了,
韋恩略一思忖,很快就編好了理由:“我在數學方麵還算有些天份,之前因為研究出了一些小的學術成果,‘學院’裡的麥瑟爾教授還為我申請過聯邦學會的表彰以及學院的獎學金。因此我雖然不懂稅務,卻可以看出一些數學方麵的問題。”
奎恩稅務官的興致果然被勾了起來,兩張報稅單被並排擺在了茶幾上:“具體說說,你到底是怎麼看出來的?”
韋恩已經先“射了箭”,這會兒節目效果已經達到,接著就要“畫靶子”了,
他認真地在兩份報稅單上來回看了兩遍,儘力找出了其中的不同點:
“按照我從小接觸數學的經驗,在正常的統計報表中,以‘1’開頭的數字應該是出現次數最多的,比例最高大約能占到總數的三分之一。這一份報稅單裡填寫的數字明顯不符合這個規律,‘1’開頭的數字太少了,有被篡改過的嫌疑。”
這個規律還真不是韋恩瞎編的,它在數學上被稱為“本福特定律”,內容就是韋恩說出來的這些,確實也在現代社會被廣泛用於檢驗各類數據是否存在造假情況,
不過在實際的運用中,這個定律其實是對“樣本數量”有最低要求的,數據越多才會越吻合,報稅單上隻有這麼些數字,很容易就會出現例外,隻能用於初步的篩選,並不算“實錘”。
但好在它確實是客觀存在的規律,奎恩稅務官剛聽明白的時候還有點不相信,站起身來就到辦公桌旁邊的書櫃上抽出了一本大部頭,攤開來翻到了其中滿是數字的兩頁上,細細地看了起來,
韋恩反而不怕他拿出一大堆的數字來檢驗,就老神在在地抿著酒等著。
於是稍微等待了一陣子以後,奎因稅務官才略帶驚訝地抬起了頭,“雖然比例沒有達到三分之一,但1開頭的數字確實是最多的……”
韋恩點頭,順手往書櫃那邊指了一下,“您要是還不放心的話,可以找人來幫忙確認。理論上我隨便選一個書架,您讓人把上邊的書全都翻一遍,其中1開頭的頁碼數加起來都肯定是最多的。我也不知道其中的原理,可事實似乎一向如此。”
奎因稅務官的上半身,此時已經不由自主地往韋恩這邊湊近了一些,“你還發現過什麼彆的規律嗎?就是類似現在這種,連基本稅法都不需要掌握,也可以初步判斷報稅單是否造假的規律。”
韋恩故意賣著關子:“彆的方法倒是也有……不過相比之下,可能會稍微複雜一些。”
奎因稅務官此刻的求知欲看起來頗為旺盛,拿過酒瓶來又給韋恩添了不少,“你說,我對它們很感興趣。”
誒嘿,今晚的這頓飯,看來是沒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