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秦時明月之政 > 第五百七十五章 對商人重拳出擊

第五百七十五章 對商人重拳出擊(1 / 1)

推荐阅读:

現在嬴政愁的就是日後。

在拿下趙國以後,就已經往北方進行了適當的移民這才分得過來。

燕國地廣人稀倒是問題不大,再加上狠狠處置了一批王室,燕國距離人口飽和還早的很。

說實話,那破地方現在的人都巴不得往中原近點呢。苦寒之地可是真苦寒,現在狗都不願意去。

嬴政愁的是魏齊,兩國皆是人口眾多,人口密度較大。

以後拿下以後,就隻能適當往南北勻一勻了,要不然好地方是真的不夠分。

那時候就需要儘快拿下楚國了,借地大物博地廣人稀的楚國疏解壓力,采用政策扶持,政策利誘百姓移民。同樣也隻有人口多了才能更好開發東南大地。

不過終究問題不大,現在終究還是地多人少,無非是需要勻好罷了,嬴政有這個顛勺的能力,畢竟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現在大秦是有足夠的財力去做的。

目前大秦的田賦還是高了些,十收三。

但是嬴政是真沒全用在自己享樂上,實在是因為帝國需要做的事太多了,需要用錢糧的地方也太多了,百姓也都能理解的,畢竟大秦的變化都看在眼中。

就這已經是減少了許多,百姓已經感激涕零了,在嬴政繼位之前的田賦,有時候最高都到了二收一了。

暫時再苦一苦百姓吧,帝國的發展總是要付出代價的。當然,罵名不會有,反正史書不會記。

修史肯定是要修的,官方不修,那野史就會滿天飛了。官方自己修可以更好的美化曆史,把曆史這小姑娘打扮的漂漂亮亮,這是有利統治的,同樣也能製造輿論導向和社會思想傾向。

至於加私貨那是肯定的,不加不就白修了嗎?修史可是費心費力費錢的事,可不是想象中簡單的事,費這麼大勁,不加私貨不就白修了?當然,也不會太假太誇張,在關鍵的地方用春秋筆法足矣。

最主要的是把自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聖君形象徹底立住!再重點描述一下以前諸侯爭霸天下的慘狀,百姓的水深火熱,隻有如此才能襯托出現在太平天下之美好。

隻要官方宣傳百姓就會信的,刁民們總是迷信權威的,即便不全信,把水攪渾也足夠了,反正刁民們的記性總是不太好。

不過現在在大秦快速發展中,花錢也是真多。沒辦法,朝廷隻要動一動就要花錢,任何事都是需要用錢的,發展更是需要錢的。

為了提高中央財政,嬴政已經老早的就開始了少府專營,把鹽鐵茶銅都收歸少府專賣,嚴厲任何私營。賣的不便宜,但也讓普通百姓可以承受,人頭稅也不算低,再加上田賦。

除此之外,山川池澤也都是秦王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

當然,百姓之漁獵,也不可能禁止,那就是要了人命了,派有征者對普通百姓象征性收點稅就算了,但是對於非一般的,那就不同了。

礦產資源,也是由少府壟斷的!

以及商稅!

