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曆代王朝更迭 > 第12章落井下石的張,陳

第12章落井下石的張,陳(1 / 1)

推荐阅读:

十月,辭彆了楚王熊心,宋義和劉邦分彆率軍出發了。宋義行至安陽(今山東曹縣),讓軍隊就地駐紮聽候命令。此時,安陽離巨鹿直線距離隻有不到五百裡。全軍做好最後的準備,士兵們都相信,決戰的時刻就要來了。在等待盟友救援的日子裡,趙王歇在巨鹿城裡瑟瑟發抖。城外,王離的二十萬秦軍正在日夜不停地發動攻擊。多虧秦軍屠城的傳統使守城軍民上下一心,大將張耳居中調度,這才擋住了秦軍的一次次猛攻。搖搖欲墜的巨鹿城始終屹立不倒,讓趙王歇對生存有了一絲期待。大將張耳麵容憔悴,眼睛裡滿是通紅的血絲。他已經許多天沒能睡個好覺了。巨鹿城堅持不了太久,張耳對這一點十分清楚。他焦躁地踱了幾步,再度派使者去見陳餘,要求陳餘趕緊援救巨鹿。使者順利見到了陳餘,並再一次被陳餘打發回去。陳餘已經記不清這是張耳第幾次派人來催了。他也很無奈。他知道巨鹿危急,他也想救張耳。可是,他手裡的幾萬人馬全都是剛剛收攏的烏合之眾。攻打王離,他沒有半點勝算。在他看來,張耳並不應該提出如此不切實際的要求,不應該明知道是火坑,還要求他跳進來送死。因為,他們是兄弟。是的,張耳,陳餘,他們曾經是生死與共的兄弟。張耳和陳餘都是魏國大梁人。張耳當年曾經是魏國公子無忌的門客。公子無忌是誰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名。曆史上有一個有名的“信陵君竊符救趙”事件,就是公子無忌所為。在春秋戰國時代,不是人人都能當門客,更不是隨便一個什麼人都能當戰國四公子的門客。都是需要高素質人才。不管是雞鳴狗盜之徒,還是文武雙全之士,總得有一技之長才行。張耳能成為信陵君座上賓,這也體現了他的才能。但是,張耳在信陵君門下混飯吃的好日子沒過上多久,就不知道因為犯了什麼罪而亡命江湖了。這一逃,張耳就從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逃到了外黃(今河南商丘民權西北),隱姓埋名住了下來。據說,外黃有一個當地首富,生有一個貌美如花的閨女。這位富翁把女兒嫁給了一個沒本事的窮小子,富翁的女兒對婚事不滿意,索性溜之大吉,投奔了父親舊時的門客,請門客幫忙再找個好的。這位門客就隆重推出張耳,說:“你要是想找個好丈夫,那非張耳莫屬了。”富翁的女兒聽了門客的話,堅決地與原配丈夫斷絕了夫妻關係,嫁給了張耳。張耳此時還是一個亡命之徒,自然沒有不樂意的。有了富翁做老丈人,一下子成了有錢人家的上門女婿,也是一種享受啊!在女方家裡出錢資助下,逃犯張耳搖身一變,居然做了外黃令。當年給人當門客的張耳,如今自己養起門客來,賢名遠揚。張耳的名氣有多大呢當年在沛縣遊手好閒的劉邦都聽說了張耳的大名,從今天的江蘇徐州跑到河南商丘來見他。由此可見張耳當時(本章未完,請翻頁)是何等的風雲人物了。陳餘比張耳年紀小了不少,也是才華橫溢,名聲在外,後來被一位富翁相中招為女婿。張耳當縣令收門客的時候,陳餘就慕名而來,對待張耳就像對待自己親爹一樣那麼尊敬。兩人相處時間長了,惺惺相惜,做了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秦始皇把魏國滅了之後,聽說了張耳和陳餘的大名,覺得這樣的禍患不能放任自流,懸賞一千金捉張耳,五百金捉陳餘。安生日子算過到了頭,兄弟兩人改名換姓跑到了陳縣。人們常說: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張耳、陳餘兩人大概也懂得這個道理,在陳縣當起了裡正衛。裡正衛屬於身份比較卑微的小吏。張耳、陳餘當差的日子裡沒少受上司欺負,但是倒也從來沒懷疑他倆的身份。終於,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起義,占據了陳縣。張耳、陳餘苦日子可算熬到了頭,連忙前去投奔。陳勝對這兩人也是久聞大名——海捕告示裡見過,當即留用。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張耳和陳餘勸陳勝不要自立為王,可陳勝沒聽。張耳和陳餘見自己的建議不被采納,斷定陳勝的日子長不了,決定外出避禍。於是,陳餘對陳勝又獻一計,建議陳勝在進攻攻打鹹陽的同時,讓他和張耳帶一隊人馬奪取黃河之北的趙國故地。陳勝倒也同意了,但是留了個心眼,安排心腹大將武臣為將軍,邵騷為護軍,讓張耳、陳餘分彆任左右校尉,防止兩人起異心。張耳、陳餘心裡恨吶:計策是我們出的,居然讓我們給人打下手,而且還是區區校尉,這也太欺負人了!