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劉伯升,劉伯升之為人,素來開朗豁達,即使自己榮立大功,但為了維持聯軍大局,即使擁立一個懦弱無能的人做皇帝也沒有做出較為強烈的反對。劉伯升之為將,能力突出,在進攻宛城之時,遭到敵軍伏擊,本來已經成了必亡之局。幸得劉伯升力挽狂瀾,親自與進入南陽郡的長江下遊首領們會麵,說服他們與之共舉大業。在關鍵時刻挽救了起義軍,挽救了那星星之火。緊接著,劉伯升又向四方進兵,一路所向無敵,數次打敗王莽大軍,立下赫赫戰功。他帶領的這支部隊,既讓他取得了一場又一場名留史冊的勝利,又讓他失去了人生中成為九五之尊的機會。劉伯升是一個優秀的將領,這是無可非議的。如果在太平王朝之內,他甚至還能成為一名親政愛民的千古明君。可惜,他成長太快,光芒太耀眼,讓跟隨他一起打擊王莽軍的王鳳、王匡等人,不得不采取極端的手段,維護自己岌岌可危的地位。經過立帝一事的失敗,其實劉伯升就應該覺醒了,王匡、王邑等人絕對難以容忍他的逐漸強大。對劉伯升來說,要想保全自己,隻能嚴格遵循韜晦之術,等待時機,再一舉取得成功。然而,劉伯升卻片麵地認為,隻要自己不斷立功,在功勳上超過任何人,那最終的帝位,一定非自己莫屬。可是危險正一步步地接近他。當時,眼看著更始帝冊立,卻不是眾望所歸的劉伯升,使得許多人心中失望不已。這做了皇帝的劉玄,若是一個英明賢德的主子,倒也還勉強可以接受,但是,誰都知道,劉玄不過是一個登徒浪子,整日隻知道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因而上至朝廷內外,下到街頭巷尾,都對劉玄產生了不滿之音。後世有人說過一句名言:“君如舟,民似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意思就是說,百姓的力量是偉大的,百姓能夠擁立一個皇帝,但也可以推翻一個皇帝。如今劉伯升民心所向,按理說應該是好事一件,可是在這個非常時刻,對劉伯升就是禍不是福了。此時,四方豪傑聽說劉玄這樣一個無才無德之人居然做了皇帝,劉伯升不但沒有順應民心坐上帝位,反而被綠林係猜忌、排擠,成為其眼中釘、肉中刺,一個個皆感到憤憤不平。失望之餘,前來投奔起義軍的人也銳減,甚至連攻城略地也不如以往那麼順利。過去劉伯升所到之地,百姓紛紛聽聞他秋毫無犯、愛民如子的名聲,人人爭相逢迎。現今貴為定國公的王匡率領比劉伯升多幾倍的兵力前去攻伐新野這樣一個小小的城鎮,卻是久攻不下,這讓王匡非常鬱悶。以往各處郡縣都望風歸附,何以這次會負隅頑抗呢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們是因為來攻取新野的人不是劉伯升,故而害怕城破之後,起義軍會燒殺搶掠,故而不肯開城納降。這讓王匡極為不滿,這段話也迅速傳到劉玄和眾臣屬的耳中,隨即朝野震動。人人紛紛懷疑,劉伯升真的有這麼高的威信嗎果然,劉伯升到了新野,新野百姓守軍立刻殺豬宰羊,開門歡迎他們。加上劉秀在昆陽一戰之中的傑出表現,讓王匡、王鳳等人十分不安。於是,在私下裡,他們都會勸諫讓劉玄除掉劉伯升。隻是劉玄初登帝位,擔心憑借自己的威信,如果殺了劉伯升,會引起軍中變亂。加上他必竟算是自己的劉氏宗親,殺之不義。其實,劉玄隻是在等待一個時機,隻要大局一定,“飛鳥儘、鳥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日子也就不遠了。隻是,空氣中彌漫的這種詭異的氣息,隻有劉秀有所警覺。雖然他對兄長劉伯升有過提醒,但收效甚微。當時原本與劉秀、劉伯升交好的李軼,竟然成了兩麵倒的牆頭草。他一方麵繼續保持與劉氏兄弟的關係,另一方麵則積極諂媚的對待朱鮪。這朱鮪不是彆人,正是當今新朝皇帝劉玄的親信,官居大司馬。劉秀早就看出這李軼已經不足以信任,遂屢次向劉伯升進言。劉伯升卻認為,李軼沒有做什麼明顯的不義之舉,自己萬沒有理由去懷疑他。他擔心的,隻有劉玄。自己和劉秀剛剛經曆一次又一次大勝,名揚海內、聲振寰宇,然而功高震主,劉玄早就生出了除之而後快的心思。這次,劉玄借故將劉伯升調到宛城,殿前讓他將佩劍解下,劉伯升不卑不亢地將佩劍送到劉玄手中,人的名樹的影,劉玄因為畏懼他,竟然不敢有所動作。其實,臣下申屠建早就和朱鮪、李軼二人商議好,隻要他解下佩劍,埋伏在殿外的刀斧手便會群起而攻之。見劉玄猶疑不決,申屠建急忙向皇帝劉玄遞上一枚玉玦,玦即“決”也,其意不言而喻,但是劉玄始終還是沒有做出任何動作。事後劉伯升的舅父樊宏專門找到他,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昔日高祖與項羽鴻門之會,範增舉玦以示項羽。今天申屠也是這種做法,難道不是來者不善嗎”劉伯升當然知道自己的處境不妙,但是要成就興漢大業,不僅要攻克敵人,必要的時候犧牲自己也在所不辭。可惜,劉伯升沒有料到,犧牲自己的這一天竟然會來得如此之快。其實以他的功績和聲威,劉玄要動他,必須要三思而後行。隻有抓住劉伯升的把柄,才能夠名正言順地誅除他。劉玄一直在等待機會。他沒有料到,這個製造機會的人,竟然不是自己的親信,而是劉伯升的部將,舂陵劉氏宗親子弟劉稷。劉稷也算得是劉氏宗族之中的一個英才,作戰勇敢,屢立戰功。隻是卻沒有什麼頭腦。眼見劉玄稱帝,他一見昭告,便當即大怒,大罵劉玄不是東西,竟然搶掠了本應該是劉伯升坐的位子。他不知道,他的一番痛罵,雖然是大快人心,但是當它傳到劉玄耳中之時,無疑將劉伯升推到了一個危險的邊緣。此刻劉稷遠在千裡之外,劉玄鞭長莫及,要治其罪卻有諸多難處,為了不激起變亂,申屠建向劉玄建議,用高官厚祿去籠絡劉稷,給劉玄來一個釜底抽薪之計。哪知劉稷不僅是一個沒有大腦的莽夫,更是疾惡如仇,連劉玄派來的封官使者都被他打出大帳之外。是可忍孰不可忍,這不是打劉玄的臉嗎劉玄大怒之下,派遣屬下幾千人前去,將之五花大綁,送回宛城。李軼建議,必須要殺了劉稷才能夠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劉伯升聞訊,急忙前來宛城向劉玄求情,此刻劉玄正處於氣頭上,哪裡聽得進勸誡,加上李軼在一旁上風點火、落井下石,劉玄一怒之下,將劉伯升和劉稷一同治罪,悉數斬殺。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劉伯升一腔抱負,中興大漢、成就功名大業,還沒有完全取得成功,自己就溘然西去。臨死之前,心中唯有一念,讓劉秀繼承自己的事業,承擔劉氏宗親的榮辱禍福。最終還是需要兄終弟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