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曆代王朝更迭 > 第178章忠臣不講阿諛奉承之語

第178章忠臣不講阿諛奉承之語(1 / 1)

推荐阅读:

不過,在這期間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這個人就是茅焦。茅焦,生卒年不詳,隻知道他是齊國人。秦始皇一連殺了27位大臣,果然起到了殺雞儆猴的效果。秦國之中已無人再敢向秦王進諫了,誰也不想拿著自己的性命去做原本就沒有希望的事情。但是在戰國那個激情飛揚的時代,總會有那麼一些人,明知前方路途艱難也要去冒險。聰明而抓住機會的人,從此一飛衝天;糊塗而沒有掌握好時機的人,就此魂斷黃泉。這時候,秦國的一個門客茅焦挺身而出,甘心做一個冒險者,用自己的生命來賭一次。在此之前,茅焦便在鹹陽城內外大造聲勢,四處宣揚:兒子竟然不顧孝道,將母親囚禁,將秦國搞得天翻地覆,這是何等道理他還向世人宣稱,自己並不是秦國人,本來應該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但是天下人管天下事,他實在是看不過去了,所以才前來勸諫大王收回成命。秦王聽說這件事情後,並沒有立刻派人殺了他,而是下了詔令,讓茅焦前去見他,讓他說出道理來,能說服秦王固然很好,不能的話就隻能殺身成仁了。秦王政這次並沒有要故意殺害茅焦,因為在見茅焦之前,他派使者前去告訴茅焦:“先生怎麼有這麼大的膽子,大王正在怒火之中,接連殺了27位大臣,你一介布衣,難道就不怕步那些勸諫大王而被殺之人的後塵嗎”茅焦很坦然地叫來了侍者並對其吩咐,給他準備一缸溫水,他要沐浴更衣,不久後他就要前去覲見秦王,可謂凶多吉少,準備好了就有恃無恐了。同時他對使者說道:“囚禁太後,在下不能讚成,所以準備前去冒死勸諫。古書上說,二十八星宿都居住在周天環宇之上,如今已經有27個榮登神位,這下我來了,正好湊夠二十八宿之數,何懼之有”起初來使還以為茅焦不過是瘋人瘋語,並沒有當真,豈料他在沐浴之後,真的大大咧咧地準備前去覲見秦王。茅焦此舉嚇壞了與他一起居住的那些人,他們皆認為,茅焦此去定然是凶多吉少。秦國刑法中有連坐之法,他們害怕因為茅焦的緣故,殃及他們這些池魚。不等茅焦到達鹹陽宮,便私自瓜分了茅焦的行李,各自四散奔逃。聽聞使者的回報,秦王政當即無名火起。憤怒之下,秦王命人準備了一口大鍋,裡麵注入一鍋的水,並讓人將水燒開,這恐怕是對茅焦的恐嚇。做完這一切後,秦王政更是拿出了君王劍,端坐在大位之上,氣勢洶洶地讓茅焦進見。茅焦一進入宮殿便發覺氣氛有些不對,如果自己貿然進去,恐怕還來不及開口,秦王便要讓自己血濺三尺。為了減弱秦王的怒氣,茅焦故意緩緩地步入宮殿,以緩和壓抑緊張的氣氛。使者看不下去了,這樣子慢吞吞地走,比起八十歲的老太婆都不如,何年何月才能夠見到秦王於是,使者便催促茅焦,讓他快點,彆讓秦王等急了。茅焦依舊不慌不忙地說道:“在下還想要慢點呢,相信使者也清楚,在下這一去,可是豎著進去,橫著出來,何必急於一時呢”使者聽了他的這番話,不禁替他悲哀,這人何苦要來自尋死路呢曆史仿佛在那一瞬間變得無比緩慢,茅焦這一行,也好像走過了一生的時間。待其終於走到秦王政的麵前,不慌不忙地向秦王政行過禮後,繼而用緩慢的語速對秦王道:“眾所周知,如果一個人長壽,是不會忌諱談論死亡的;如果一個人是國君,是不應該忌諱研究國家(本章未完,請翻頁)是否會滅亡的。