恨歸恨,但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在武臣的帶領下,張耳、陳餘等人率三千征北軍挺進河北。一過黃河,陳餘就發揮作用,把附近諸縣的豪傑都召集到一起,請武臣發表了一通講話。這些豪傑本來就是腦後生有反骨的,在武臣的鼓動之下紛紛同意加盟。於是,武臣軍滾雪球一樣迅速擴充到數萬人。帶著數萬人馬,武臣連下十城,屠儘官吏。當然了,都是小城,大城一個也沒打下來。屢屢在大城麵前碰壁的武臣直眉瞪眼就奔範陽(約在今北京市和河北保定市北部)去了。敵軍即將兵臨城下,範陽有位謀士,姓蒯()名通(原名蒯徹,後來因為避漢武帝劉徹的名諱,改稱蒯通,後世三國時期荊州蒯家的先祖之一蒯姓起源和來曆最早出自商朝,是以國名為氏,得姓始祖為春秋晉國大夫蒯得,蒯姓目前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95位),跑去見範陽令陳說利害,終於勸得範陽令決定舉城投降。然後,蒯通又帶著範陽令的求降書信去見武臣,鼓起三寸不爛之舌為武臣獻了一條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妙計,讓武臣不僅接受範陽令投降的請求,而且重重封賞範陽令,再讓範陽令穿著華服乘著豪車到處旅遊。這樣,各地看見投降者有這麼高的待遇,爭相歸附了。不費一兵一卒,武臣就得了三十城。就這樣,武臣沒費什麼力氣就打到了邯鄲。這時,從陳縣傳來兩條消息:忠心耿耿的葛嬰因為私立襄彊得罪了陳勝而被殺;楚軍西征主將周章戰敗自刎。(本章未完,請翻頁)張耳、陳餘兩人對視,心中都有了計較:報陳勝羞辱之仇的機會總算來了!兩人當即麵見武臣,勸說道:“陳王打著楚國的旗號起義,現在自己稱了楚王,看來是沒有一定要立六國後裔為王的打算。將軍您僅僅憑借三千兵馬拿下趙國故地三十幾城,獨據河北這麼大地方,您要是不稱王,恐怕就壓不住場麵了。再說陳王這個人愛聽信讒言,如果有人嫉賢妒能,在他耳邊說您壞話,您不稱王也是稱王了,恐遭殺身之禍。您要是實在不願意自立,可以立陳王的心腹為王,或者立趙王後裔為王。時不我待,機不可失。將軍不要錯過這個大好機會啊。”張耳、陳餘這話說得武臣動心了。他覺得自己為陳勝打下這麼大個地盤,稱個王也不算過分。於是,武臣當即自立為趙王,封陳餘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邵騷為左丞相。陳勝聽說武臣自立稱王,先是勃然大怒,後來決定忍一時之恨,先解決章邯這個燃眉之急再說。於是,他派使者致賀,正式認可武臣為趙王,同時命令武臣趕快派兵西進伐秦。陳勝的小算盤被張耳和陳餘看得一清二楚。他們力勸武臣不要被陳勝的虛情假意所蒙蔽,宜北伐不能西進,先拿下燕國故地的代縣(今河北蔚縣),再向南收取河內(今河南武陟縣),擴大領地,據黃河天塹自保。武臣對張耳、陳餘言聽計從,立即派大將韓廣攻代縣,派大將李良攻常山(今河北正定縣),派大將張黶攻上黨(今山西長子縣)。大將韓廣進入燕國故地,戰果輝煌,在燕人的擁護下居然自立為燕王,與武臣分庭抗禮。大將李良作戰也非常順利,而且本本分分,不敢行差踏錯半步。然而沒想到,李良在率軍回邯鄲城複命的路上遇到一支百人隨從的儀仗,以為是武臣出遊或是赴宴歸來,立即跪倒施禮。儀仗隊走到跟前李良才發現,車上坐的是武臣的姐姐。這位大姐剛參加完宴會,喝得爛醉如泥,也沒管道旁跪得是誰,隨便派了個隨從打發了幾句,自己揚長而去。士可殺,而不可辱,李良心想,我跪錯了怨我自己倒黴,可是你一個女人,還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嗎竟然坦然受拜,不把我放在眼裡!置我於何地!李良有氣,他的心腹更生氣。將軍都被一個女人如此輕賤,他們這些下屬更沒地位了,於是紛紛發表不滿之辭。李良的火氣被眾人越煽越大,當即派人殺掉武臣的姐姐,自己率軍奇襲邯鄲,將趙王武臣和左丞相邵騷斬於刀下。張耳和陳餘消息靈通,及時逃出城外,幸免於難。重整旗鼓、聚攏殘兵,張耳、陳餘集合了五萬餘眾,準備對李良進行反攻。為了更好地團結將士,搶占道義高地,兩人找出了一個據說是趙王之後的人,立為趙王,定都信都(今河北邢台市)。這位趙王就是趙王歇。還沒等張耳和陳餘發兵,李良先莽撞地打了過來,結果是李良慘敗,被陳餘和張耳一路追殺之下投降了章邯,張耳和陳餘則是順勢平定了趙國。可沒過多久,章邯帶著王離殺了過來,就此發生了前邊的那一幕。真是命途坎坷啊!(本章完)/04/0450/2307.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