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虧了我們也認(1 / 1)

推荐阅读:

這樣的招商模式是史無前例的。

與會的企業家們見到蘇希尤為激動,一個個排著隊上來和蘇希握手,言必稱區長。

東明的營商環境絕對全國第一。蘇希對東明的規劃給這些企業家帶來極大的財富增長,他們能夠清楚的感受到每一天都在變好。

在國內,人們願意相信‘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這些企業家大多四五十歲往上,甚至五六十歲,他們去過很多地方,做過很多項目。

但是,從來沒有哪個地方像東明這樣。

東明的官員從不吃拿卡要,東明的辦事機構永遠向企業敞開大門,二十四小時服務。也從來不會故意為難,層層盤剝。

東明各級政府部門是真真切切的將自己當成了服務員。

這離不開蘇希。

誰都知道東明以前是什麼德行。

所以,蘇希過來招商,再加上馬學東親自打電話,一個個的宣傳。

被點到名字的企業家都感覺到臉上有光。

雖然具體投資要經過各種慎重考察才能最終確定,但能來親自見一見蘇區長這位傳奇人物,已經是他們的心願。

他們都非常清楚,蘇希的前途不可限量。如今就已經是區委書記,以他的聲勢,將來能到哪個級彆,誰也不敢想像。

“感謝各位企業家的到來,剛才我在車上看了看大家的企業資料。”蘇希在簡單的寒暄之後,正式進入到開會流程。還是一如既往的‘直入主題’,熟悉的味道又回來了。

“大家的眼光都很不錯,都是值得投資,可以獲得進一步發展,甚至能產生高附加價值的行業。我們東明就是要搞這些企業,就是要扶持這樣的企業。”

“當初我定下調子,要兩條腿走路。既要提高就業率,給外來務工人員提供就業崗位。又要發展高精尖、高附加值的產業。隻有這樣,我們東明的未來才會越來越好,發展空間才會越來越大。”

“我給大家一個期許,希望大家深耕本行業,儘快做到行業龍頭。要在全世界範圍內製定自己的規則與標準。”

“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另外,我也認真看了看。我覺得吧,可能在座的企業隻有那麼一兩家適合到我們清河發展。”

蘇希坦率的說道。

這話一出,現場有些驚訝。

蘇書記這是來招商的?還是來招聘的?

通常情況,招商不是應該天花亂墜,儘量廣撒網嗎?

但仔細一想,這可是蘇書記啊。

蘇書記怎麼會和那些庸官一樣呢。

“東明的定位是國際化都市。清河卻沒辦法做到這點,清河隻能走科技城市的路線。需要長線投資,需要耐得住寂寞。它沒辦法以‘東明速度’三個月小變樣,三年大變樣。”

蘇希說:“但是,我可以說,一旦清河的產業鏈做起來,清河會成為全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地方。”

說話間,蘇希打開了電腦。

他播放了關於清河的介紹,地理位置,環境等。

然後著重介紹了一下乾州精密儀器。

從電腦裡的畫麵來看,似乎沒有什麼吸引力。

然後,蘇希開始播放一段畫麵。

他放的就是雲朵手機。

他從一款手機的通訊基帶,講到攝像頭,屏幕,芯片…。

最終,他對在座的各位說:“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聽過一句話,叫21世紀是互聯網的時代。還有一句話叫做21世紀是華夏人的世紀。”

“我在這裡想和大家分享一點我的想法,希望對你們能有一些啟發。”

“我認為未來會首先進入到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我們的手機將迎來曆史性的變革……”

蘇希講了一通關於手機的構想。

然後,他又說:“隨著智能手機的興起,必然會進入到萬物互聯的時代。再接著會產生大數據,然後是人工智能……”

“這些東西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你們應該提前從這方麵布局,比如成為雲朵手機的供應商……”

“……”

蘇希娓娓道來,為大家描繪了一個生動且充滿機遇的未來世界。

這些企業家們眼睛都亮了。

蘇希在給他們指明方向。

一個人能看到五年的趨勢就可以稱之為神人,而蘇希看到的卻是十年、二十年。

他提前入局,2006年開始,完全可以創造曆史性的創舉。

隻要沒有人阻攔,他一定能給這個世界帶來不可思議的化學反應。

相比起這些‘一知半解’的企業家們,胡小蘭更加能夠聽懂蘇希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她也能感受到蘇希的野心。

蘇希是一個真正為國為民的人。

他完全可以放下一切,當一個富家翁。

以他的賺錢能力,以蘇夢瑜、雲雨霏還有自己等人積累的財富,他可以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享受最高待遇。

可他偏偏去到清河,最艱苦的地方,他去和那些豺狼一樣的人搏鬥。

哪怕被撕咬的渾身是傷,他也要泥濘中深一腳淺一腳的向上攀登。

他想要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蘇希在侃侃而談,他在毫無保留的描述他的‘理想世界’。

胡小蘭坐在旁邊,她對蘇希的崇拜達到無以複加的程度。

她見過很多優秀的男人,但她從來沒有見過哪一個能和蘇希相比,甚至沒有一個人能達到蘇希腳趾頭的高度。

她的眼角滑落一滴眼淚。

她在心疼蘇希。

招商會議很成功。

與會的所有企業家都表達出想參與蘇希書記大計劃的意願。其中有兩個老板,他們在散會之後找到蘇希。

他們是表兄弟,他們是做特種鋁材的。他們本來和高科技沒有絲毫關係。

他們一個叫王才,一個叫江濤。是與會企業家裡最年輕的。他們對蘇希說:“區長,我也不知道該乾什麼。我們兩兄弟沒讀什麼書,以前是在乙烯廠打工。後來接觸到鋁材,我們在政策扶持下,又買了一些專利。後來,東明給優惠政策,我們到這裡來投資,莫名其妙的又打開海外銷路,後來又在國外收購了一個工廠,把技術帶了回來。”

“我們現在的發展越來越好,也越來越賺錢。”

“但我們總感覺不踏實,總感覺是賺能力之外的錢。我們本來打算將廠子交給職業經理人,然後去農村定居,這輩子就這樣了。”

“但是今天聽您說這些話,我們都有一種想法。我們雖然不懂科技,也不知道未來的趨勢。但我們相信您。”

“雖然我們也不知道我們能做些什麼。但是,如果您要是給我們機會,我們可以拿出3個億。到時候有什麼高科技廠過去興辦企業,缺錢,我們純投資!”

“虧了我們也認!”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