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大明在悄然改變(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後山學院的學生招收越來越多,陳策也放心了。

他對張家兄弟招招手,道:“走了,你們慢慢觀摩。”

張家兄弟:“……”

隨著商業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給的待遇肯定也會越來越好。

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性。

不是每一個讀書人都能考中秀才、舉人甚至是進士的。

在這種前提下,如果學習一技之長,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笑貧不笑娼,在任何時代都是奉為圭臬的真理。

學習好了會計稅收,很輕易就能在商業中找到一門輕鬆高薪的活計,如何選擇,現在後山學院的盛況已經給出答案了。

此前這種專業都是一代代相傳的,大家都在藏私,怕被人搶了手藝。

而陳策現在做的事,就是將傳統敝掃自珍的觀念給改了。

現在周家開辦了會計專業院校,後麵呢?

當看到開辦這樣的學院有利可圖,會不會衍生出來培養建築專業、醫療專業等社會各行業的人才培育學校?

會的。

天天喊口號說要振興中華,振興大明,不管用的,沒有人學習知識是真正的為了國家利益考慮,更多的是為了自身。

你告訴他你學習醫療可以救更多人,但前提是醫療不賺錢,你看多少人會學?

但你要告訴他,學習醫療可以救更多人,同時高超的醫療技術在民間會很賺錢,那時候又會有多少人學習?

陳策太明白社會運轉的規律和人性了。和他們喊口號沒用,隻有實打實的讓他們嘗到甜頭,這個行業才能蓬勃發展。

整個中國到目前才出現兩個聖人,並不是人人都能成聖的。

此前陳策和秦紘等人在暗自發展大明的商業,當商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必然開始對專業人才有需求。

如此再帶動各行業的專業人才,從而完成商業、醫療等各行各業人才的培養,不至於讓整個國家的教育業畸形。

……

後山學院不僅周家的人在關注,也不僅陳策和張家那些權貴在關注,實際關注它的人很多很多。

比如秦紘、比如內閣再比如弘治皇帝、國子監、翰林院。

關注它的人實在太多太多了。

今天後山學院人滿為患的消息傳到國子監大祭酒謝鐸的耳中後,謝鐸長舒一口氣。

“那小子不得了啊!”謝祭酒意味深長的說了這麼一句話,讓整個國子監的博士們有些摸不著頭腦。

戶部。

秦紘聽聞了後山學院的情況後,剛打算出去,工部尚書徐貫便找了過來。

“老秦。”

徐貫麵色凝重,秦紘壓了壓手,他知道徐貫想說什麼,微笑道:“這不是一件好事麼?”

“你發現了麼?大明現在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徐貫愣了一下,此時才忽然反應過來!

是啊,大明好像正在發生改變,如果在以前,你說要辦個學院,學院不教四書五經,教其他的奇技淫巧的東西,誰會去學習?

可這一次後山學院就是沒在教四書五經,就是有這麼多學生踴躍過去學習。

為什麼?

如果沒有陳策提前布局商業,沒有大明商業的蓬勃發展,大明的教育行業會走到這一步麼?

大明是在悄然發生改變,但如果仔細品味才會知道,這幕後有一隻無形的手在不斷推動著大明發生變革!

這些變革都是潤物細無聲的,一步步在悄然走著的,等它開花結果的時候,想逆轉似乎已經不太可能了。

而做這一切的人,都是那個妖孽!

……

內閣,三位閣老最初關注後山學院,還是因為張家兄弟最近在京師的嘲諷。

張家和周家此前的恩怨他們也聽過,不過兩家都是大明的頂級外戚,內閣也無法插手。

後來又聽聞後山學院不教四書五經,反而是教會計財稅等知識學問,這讓內閣三位閣老不由開始關注起來。

內閣並沒有出麵抨擊後山學院,雖然他們是正兒八經的儒家出身,但他們打心底也不認為後山學院會在大明起來什麼波瀾。

直到今日聽說了後山學院的招生情況,這由不得內閣三閣老不重視起來。

他們想不明白,不清楚為什麼後山學院忽然就會招收這麼多學生?

大明的這些學生們為什麼不去科考了?為什麼這麼多學生寧願放棄科考,反而開始去學這些‘旁門左道’了?

哦,因為商業上對這類人才有需求,大明的商業發展,會給這樣的專業人才更多的利益。

所以才會如此。

“劉公,我總感覺這些事好像一環扣一環,有人在人為推動這一切。”李東陽眯著眼開口。

謝遷則在一旁琢磨。

劉健忽然瞪大眼睛,不由倒吸涼氣,道:“果真如此!”

先是發展商業,等商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再開始出手改革教育,不再讓這個國家所有讀書人都去學四書五經,學八股。

此前李夢陽這些人都紛紛批判過八股學問,總認為這類學問束縛了學生的創造力,所以他們寫文章不斷抨擊。

有很多人認同李夢陽。

可沒有任何用,他們頂多隻是抨擊而已,他們沒能力去改變現狀,隻能用文章去抨擊去抱怨!

可現在真正有人做到了這些,這就不得不令內閣感歎。

“周家還真出了人才了!”劉健感慨。

一直沒開口的謝遷問道:“果真是周家的人做的這一切麼?”

此言一出,劉健和李東陽紛紛一愣,不是周家……那還有誰?

……

乾清宮。

懷恩急促的找到弘治皇帝,告訴弘治皇帝周家的會計學校今日開業了,並且收到很多很多學生。

弘治皇帝沒有想象中的震驚,因為這一切要是沒有他的首肯,陳策一個人的力量推動不了這些事。

隻是讓弘治皇帝意外的是,這樣的學校,還真能招攬這麼多學生?

未來會如何?會不會有更多的專業性學校問世?

按照這個趨勢,一定會的,就算那些大儒不出手,唯利是圖的商人們也會紛紛效仿周家。

除了商人,恐怕更多的外戚權貴也會紛紛開辦這樣的學校。

弘治皇帝臉色複雜,“也不知究竟是好是壞……”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