這是什麼原因呢一個人如果忌諱死亡,他的壽命是否會變得更加長久呢一國君主如果忌諱亡國,他的國家是否就一定能夠長久地保存呢自然不能。大凡賢明的君主,都不會忌諱談論身死存亡,不管是國家也好,對個人也罷。不知道大王是否也是這樣”茅焦很聰明,他用短短幾句話就將秦王納入自己的言語彀中,迫使他聽從自己接下來的說辭,還通過這種旁敲側擊的手法,讓秦王的怒氣稍稍緩解。秦王問道:“你說這句話,可有什麼深意”茅焦心中暗自笑了,遂向前一步,向秦王政說道:“阿諛奉承的話,忠臣從來不講;違背世俗的事,明君向來不做。然而看看現在,大王的行為是多麼的荒唐。草民雖然不能擅自稱呼自己為忠臣,但是見大王犯錯,就不得不說了,否則會讓草民覺得,自己辜負了大王。”秦王政停頓了一會,心想這茅焦貌不驚人言卻能夠壓眾,遂向他問道:“有什麼話你大可以說出來,不必藏著掖著。”茅焦知道,這時候秦王的怒氣明顯消散了不少,對自己說話的語氣也客氣了不少,遂大膽地說道:“天下何以會那麼尊敬秦國呢,秦國的軍事和經濟力量強大,固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是還有更為重要的原因在於,曆代秦王都具備雄才大略,大王更是舉世無雙的英明君主,深得人心。然而現在大王卻做了一些不得人心的事情:首先車裂了你的假父,為不仁之舉;其次則殺死了兩個弟弟,為不友之舉;再次則將太後軟禁在外,為不孝之行;最後還輕率地殺害忠貞不二的大臣,這和夏桀、商紂有什麼區彆公道自在人心,大家即使嘴上不說,但是心裡麵定然不會服氣。如果全天下都聽說了大王的這些舉動,還有誰願意歸附秦國,信奉大王呢如此一來,秦國危矣,大王危矣,這怎不叫人擔心呢”秦王聽了他這番話,心中頓時七上八下。自己雖然揮手間便會讓彆人流血漂櫓,但是一個人的聲譽好壞是極其重要的。魏國有信陵君,信陵君有好聲譽,是故英才畢集在他的門下,魏國得以不亡;楚國有春申君,春申君有好名聲,是故山東群雄拜服在楚國的威儀之下,合縱乃成,楚國方安。身為秦王的自己如果沒有了好的名聲,則人心儘喪,談何一統天下其實這時候,秦王已經被茅焦的語言所動。茅焦也看中了秦王這點,於是直接解開衣服,走出了秦王的大殿,伏在殿下等待受刑。其實茅焦若想真心受刑很容易,直接跳到大鍋中就可以了,那樣他就真的是求死心切,必死無疑。但是茅焦並不想死,他之所以這麼做,目的就是向秦王展示一下自己的必死決心以及一片赤膽忠心。秦王自然知道茅焦的意圖,也明晰茅焦話中的道理,於是親自走出大殿扶起茅焦,對他說道:“赦你無罪!先生快快請起,穿上衣服,不要受了寒氣。先生的話很有道理,寡人願意聽從你的金口之言,眼下寡人應該怎麼做呢”於是茅焦進一步對秦王政進言道:“大王首先要做的,就是厚葬以前前來勸諫的那27位大臣,因為他們是秦國真正的忠臣,隻有這樣才不會寒了天下忠臣的心;其次,大王要趕快將太後接回來,免得落得個遷徙母後的千古罵名,這樣也有利於收買人心,一統天下的大業也會因此而順利許多。”秦王頓時說道:“隻有先生的這番話才真正地合寡人心意。以前的人,隻知道指責寡人的過錯,哪裡像先生一般,用一統天下的道理讓寡人茅塞頓開。先生的意見很好,寡(本章未完,請翻頁)人答應一切按照先生說的辦。”於是,秦王悉數遵從了茅焦的建議,厚葬大臣,接回母親,而且還是親自駕車前去迎接趙姬。