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com/最快更新!無廣告!
恰恰相反,屠刀勾起的雖然有怕,但更有怒。
臣民讓渡自身權力是為了過得更好,為了可以活下去,不是為的給君王做無償貢獻,甘心任其殺戮的!
短短兩個月時間,壽春就被殺了兩千餘人,抄家滅族的數都數不清。
任何不確定具體敵人的政治鬥爭都必然迅速無序擴大。
渾水摸魚的人迅速加入其中,在這個過程中,趁機誣陷處理敵人,借機行事,趁火打劫,趁勢牟利的更是比比皆是,秩序很快就陷入混亂。
高壓統治,統治者總是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敵人’怎麼殺也殺不完,而且越殺越多!
天知道哪裡蹦出來那麼多願意冒死的反賊。
楚幽王和李園也是發現了不對,情況不對!
反賊是有,但是不可能那麼多!再殺下去,怕是全楚國都是反賊了!
兩人急忙喊停,要控製事態發展,隻可惜為時已晚。
負芻眼睜睜看著局勢發展,雖然也有一些自己人被殺,但是無辜被殺的更多。
直到所有人都怨聲載道,民怨沸騰,這才聯絡心腹,武裝親兵,決定悍然出擊!
楚幽王的殺戮是對負芻最好的助攻,若沒有楚幽王不給人活路,造反這種死全家的事,是很難有人願意跟著乾的。
可是就在商定後,準備次日夜間動手之前,就這麼短短的空檔,楚幽王收到了好心人拐了好幾個彎給他送上的消息。
巡檢司的手下人在敲詐勒索一個小貴族的時候,還真得到了重要的消息,南武君負芻陰謀反叛!已經即將動手!
雖然這個小貴族也隻是聽說的,具體實情一概不知,但是這個消息足夠驚人,不容大意。
立下大功,大喜過望的手下第一時間就彙報給了李園,李園本就是寧殺錯不放過的人,何況負芻威脅如此之大,第一時間親自入宮稟告了楚幽王。
負芻本就具有重大嫌疑被監控,楚幽王立刻派人去查,驚恐的發現,自己派去暗中盯著負芻的人已經失蹤。
這幾日負芻府中果有異動!
楚幽王又驚又怒,強自冷靜下來,先把今日宮城禁軍親軍進行了緊急換防,軟禁了今日領兵的所有禁軍親軍將領和中層軍官,緊急調其他輪休的心腹統領。
然後又派心腹去換防接管郢都城防軍,以及武庫糧倉等重要設施。擔心打草驚蛇負芻逃跑,在此同時派心腹親兵去捉拿負芻,也派人去召見昌平君。
召見昌平君既是想穩一手,也是想要昌平君配合。楚幽王是想讓昌平君開口乾掉負芻,畢竟殺弟的名頭實在不好聽,這個鍋還是需要多個人一起背。
負芻在家中早就做好了準備,親衛門客心腹都早已厲兵秣馬,身披甲胄,就準備晚上眾人一起舉事,裡應外合殺入王宮。
然後就被人傳信,李園緊急入宮,隨後大批禁軍換防,事情有變!
負芻大驚,瞬間就明白事情敗露,現在大哥有了準備,占了先機,強攻絕對沒戲了。
負芻一咬牙,當機立斷,立刻派人去通知所有準備舉事的人,全部鬨起來,趁亂先殺出城去,各自回封地,全速集結各自封地軍伍後再強攻郢都,撥亂反正!
昌平君接到楚幽王的召見原本還不知道是什麼事,舉事在即,正猶豫要不要去,就收到了玄羽衛密衛的消息,負芻的事情敗露了!
雖然昌平君還沒有被發現,但是這麼大的陣勢,也是早晚的事。
昌平君當機立斷,直接殺了傳旨的內侍,就要去找負芻,還沒出門,就收到負芻派人傳來的消息,先出城,再集結重兵打回來!
