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收回河西之地後,楚國完全暴露在秦國的南方,中間隻隔一條漢水,很容易攻擊。楚王無能不足為懼,但是楚國的實力卻不可小覷,秦國不能貿然前去攻打。正當張儀為滅楚之計憂慮時,秦國西南方的蜀國為他提供了機會。在秦國的西南方,蜀國是一方霸主。蜀王曾經封他的一個弟弟為苴侯,苴侯治下的漢中與巴國鄰近,所以苴侯與巴王交好,然而,蜀王與巴王之間卻有仇。蜀王擔心苴侯與巴王會聯合起來攻打他,為了防患於未然,蜀王當機立斷決定先派軍攻打苴侯。苴侯力量弱小不堪一擊,戰敗後逃往巴國。巴、蜀兩軍相遇,戰鬥異常殘酷,打得難解難分,彼此卻都沒有戰勝對方的實力。蜀、巴兩個小國家纏在一起發展成了一場耗費國力的戰爭。放眼天下,新近崛起的秦國無論什麼事都敢橫加乾預,不像其他諸侯國縮手縮腳,因此蜀王和巴王都向秦國求救。好事自動登門拜訪,秦惠王很高興,渴望吞下這塊肥肉。蜀國是一方霸主,隻要踏平蜀國,巴國等其他小國必然望風披靡,秦國就沒有西南方的憂慮。然而,從秦國出軍到蜀國,山地崎嶇,道路險要,大多是連鳥獸都害怕行走的棧道,甚至幾百年後的唐朝依然如此,李白的《蜀道難》道出其中艱難。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正當秦惠王憂慮萬分之時,東邊的韓國趁機侵犯。都說戰國紛亂,而且是越打越亂,因為諸侯國太多,各以自己為中心,唯利是圖,見彆國有難,總要出兵乾擾,橫加攪局,分一杯羹。東邊是癰潰之患,西南方是珍饈之誘。秦惠王如熱鍋上的螞蟻,看看東邊的韓國,又看看西南方的蜀國。如果出兵反擊韓國,又擔心兩國勢均力敵,勞而無功,白白浪費西南方的珍饈美味;如果出兵西南,又擔心韓國趁機偷襲,殺個措手不及,最終偷雞不成蝕把米。這時張儀認為,麵對兩難抉擇應先討伐韓國,因為韓國接近周王朝的國都。國都不僅是一座繁華的城市,更代表國家的權力中心。張儀使儘胸中韜略,為秦惠王謀劃了一個稱霸中原的藍圖。第一,秦國應該先與魏國和楚國做好邦交工作,拉好關係後,魏國和楚國就不會趁秦國出軍韓國的時候橫加乾預。第二,與魏國和楚國交好後,秦國火速出軍黃河、洛水和伊水這三條大河,占據太行山的羊腸阪道,如此韓國就在秦國的控製之內。第三,控製韓國後,利用魏國和楚國,讓魏國出兵斷絕南陽的通道,讓楚國出兵轄製鄭國。韓、(本章未完,請翻頁)魏、楚、鄭等周朝周邊的小國家都被製住後,秦國徑直攻取新城(今河南伊川縣西南)和宜陽(今河南宜陽縣西北韓城鎮)。這兩座城市被攻取後,秦軍就兵臨周朝國都。大軍壓境,周朝無力抵抗,天下就是秦國的。如果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都走好,第四步就水到渠成。隨便找一個借口,出動大軍討伐周王朝的“罪惡”,以此恐嚇周天子。如果周天子識相,他還能夠當幾年的傀儡天子;如果周天子敬酒不吃吃罰酒,殺一個沒有軍隊的天子容易得很。占領周朝後,秦國再集中優勢兵力,連魏國和楚國都吞下肚。當然,周天子對百姓有象征意義,不能隨便就殺。為了名正言順,秦國應該先轄製諸侯國,最後才打周天子的主意。一旦天下諸侯都被秦國玩弄於股掌,周天子自知無能,必然獻出象征國家權柄的九隻大鼎。秦國擁有大鼎後,挾天子以令諸侯,按照地圖和戶籍分封,諸侯莫敢不從,天下同樣是秦國的。蜀國地處窮鄉僻壤,尚未開化。即使攻取蜀國,第一士兵疲憊,第二百姓勞苦,第三國家耗費經濟,代價極大不合算。況且,趁彆國大亂就出軍攻擊,在外的名聲也不好。張儀的觀點是,如果想要追求名聲,就到朝廷;如果追求名利,就到市場。