隻是眾人都心知肚明,秦王這麼做隻是為了統一大業,他和太後之間已經產生了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不可能恢複以前的關係了。而對於呂不韋,於公於私,秦王都不會輕易放過他。太後趙姬並沒有十分在意之前的事,回到鹹陽之後,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設酒宴款待了茅焦,還不斷地稱讚茅焦道:“天下最正直的大臣,莫過於先生了。在危急時刻,先生能夠挺身而出,不僅讓我們母子能夠破鏡重圓,也讓秦國的江山社稷轉危為安,功勞之大,實在是難以形容。”經此一事,茅焦走入了秦王的視野,成了秦王政尊敬和信任的人,被秦王立為太傅,尊為上卿。在誅除了嫪毐及其黨羽之後,秦王政轉而將矛頭對向了呂不韋。本來秦王準備一不做二不休,但是卻又兩個方麵讓他擔心。首先是宮廷內外盛傳,自己是呂不韋的私生子,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假如這件事情是真的,那麼自己若親手殺害了呂不韋,就會犯下大忌諱;其次,朝中遍布呂不韋的黨羽,而且大多數人都來為呂不韋求情,連李斯都認為,殺之恐怕會引起眾怒。之前秦王殺害趙姬的兩個尚在繈褓中的孩子以及20多位進諫大臣,已經讓群臣震驚,秦王威懾群臣的效果已經達成,即使他再怎麼殘忍,也不能夠將朝堂之上超過半數的文武百官殺死。無奈之下,秦王免除了呂不韋的死刑,卻剝奪了他的丞相職位,將他貶謫到河南地界。但這件事情讓秦王政真正見識了呂不韋實力的強大和根基的深厚。秦王政發現,呂不韋在當地居住的一年之中,山東諸侯國竟然多次派遣使者前去看望他,秦國境內也有不少的賓客前去拜訪他。秦王深知呂不韋如果發動變亂,自己必然難以應付,秦國也會在蕭牆之爭中衰落不少,山東諸國便會得到喘息的機會。秦國要一統天下,便隻能靜待時變。於是,秦王政親自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你對於秦國,實在無尺寸之功,但卻得到了河南作為自己的封國,有十萬戶的民戶聽從你的調遣。”“你對於秦國,實在是沒有半點親屬關係,但是卻得到了仲父的稱號,你難道就不覺得自慚形穢”“聰明的人,就一定懂得進退之理、升落之道。你眼下可有一個選擇,足以保全性命,那就是速速前往蜀中,不要再在河南逗留,不要再和賓客諸侯交往。”據司馬遷《史記》記載說,呂不韋這時候很傷心,因為嬴政畢竟是自己的兒子,父子相爭不是什麼好事情,而且自己的勝算其實並不大,還會白白地削弱秦國。呂不韋本來就是一個商人,自然知道天下的生意總是輸贏參半,有人賺錢,就必定有人會折本。如果叫他說出實情,秦王政必定更加難以接受,自己也免不了殺身之禍。即使聽從了秦王的建議,前往蜀中,也必定會過上囚徒般的生活,說不定有朝一日還會被殺。呂不韋長歎數聲,差點潸然淚下,遂飲下了毒酒,頃刻之間便毒發斃命。縱觀呂不韋的輝煌的政治生命,以美酒開始,以鴆酒終結。其實已經沒有了什麼遺憾,也許唯一覺得對不起的,就是孤苦無依的趙姬。不過,趙姬最終還是得到了善終,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9年),太後去世,諡號為帝太後。趙姬死後,經秦王政允許,和莊襄王一起葬在芷陽。(本章完)/04/0450/23007.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