哢嚓——
電閃劃破虛空,暴雨下個不停,風帶有陣陣寒意,不似先前那般酷熱,然壓抑的氛圍卻籠罩著鴻臚寺。
正堂內。
鴻臚卿尹玉失神的坐著,堂下官吏說著什麼,尹玉似未聽到一般,他的眼眸盯著所持奏報上。
保國公宗川竟然薨了?!
得知此消息的尹玉,一時真不知該說些什麼,自太皇太後薨逝,天子頒詔罷朝三月,以追思太皇太後,這使朝堂變得安靜下來,然藏在暗處的洶湧仍在,不過從那之後,虞都不時就有風波出現。
太皇太後入葬長陵第七日,安國公昌黎突發急病薨了。
太皇太後入葬長陵第二十一日,護國公曹隱無疾而終。
太皇太後入葬長陵第三十九日,鎮國公……
在過去兩個多月間,大虞勳貴老臣安、護、鎮、江幾位國公相繼離世,這對朝野間的震動極大,以至於一些事的出現也被遮掩住了。
可在這段時日尹玉卻忙壞了,其所在鴻臚寺有主凶喪之儀職責,而離世的這幾位勳貴老臣,皆對大虞有汗馬功勞,所以他們的身後事,不能有任何疏忽大意。
“客卿,睿王爺來了。”
一道人影匆匆從堂外跑進來,而他的聲音響起,讓尹玉回過神來,立時起身就朝堂外而去。
哢嚓——
轟隆!!
人還沒走幾步,堂外就出現一道電閃,在光暗交替下,穿著親王團龍袍的楚徽,邁著四方步走進堂內,在其身後的郭煌、王瑜等人,挎刀緊跟在自家王爺身後。
“臣…尹玉,拜見睿王千歲!”
“臣……”
尹玉等人無不朝楚徽作揖行禮。
“鴻臚寺收到消息了吧?”
楚徽停下腳步,神情嚴肅的看向尹玉一行。
“回王爺,收到了。”
尹玉不敢遲疑道:“保國公薨了,鴻臚寺正商榷喪葬事宜,務必協助好保國公府將此事辦妥。”
楚徽劍眉微蹙,聲音低沉道:“陛下說了,保國公於朝有功,對社稷有功,故以親王儀駕陪葬長陵,追封寧河郡王,諡號貞武,配享太祖廟廷……”
果然是這樣。
聽到這些的尹玉,絲毫都不覺得奇怪。
在過去,安、護、鎮幾位國公離世,天子無不親頒旨意,讓他們陪葬長陵,追封了郡王爵,親定諡號,配享太祖廟廷,不過唯一有區彆的,就是以親王儀駕,還是以郡王儀駕陪葬長陵了。
而在護國公曹隱陪葬長陵數日後,天子還頒了道詔書,起勳國公李進墓,以親王儀駕陪葬長陵,追封岐陽郡王,其妻亦陪葬長陵,此事一出可在朝野間引起軒然大波。
畢竟李進生前做的事,是對社稷有功,可其做之前卻絲毫沒呈稟中樞,這也造成不小的風波與影響,所以對李進這個人,是有褒有貶的。
但對於這件事,深居大興殿的天子,卻絲毫沒理會朝野間怎樣,乾綱獨斷的欽定下此事,並頒旨至北疆,允襲勳國公爵、征北大將軍李鷹歸都,得知此事的李鷹痛哭流涕,但他卻沒有擅離職守。
在天使踏上歸途,李鷹所書奏疏便急赴虞都,字裡行間之意,無不是對天子的恭敬,還有對北疆職責之重,不能因私廢公。
因為李鷹沒有歸都,李斌遂代表勳國公府,進行了這場移葬長陵的禮儀,那一日,李斌哭的像淚人一樣。
“寧河郡王喪葬一事,陛下很是重視。”
見尹玉不言,楚徽撩撩袍袖,繼續道:“陛下有旨,著宗正寺會與鴻臚寺一道,確保寧河郡王陪葬長陵不出任何差池。”
“臣等謹遵上諭!”