昌平君也是認同,現在一團散亂的眾人想要強攻有了防備的宮城,基本不可能成功,自古以來,宮變最重要的就是出其不意,現在王宮的君王有了準備,那就不可能了。
昌平君毫不猶豫的帶人殺了出去。
楚幽王想要甕中捉鱉,可是終究還是太不得人心,走漏了消息,出工不出力的也多,再加上大秦的人也一直在中間維持平衡,主管城防的左司馬景傑暗地裡更是負芻的人。
再加上楚幽王畢竟還是怕出意外,以穩為主,大部分的力量還是放在守衛宮城上。
在默契之下,郢都一時間大亂,負芻和昌平君,和他們手下大部分的人都趁亂殺了出去。
不過昌平君並沒有和負芻在一起。
事已至此,和負芻在一起反而容易受製於人。
負芻逃到了楚國東南部雲陽(丹陽),這是景氏大本營,在雲陽散布檄文征集兵馬,準備討伐楚幽王。
而昌平君則是麻溜的跑到了大秦的掌控範圍,在楚國西北方向,秦楚邊界的上蔡,現在是大秦的重城,先得到了大秦的庇護,然後散布檄文響應負芻,召集支持自己的人一同討伐楚幽王。
至於楚幽王這邊,雖然後知後覺,而且還沒抓到人,但是也確定了到底是誰在背後陰謀反叛,是負芻他並不十分意外,但是還有昌平君,他還真有些想不到。
楚幽王為之大怒,毫不猶豫的派兵追殺,同時嚴查郢都還有沒有他們同黨,不過這次不敢大肆殺戮了,所有涉及的人他要求李園親自過問,並且不能亂殺,即便確定也隻能先抓,等待他的裁決。
楚幽王的追殺當然失敗了,終究還是拚命逃跑的人跑得更快。
派兵追殺失敗的楚幽王更加憤怒,可是也冷靜了下來,楚幽王也是立刻發布檄文,征召楚國各地貴族臣民,前來郢都勤王,要征召大軍鎮壓兩地反叛。
一時之間,整個楚國三方勢力,楚考烈王的三個兒子都要打了起來,讓整個楚國都亂成了一鍋粥。
至於楚國內部諸多貴族,他們本就勢力強大,自主權也很大,在自己的封地都有自己的私兵,是擁有土地、經濟、軍事,實打實的地頭蛇,早就傳遍天下的謠言在楚國貴族圈更是無人不知。
貴族終究是貴族,都有自己的信息渠道,這許多貴族,隻要不傻的,自然是不信這亂七八糟,漏洞百出的謠言。
但是,這大部分人也真的不想跟楚幽王混了。
還是那句話,大家跟你混,是為了過得更好,而不是江河日下越來越不好的,哪怕是不能更好,穩定也行啊。
可是現在,國內混亂、政局動蕩、發展倒退、殺戮不休,想要穩定都是奢望。可以說是除了少部分在混亂之中尋求階級躍遷的人,其他的人個個不滿,而這些不滿的人占據的是多數。
畢竟貴族最喜歡的永遠是穩定!
楚王身為楚國最大的貴族,貴族中的貴族,是要帶領大家越過越好的,是要占領城池土地,好好開發發展,讓大家越來越好的。
也隻有大家越來越好,才會服從楚王。
結果從春申君被殺開始,整個楚國就一直開始不好。
對外戰爭,北方對中原節節敗退,有敗無勝,毫無進展;南方對百越陷入泥潭,一味地強硬狠辣,導致和百越人勢如水火,難以開發。至於內部,內部政局混亂,爭鬥不休,發展已經不是停滯,是已經大幅度開始倒退了。
這越來越多的不滿全靠高壓統治強權鎮壓,但是在內外都無建樹的情況下,越是強權鎮壓,不滿的人就越多,然後就成了惡性循環。
現在就連親兄弟都忍不了,要起兵反抗了,那麼大家還給你賣命乾嘛呢?
換個王總不能更差了吧?
反正不管支持誰都是你熊氏的江山,大家認可你熊氏。
不過,你這個王,還是換一換比較好。
反正理由南武君都找好了,大家當然是要支持先王血脈,至於某個雜種,那肯定是不能再支持了。
而且,這也是一個再進一步的機會啊。
麵對三方的檄文,膽大的已經有人開始待價而沽,膽小的則是為之觀望。
反正原本中立忠誠於楚王的,現在也不急著奔赴郢都了,立馬站隊的,實在是不多。
除了三方各自的死忠,觀望的是大多數。
哪怕不想跟著現在的王混了,可是王位之爭過於殘酷,無論誰勝誰敗,事後都是大清洗,風頭不明朗,不能隨便投,一個不小心,就是家族覆滅。
既然如此,明麵效忠楚王,實則觀望總是沒錯的。
效忠大王是天經地義,不怕誰說什麼。實則觀望,不真正對抗另外兩位,那就是表明態度,哪怕不能再進一步,可也終究不至於事後被另外兩家清洗。
目前楚國這三方,依舊是楚幽王最強,畢竟楚幽王占據著大義的名分,權力的慣性也不是那麼容易被磨滅的。
而貴族也不得不考慮,一旦另外兩位公子造反失敗的結果,造反這事不同其他,是真的會死全家的。
雖然行動緩慢且觀望,但是目前來看,起碼明麵上效忠楚幽王的依舊最多。
其次便是負芻,負芻畢竟在楚國那麼多年,一直野心勃勃,苦心經營,多數野心家和對楚幽王不滿之人,都投效在負芻門下,即便是景氏都宣布支持負芻,為其搖旗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