三川和周朝國都就如市場和朝廷,秦惠王的軍隊應該開向這個地方,而不是到不毛之地的蜀國。如果進軍蜀國以追求帝王大業,無異於緣木求魚。張儀將天下大勢分析得頭頭是道,但是他的觀點遭到了司馬錯的反對。司馬錯認為,如果想要國家富強,一定要開疆拓土;如果要使軍隊強大,一定要使百姓富足;如果想稱霸天下,一定要廣施仁德。隻要具備上述三大條件,帝王大業就水到渠成。有人認為,秦國疆土褊狹,百姓不夠富足,應該先辦容易辦的小事。蜀國雖是小國卻是西南方霸主,其發生內亂正是秦國進軍的良機。如果秦國大軍開進西南方,定會有所收獲。如果能夠占領西南方,秦國的疆界就會擴大,國家實力就會隨之增強。司馬錯深受禮法影響,做事謹小慎微。他覺得攻打韓國和劫持周天子犯天下忌諱,不僅沒有必勝的把握還會影響秦國的名聲。儘管周室已經衰微,可是其仍受到一些諸侯國的擁護,例如韓國和齊國。周天子與韓、齊的關係非同一般,如果周朝的地位受到威脅,周朝一定會聯合韓國、齊國和趙國進行自我保護。一旦周朝借助三國的力量,一定可以化解魏國和楚國的威脅。諸國犬牙交錯地分布在一起,是能夠互相製衡的(本章未完,請翻頁)。再退一步說,如果周天子被逼無奈,他一怒之下將象征權力的九隻大鼎送給楚國,又割土地酬謝魏國,那張儀的連橫策略就會被敗壞。要是真的出現這麼壞的結果,秦國到頭來隻會竹籃打水一場空。掌權的秦惠王做事也是小心謹慎,所以一切聽從司馬錯的建議。正如司馬錯所說,秦國出兵蜀國,在當年十月徹底占領蜀地。秦惠王貶蜀王為侯,又派陳莊出任蜀國國相。占領了西南方最強大的蜀國之後,整個西南方就都是秦國的地域。秦惠王十年,公子華和張儀領軍攻打魏國的蒲陽(今山西隰縣西北)。秦軍的戰鼓剛剛敲響一通,蒲陽就被攻陷。張儀認為,對付諸侯國,應該像商鞅對付百姓一樣軟硬兼施。如果施行右手打壓、左手拉攏的策略,諸侯國即使不俯首稱臣,也摸不清張儀的意圖。基於此,攻占魏國的蒲陽後,張儀又將其奉還。魏國人一時弄不明白張儀的真實意圖。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張儀竟然讓秦國公子繇前往魏國當人質。在戰國,讓國君的公子到其他國家去當人質,隻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國家很弱小,送質子以討好強國;一種是兩國結盟,送質子以示誠心。秦國比魏國強大,完全沒有必要討好魏國。而且,秦國與魏國是一對生死冤家,彼此沒有一絲一毫的好感。第二種情況也並不存在。麵對行事怪異的張儀,魏王頓時摸不著頭腦,卻又不敢拒絕。見魏惠王猶豫不決,張儀隨即抓住機會說,秦國對魏國很好,魏國應該以禮還禮。按照慣例,一國接受另一國禮物後,所還之禮應當更貴重一點。秦國先送魏國城池,就是為了將這個“禮”進行下去,魏國必須還一份相當的禮。魏王就這樣將上郡和少梁之地割給秦國。秦國改少梁為夏陽。秦惠王對張儀的謀略很欣賞,於是將其封為國相。轉眼又過四年,這四年裡,秦國實力大增,張儀正式擁立秦惠王為王,使用秦國自己的年號。眼看秦國自封為王,其他諸侯國並沒有哪個國家敢跳出來阻止。秦惠王自立為王,身份名譽高於沒有稱王的諸國國君,野心昭然若揭。強秦任意妄為,周天子已無力阻止,因為實力不及。但與魏國相比,周天子還是幸運的,因為秦國畢竟沒對他造成切身的傷害,而魏國遭受的卻是“肌膚之痛”。秦惠王稱王一年後,張儀出任秦國將軍,攻陷魏國的陝邑(今河南陝縣),修築上郡的要塞。秦國擴張的腳步已經難以抵製了。(本章完)/04/0450/23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