尹玉一行聽後,立時作揖表態道。
哢嚓——
堂外再度出現電閃,雨比先前下的更大了。
彼時,虞宮,大興殿所在。
“唉~”
一道輕歎響起,打破了此間平靜。
負手而立的楚淩,看著窗外所下暴雨,心情有幾分複雜,保國公宗川的離世,是楚淩沒有想到的。
畢竟宗川的身體一向強健,不似昌黎那樣病懨懨的,宗川這一死,太祖親敕勳貴老臣中,就剩下徐黜一人了。
其實昌黎、宗川他們的相繼離世,楚淩是猜到原因的,這與太皇太後孫黎的離世是密不可分的。
這幫老人心底的那股氣散了。
沒了那股氣在,這人如何能長久啊。
“陛下~”
在楚淩感慨之際,李忠走進殿內,畢恭畢敬的作揖拜道:“西涼道刺史張洪趕至虞都,岐陽郡王義子李敢等人隨同歸都。”
終於回來了。
楚淩聽後,嘴角露出一抹淡笑。
西涼道刺史張洪,就在那份名冊中,是標紅要召回中樞任職的,每每看到那份名冊,楚淩這心裡就唏噓不已。
他的祖母,為了他,可謂是把該想到的全都想到的。
甚至為了確保該做的事,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孫黎在離彆之際,還對楚淩說,必要時可提前冊封楚徽為王,以此來彰顯皇權威儀,同時在朝中攪動風雲變幻,以轉移朝中諸臣的注意。
事實上,楚淩就是這樣做的。
尚未及冠,尚未成婚的楚徽,被楚淩頒詔冊封為睿王,這是大虞自開創以來,首位未及冠就冊封的宗藩。
這還不是關鍵,關鍵是楚徽的封號,叫不少人感到不可思議,怎麼能以睿來定啊,那明明是天子為嗣皇帝前的封號啊。
恰是在這等風波下,一批肱股從各地召回中樞為官。
而至關重要的吏部尚書,被安東道刺史史鈺接任,此事是史鈺急赴虞都後才頒的,這立時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隻是史鈺接任吏部尚書沒幾日,護國公曹隱無疾而終,這使得朝中注意被轉移不少,畢竟曹隱是有威望的,特彆是在軍中,那威望可不低。
也是在這之後沒幾日,楚淩又頒了道詔書,讓勳國公李進陪葬長陵,這才使史鈺接任吏部尚書的風波被壓了下來。
罷朝,既有追思太皇太後之意,更有布局謀勢之舉,一位位老人的相繼離世,也在無聲宣告著大虞邁向新的時代。
“召張洪進宮見朕。”
感慨之餘,楚淩伸手道:“讓李敢他們直赴上林苑,找辰陽侯報備,上林軍,需要這幫虎將加持。”
“奴婢遵旨!”
李忠當即作揖道。
大虞中樞的更迭,遠不止適才提到的種種,隨著安、護、鎮幾位國公的離世,武將這邊的調整也在按部就班的推進。
國丈徐恢調離南軍,出任大司馬驃騎將軍。
禁軍大將軍張恢,調任南軍接替徐恢,任南軍大將軍。
禁軍大將軍一職,讓一等侯惠城侯張泰接任。
僅僅是上述調整,就在朝引起軒然大波。
而辰陽侯孫斌所領上林軍,被天子頒旨增擴,這更是讓人感到心驚了,關鍵是增擴的將士,不是從民間招募的,而是在四征大將軍麾下篩選一批精銳,眼下啊,上林苑尚處在絕對戒嚴下,任何敢私自靠近上林苑者就地格殺!!
一係列的安排部署下,讓楚淩掌握了中樞直轄的精銳兵權,而相較於外朝此起彼伏的調整,虞宮內的調整就顯得太平靜了,但平靜可不代表變動不大,如今的虞宮內廷,徹底掌控在楚淩的手裡,能留在內廷的群體,那都是經過了層層篩查,至於有問題的則被抓進詔獄嚴加審訊。
既然新的時代已經到來,楚淩就不會錯失此等良機,把能調整的都給調整了,尤其是內廷這塊兒,楚淩可不希望有任何隱患藏著,攘外必先安內,倘若連內廷都掌控不住,那還談什麼宏圖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