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詳細說一下。”
夏之濤看著白賢良。
白賢良對清河的項目有一定了解,但也沒有那麼了解。
體製內有一句話,能當縣委書記,決不當區委書記。從來隻有縣太爺,沒有區太爺。本質上,這是因為區一級很多事情受到市級直接管轄,不能直接拍板做決定。甚至於財政方麵,都受到市委市政府限製。
但是,在清河區不存在這個問題。
清河壓根就不去動用市級財政預算,蘇希有自己的財路。
手裡有糧,心不慌。
去年年底,清河區的官員集體發了3個月工資的獎勵,這還是補貼之外的獎金。這可把市級單位的人眼饞壞了。
很多公務員都抱怨,早知道當初去清河區了。
不過,清河區的工作比市級單位那些每天喝茶看報紙的強度大多了。
可以說,這一年清河區的高速發展鍛煉出了一群精兵悍將。
論公務員素質,清河區完完全全可以排到全省區縣第一。
不加任何定語的第一。
這就是蘇希的魄力和魅力。蘇希敢於讓有能力的人上,那些沒有能力的,直接靠邊站。在國海坤的主持下,清河區的乾部隊伍的換血工作做的極其到位,一大批能力強、有卓越見識的年輕乾部上位。
“經濟建設是有一定規律的。清河現在搞這麼多大工程,本質上和炒股一樣,炒股炒的什麼,是信心,是對未來的展望。”
“現在,從上到下,大家都認為清河一定能取得成功。被清河引進的公司也一定能取得成功。所以,一些公司隻要和清河搭上關係,立即就能獲得投資,估值立馬就往上躥升。這讓他們獲得足夠多的錢在清河搞建設,搞開發。形成正向循環,帶動區域經濟。而且,如果真的全部都獲得成功,所有人,包括那些投資者都會獲益頗豐。”
“但是,如果信心受損呢?如果有一個項目遲遲無法推進,甚至出現爛尾呢?那就會造成恐慌,一旦恐慌,估值就下來了,融資就難以推進,發展就是一句空話…”
說到這兒,夏之濤打斷了他:“你講的這些東西,大家都懂。你就直接告訴我們,哪個項目你認為不會成功,會造成恐慌。”
白賢良很明確的說道:“黃河存儲,還有那個晶圓廠,包括光刻機,我都認為是天方夜譚。”
“蘇希這個人是理想主義者,但卻有點土法煉鋼。就那存儲這一塊來說,人家國外發展了多少年,形成了多少技術壁壘。又豈是他一句話就能解決的。而且存儲這一塊靠的是紮紮實實的內功,就拿最基本的內存硬盤來說,你要是經常壞,誰買你的?人家國外廠商隨隨便便傾銷,憑借著價格優勢就把你打垮。為什麼黃河存儲在中北沒有發展起來,瀕臨破產?就是因為技術不行。想要攻克技術難關,不是喊喊口號就可以的。”
“我的想法是,先拖一拖黃河存儲的建設,增加他們的時間成本。等到他們好不容易完成搬遷,在技術方麵落後的就更多了。投資者遲遲見不到回報…再加上一些負麵新聞,自然而然就戳穿了這個泡沫。”
白賢良說。
“戳穿泡沫也好。這本就是禍國殃民的計劃。什麼年代還搞技工貿。我早就說過,造不如買。現在是市場經濟環境,我們都是供應鏈中的一環,你老想著什麼都要,什麼都乾不好。”
夏修成此時發表意見。
然後,他對白賢良說:“這件事情還需要你去進一步落實,在西康省內,雷振華那幫人對蘇希也有不服氣,你們應該聯手。”
“但要以你為主。”
“清河這個爛攤子爆掉之前,我會想辦法讓你離開乾州。”
“是。謝謝老領導。”
“去做事吧,夏家不會虧待做事的人。”
“嗯!”
“還跟你說一件事情,蘇希這次回京城把文家的小兒子抓了,現在還沒出來,文家整個年都沒過好。”夏之濤在旁邊補充:“所以,白市長,現在你才是時來天地皆同力。”
白賢良聞言,心裡一喜。
心想,蘇希你還真是囂張跋扈,善於得罪人啊。
現在,有上中下三路齊攻,你如何應對?
這一次拜會夏家,白賢良有前所未有的收獲。
…
雷振華在返回西康的飛機上,他也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他得到了平安落地的承諾。
他認為這個承諾會生效。
但是,他也做出了承諾。他的承諾是,全力動用自己的資源去圍堵蘇希,去攻擊蘇希。將蘇希的仕途徹底葬送在西康省。
在他看來,這是必然的結局。
因為隻要鬥起來,蘇希就會挨板子。
體製內最忌內鬥明麵化。
這說明你處理不好這些關係。
那你就不能坐在關鍵位置。
雷振華這次在京城見了不少人,他也有十足的信心。
當然,更多的是解恨。
他要解恨,他要釋放。
他將汪守溪的死記在了蘇希頭上,他將自己不能合家團聚的鍋扣在蘇希頭上。
他認為如果沒有蘇希,他這個年不會過得如此淒涼。
所以,無論如何,這都是必須要打的戰鬥。
…
初五上午,蘇希在國海坤的陪同下,前去給駐守在園區的科學家們拜年。
到了乾州精密,蘇希又得到一個好消息,他們再一次取得突破,在光刻機領域,這幫老頭加上全球各地歸來的科學家們創造出了一個新的奇跡,遙遙領先於同行。
蘇希祝賀他們。但他們的首席科學家黃明通卻說:“蘇書記,這是你的功勞。如果沒有你和我們的談話,給我們指明方向,給我們啟發,我們可能還在不斷的試錯當中。我們搞科研,道路對了,一切就豁然開朗。我們有信心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封測,正式投產。並且我們會不斷擴大我們的領先,建立起我們的技術壁壘。”
蘇希很高興,他說:“這是國之重器,祝賀你們!你們為我們的科技事業打進了一根強硬的脊梁!”
“蘇書記,您才是最強勁的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