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曆代王朝更迭 > 第185章先下手為強

第185章先下手為強(1 / 1)

推荐阅读:

> 竇太後執掌朝中大權之後,急忙效法前朝竇憲兄妹,以及鄧氏一族的做法,大肆封賞自己的族人。封父親竇武為聞喜侯、弟弟竇機為渭陽侯、堂兄竇紹為鄠侯、竇靖為西鄉侯。竇氏一家權傾內外,皇權再次回到外戚手中。

古來女子稱帝者,隻有武則天一人。竇太後要執掌江山,光靠自己一族是不行的,還需要學習前朝梁太後、鄧太後等人,找一個幼子稱帝,自己好從後麵操縱。這是務實不務虛的做法。因桓帝無子,便需要從劉氏宗族之中尋找一個合適的人選,來充當這個傀儡皇帝。桓帝死後,竇妙急召父親竇武進宮協商,經侍禦史推薦,選中了漢章帝的哥哥河間王劉開的曾孫,漢桓帝的堂侄,年方十二歲的解犢亭侯劉宏為太子,繼承皇位。

竇氏一門中,竇武素來有被封侯拜將的才德,因此,其見識也遠超竇氏一族中的其他人。他認識到,當前朝局不穩,朝中大權很多掌握在宦官的手中,這極大地限製了竇氏一門的發展。眼下漢庭剛剛經曆“黨錮之禍”,黨人雖然遭受打壓,但是卻贏得了廣大百姓的支持。竇氏一門自從竇憲兄妹之後,便日益衰微,近些年才逐漸興起,但是要對付宦官,在力量上還是略顯不足。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即使成功地誅除閹黨,也勢必會落得個兩敗俱傷的結局。

於是,黨人便成了竇氏打擊宦官的首要拉攏勢力。在竇武的推動下,竇太後再次起用陳蕃為太尉,同時找回李膺、杜密等有名黨人,參與朝政。然而竇太後人處深宮,被勢力強大的宦官所包圍,宦官們整日甜言蜜語,竇妙一介女流,在政治上還顯得十分生澀,因而在不知不覺之間,就被宦官哄得暈頭轉向,視他們為心腹,經常受他們的影響而改變主張,對此竇武和陳蕃等人都很擔心:照此下去,太後沒了是非之心不說,還會嚴重削弱外戚和士大夫的權威。於是,竇武便生出剪除宦官之意,但竇太後卻因為不相信宦官的危害而遲遲不能下定決心。

遲則生變,竇武和陳藩深刻地明白這個道理。這日,竇武和陳藩秘密進入皇宮內部,晉見竇太後。其實竇太後早就知道他們會來,也知曉他們來到其寢宮的目的。竇妙覺得,自己不能見他們,否則他們又會提起掃除宦官這件事情。他們一個個對自己忠心耿耿,對皇朝事物更是儘心儘力,殺之不忍,害之不仁。索性自己不見竇武和陳藩,將這件事情拖著,或許不久以後,他們就會明白自己的苦心,了解宦官的忠誠。

此時太後掌權,便和皇帝一樣居住在北宮之內。竇武和陳藩到達北宮,忙令太監通傳,說有重要事情稟報太後。哪知這太監在通傳這件事情之前,竟然事先向宦官侯覽、曹節、王甫等人報告。侯覽遂命人嚴密監視竇太後等人。

聞知竇太後竟然避而不見,不禁讓侯覽等人不明所以。竇武等人遂跪在宮外,聲言如若太後一直拒而不見,他們就一直跪著。太後眼見自己的策略竟然不見效,隻能宣他們進殿來,顯然這時太後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被他們的胡攪蠻纏弄生氣了。竇武一見太後,忙向她哭訴道:“大漢將亡了,吾等危險了。”

太後聞言,忙將竇武扶起來,詰問他何故如此危言聳聽。竇武忙向太後說道:“如今朝廷之中,主要有三種勢力,一則是朝廷百官,二則是我等外戚,三則是宦官閹黨,前兩種都是為了匡扶社稷,維持江山的有力力量,但最後一種則極大地威脅了皇朝的統治,他們整日無所事事,隻想著如何牟取私人的利益,如何謀害正義的力量,多少仁人誌士被他們構陷,太後如果不想重蹈覆轍,就必須要汲取前人的教訓,迅速誅除這群勢力,維持我們的長久統治。”