雖然現在市場經濟並不發達,但是該有的還是要有,現在不定好規矩,等以後後世子孫怕就是不好再定了。

在現行土地政策下,必然有大批貴族官員不得已轉走經商之路,商稅也是一筆巨大的收入,而同時對於市場也不能不進行乾預。

嬴政仿照宋朝的《商稅則例》製定了詳細的商稅收取法律,新增設商稅司,在各郡縣都設置有稅場負責商稅征收。

明確了商稅的征收對象、稅率、征收方式等具體內容,要求征稅必須依據法律規定,不得隨意增加或者減少稅率,不得隨意乾涉商人的經營活動。

為防止官員濫用職權,鼓勵商人告發官員;對檢舉偷漏稅情況查實的舉報人,給予豐厚獎勵。

目前商稅的征稅對象主要是市商籍。

經商之人會被列入單獨的市商籍,隻有市商籍之人才允許經商。

市商籍明言定為賤籍,這也是為什麼把奴籍掛在市商籍的原因,是為了在名聲上毀了市商籍。

市商籍之人分田隻有農民一半,且禁止持有多餘田畝,禁止買賣土地。

一戶之人,直係血脈上查三代下查三代,禁止為官為吏,禁止參軍,禁止得爵。

凡是貴族與官員禁止經商,禁止迎娶賤籍之人。賤籍女子為姬妾,所生庶子沒有任何繼承權。

市商籍想要轉籍,戶主禁止轉籍,家人想轉,需先轉為奴籍三年,然後單獨列出開戶方可為農民籍。市商籍之人轉籍,一生隻允許轉一次。

凡是商籍之人,需要每年向朝廷申報財產,交財產稅,禁止商人穿戴絲綢錦緞衣物,禁止乘坐華麗的車駕,禁止乘坐馬匹為力的車架。

限製商人的原因很多,不必細說,但是最重要的就是為了統治穩定,社會穩定。

不限製商人甚至是會影響政權的。

但是又不能杜絕商業,畢竟無商不富,社會發展商業活動也是有其必要性和積極性的。

農事不出則乏其食,商不出則三寶絕。這個道理再早幾百年也都懂的。

那就隻能把他們當豬養了。

雖然能成為大商人的不會是普通人,但是規矩已經定了,那些必須體麵的體麵人也必須有所收斂。潛規則就是因為隻能在規矩底下,是不能拿到台麵上說的。

隻要持續打壓商人地位,那些代表榮譽與身份的貴族是不會光明正大的參與其中的,隻要法理上沒有牽扯,那就是好處理的。

當然對於市商籍的定義也是比較高的,定為了行商與坐商。

行商是指從事長途販運等流動經營的商人,其在運輸貨物過程中需繳納過稅。

坐商是指在城市中開設店鋪進行銷售的商人,要繳納住稅。

說白了就是可以組建的起商隊的人,和有自家商鋪的人。

自產自銷的小手工業者和農戶,類似於販夫走卒、引車賣漿之輩是不算在商籍內的。

農民本身就是百業生產者,不可能把平常做些手藝活,農閒時間做些力工,走街串巷賺點錢補貼家用的人也算作商籍。

雖說商籍地位低下,但是沒有一定資產還真沒資格被定為商籍。

在剛開始定籍的時候,允許商人選擇,可以選擇不經商入農民籍,隻要放棄經商就可以,財產和土地照樣保留,允許下一代再按照大秦政策推行。

凡是貴族官吏,必須立刻全部清除商業活動,一旦發現,直接罷官免爵!直接貶為市商籍!

大秦自從變法,一直重農抑商,但是並不意味輕視商業,恰恰相反,大秦一直極其重視商業,無商不富這個道理都是明白的。原先也隻是限製經營商品種類,經營地點,以及征收重稅罷了。

這個時代商人地位並不低,尤其是大商人,他們在諸國往來貿易,積累巨量財富,甚至可以參與政事。

例如:呂不韋。

尤其是呂不韋以後,想要奇貨可居的人越來越多,一個個對政事興趣大增,對朝堂躍躍欲試,這是嬴政無法容忍的。

而且太多的大商人實力未免過於雄厚了。

雄厚到不能說是商人,而是地方軍閥了,畢竟財可通神。

例如,巴郡的那個寡人,現在是老婦人了,清。

她麾下用作護衛的家丁數千人,再加上負責其他事務的,多達上萬人,說是家丁,實則是私兵。

在農業社會,商人往往也是大地主,然後一個不小心就升級成地方豪強,尾大不掉難以處理。

巴清就是這樣的地方豪強。

在大秦的天府之國,有著豪強?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商人了,必須重拳出擊!

不隻是巴清,整個大秦但凡有點苗頭的富豪大商,也全都給辦了。

家丁?好辦,是要入奴籍還是要入農民籍?要分地還是做奴才?

地多?沒有爵位你也配?到底要死要活?有沒有違規多占?

商稅交了嗎?有沒有偷稅漏稅?

戶口登記了嗎?有沒有藏匿人口?

巴清已經不經商了,更沒有不要命的抵抗,遣散了家丁,非常識相的轉了民籍,並且讓兒子捐款巨資助李冰修建五尺道,得了個大夫爵,全家都搬到了鹹陽居住。

他家守了好幾代的朱砂產業,低價賣給了少府。

既然有識相的,那就有不識相的。

直接對抗的倒是沒有,但是陽奉陰違那是肯定有的,然後就狠狠抄家、流放、殺了一批不知天高地厚的貨色。

商人?笑話,什麼時候輪得上商人翻天了。

至於商品商稅,除了米穀、茶鹽、柴炭之類的生活必需品免除商稅。

其餘幾乎涵蓋了所有流通中的商品,包括貨物、貨幣、房產、土地等。至於奢侈品類,例如絲綢、玉石、瓷器、貴金屬等,以及娛樂場所,會征收重稅。此外,商人的貨物運輸和寄存等行為也在征稅範圍內。

當然,對於不同地區的商稅稅率也有所不同,實行差彆稅率以適應各地經濟發展狀況。同樣,如果發生天災人禍,災荒戰爭等情況,會適時調整稅率以減輕商人負擔。

對於征收方式實行貨幣征收與實物征收,為了鼓勵發展,以貨幣征收為主,在商人繳納稅金有困難時,也允許以實物征納稅金。

這世上做任何事都是要錢的,國力強大不意味著朝廷強大,隻有真正動員能力強,可以把錢收上來,才能集中精力做大事。

一個政權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收上來錢,尤其是從有錢有勢的人手裡收上來,隻有有錢才能做事,沒錢萬事皆休。

當然不能直接搶,那百姓就沒生產動力了,也會影響政權穩定,破壞社會秩序,得不償失,這需要以上那些繁雜的手段收。搶錢不好聽,收賦稅就好聽多了。

這大秦可以吞並六國的關鍵,就是因為大秦可以把全部的國力都榨出來。

經過這係統性的精耕細作,可持續性竭澤而漁,嬴政可以收上來這麼多錢糧實物,這才能轟轟烈烈的開啟一係列大發展。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