太後聞言,心中暗道:果然不出我所料。當下,萬萬不能如他們所願,一來是那些宦官極力支持自己做了皇後,如今又成為太後,臨朝聽政,殺了他們,不就是恩將仇報嗎?二來他們如今個個對自己忠心不貳,而這群士大夫最喜歡搬弄是非,如果誅除了宦官,將來皇帝長大成人,他們獨大,要自己交出權力,又拿什麼去製約他們呢?當務之急,就是先穩住他們,再想辦法化解此事。

心中計定,太後便讓竇武和陳藩先回去,此事自己定有妥善的解決辦法,要他們不要急於一時。

但她沒有料到,這話傳到宦官的耳中,便不是太後的本意了。他們以為,定然是太後限於自己權力未穩固,待得江山一定,便是“飛鳥儘,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宦官頭領曹節有鑒於此,向大家建議道:“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這年九月,宦官侯覽、曹節、王甫等人把靈帝騙出來開路,掌握了宮廷禁衛軍,封鎖了各個宮門,也就間接地控製了皇宮禁苑。隨即,他們帶領一隊禁軍,以皇帝的名義,闖進長樂宮,以武力逼迫竇太後交出了傳國玉璽,並起草詔書調取了軍隊的符令節杖,以謀反罪名派軍隊逮捕圍攻竇武、陳蕃。

竇武父子知曉大勢已去,隨即自殺,陳蕃門下數十人被殺,幸好陳藩德高望重,在朝野上下有很深的根基,便隻是被貶官。竇太後雖然在開始之時,極力維護宦官,卻沒有求得他們的赦免,而被迫遷入南宮幽禁,竇武家屬流放日南比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凡是陳蕃、竇武舉薦的,以及他們的門生、舊屬,自公卿以下,一律免官,永不錄用。至此,宦官們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他們操縱靈帝,封曹節為長樂衛尉,育陽侯;王甫為中常侍。其他朱瑀、共普、張亮等六名宦官為列侯,十一人為關內侯。

竇氏一門短暫的專權統治就這樣結束,留下年幼無知的漢靈帝在那深宮內院之中,外戚和士大夫的勢力都黯然收場,東漢政權正走向落幕之時。幽居南宮的竇太後,雖然已經失去父兄和權勢,但她名義上仍然是靈帝的嫡母,宦官雖然掌握了靈帝,但卻不能夠妄自處置她,皇帝亦因為太後有援立的功勞,在建寧四年(公元171年)十月初一,率領群臣到南宮朝拜,親自進獻祝壽。此外,黃門令董萌因此多次為太後向皇帝訴說冤情,皇帝采納他的建議,對太後的供養資財俸祿比以前更多了。然而此時的宦官,已經是無所不用其極了。中常侍曹節、王甫痛恨董萌依附幫助太後,就誣陷董萌誹謗靈帝之母,董萌因此獲罪下獄而死。

竇武和陳藩的苦心經營,卻壞在了這個無才無能、惑於群小的竇太後手中,竇太後親手斷送了自己和家人甚至是整個東漢的前途,深刻地感受到懊悔和痛苦,可惜為時已晚。

漢靈帝熹平元年(公元172年)六月,竇太後的母親病故,傷心過度的竇太後不久病逝。她死後,掌權的宦官們仍不肯放過她,將其遺體送到城南的一個宅院裡,不讓她和桓帝合葬。茲事體大,靈帝猶豫不決。於是急忙召集朝會討論此事。可惜,此時的朝堂之上,眾宦官已然權勢滔天,百官都不敢出聲,唯恐招致殺身之禍,隻有廷尉陳球頂住壓力,挺身而出,指出“皇太後以盛德良家,母臨天下,宜配先帝,是無所疑。”太尉李鹹等人也和宦官趙忠、曹節、王甫等人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最後終於讓宦官們無言以對,使靈帝同意讓竇太後以先帝嫡配的身份合葬宣陵,諡為“桓思皇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