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這叫規模小一些?!’
楚淩站在內武庫主殿前,掃視眼前的一眾建築,他的眼睛微張,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心底忍不住質疑起來。
原本楚淩覺得在虞宮禦苑的武庫,儲備能供數萬人的各式武備,就算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了。
畢竟列裝數萬人的武備,囊括了甲胄、刀劍、槍矛、槊戟、盾斧、弓弩等各式軍械,而某類要進行細化,還能分各種品類,這是楚淩在甘露殿翻閱典籍時,看到一本介紹大虞武備的書籍知曉的。
嗯。
在這本書籍裡就提及有內外武庫,可書中描述的,明顯是有意識遮掩的,實際看到的遠比書中來的更震撼!
“陛下,內武庫有甲胄、刀、劍、槍、矛、槊、戟、盾、斧、弓、弩、車等殿,各殿存放著各式各類軍械。”
見新君如此,內武庫令低首上前,朝新君作揖拜道:“內武庫軍職責之一,就是定期保養所儲各式各類軍械,嚴巡諸殿避免走水……”
“你是說車殿?”
楚淩詫異的看向那人道。
“是。”
內武庫令低首道。
“帶朕去看看!”
楚淩起興趣了,彆的單獨存放,楚淩還能接受,可戰車能單獨設殿,那品類能有多多啊?
嗯。
根據楚淩知曉的情況,大虞處在冷兵器時代下,他熟知的火藥、火器等,在這一時期尚沒有出現。
可大虞最厲害的非鐵騎莫屬!
就不說大虞國都要地了,就說在北疆與西涼邊陲,就分布有十幾支規模不一的騎兵隊伍,這些都是跟隨大虞太祖馳騁疆場,擊敗無數強敵而單獨設軍的,有輕騎,有重騎,這十幾支騎軍劃分不一,側重不一,但隨便拎出來一支,那都是戰功赫赫的!
有此等規模的鐵騎軍團,楚淩無法想象,戰車兵這一特殊兵種,關鍵是耗資極大,為何在大虞軍中地位亦很高呢?
可在擺駕來到車殿時,楚淩被驚住了。
“陛下,此為玄甲戰車,通體有鐵木拚湊打造,外罩特製鐵板,多用於弓弩兵線前,除了加強弓弩兵線外圍防線外,亦能配合遊騎兵衝擊敵陣。”
“陛下,此為輕戎車……主用於前鋒破陣……”
“陛下,此為運糧車……主用於軍糧轉運……”
“陛下……”
楚淩在車殿內走著,身旁的內武庫令,如數珍寶般詳細介紹,楚淩認為的戰車,就是幾類不同車駕,但實際上的戰車,是細分有不同職責,有不同款式的各類車駕,有些車駕,甚至有兩人高,是用於特殊地形下的特殊款類,所以打造的數量就少。
但是這一圈走下來,楚淩卻有一個感受,大虞允許一些東西少,但是絕不能沒有,這就有意思了。
僅是巡視了車殿,楚淩就有一個強烈感受,在大虞有著極強的手工製造業,或許跟他認知的工業有區彆,但在這一大範圍下,大虞的軍工製造技藝是極強的。
難怪說大虞能統轄如此規模的疆域啊。
僅是通過軍工製造這一項,楚淩就能看出一二了,而據楚淩知曉的,在大虞中樞設有專門的軍器監,負責的就是軍工製造。
大虞中樞所轄五省六部九寺諸監,沒有一個是多餘的,這將職權細分的很明白,或許有些衙署職權有重疊,但是側重卻是不同的,這才構建了一個強有力的中樞所在,有了此等中樞,才能統禦好劃分的諸道府縣。
‘這不是一般的強啊!!’
巡視車殿之際,楚淩還摸了幾款戰車,不說彆的,就戰車身上沒有一絲灰塵,車輪間有桐油,他就知道內武庫軍,平日裡沒有一絲懈怠,這要是在大虞各處都這樣,那這大虞強的可怕啊。
可如此強的大虞,周遭還有不少強敵,這就讓楚淩很是好奇,跟大虞為敵的那些國度或勢力,一個個又是怎樣的存在?
“擺駕禦苑校場吧。”
從車殿出來後,楚淩看了眼周遭諸殿,沒有繼續巡視了,他知道,內武庫所轄諸殿,隻怕一個個劃分的也很細致,可這樣的一座武庫,他卻無法發號施令,那還是彆看了,省的忍不住心底的衝動。
這太叫楚淩眼饞了!!
他要是能控製住內武庫,還有內武庫軍,那他在虞宮不說乾綱獨斷,但至少也有他的話語權了。
可惜,他做不到。
大虞傳國玉璽,沒有在他身邊啊。
隨駕的李忠,在聽到新君所言時,這心底是暗鬆口氣,他最擔心的事沒有發生,這就是最好的。
“擺駕禦苑校場。”
“恭送陛下!!”
內武庫響起道道聲響,楚淩坐到攆轎上,努力控製自己的情緒,這種看得著,摸得著,卻得不著的感覺太難受了。
不過不急。
終有一日,這裡的一切都會屬於他的。
隻要他能忍耐住,待到合適的機會,楚淩相信會得到的!
“乾爹,您說陛下他為何會來內武庫?”在禦駕漸行漸遠之際,一人表情複雜,走到內武庫令跟前,看了眼左右低聲道。
“不該問的,彆問。”
內武庫令瞥了那人一眼,皺眉道。
言罷,內武庫令就轉身離去了。
那人見狀,也不敢再問彆的。
李忠想要的目的達到了,新君來內武庫,最先有反應的就是內武庫軍,在這裡待著,要能耐得住寂寞,可對一些人而言,他們是耐不住的。
論誰被困在一處地方,即便占地再大,可時間久了啊,這心裡都是會有變化的。
……
相較於內武庫起的漣漪,彼時的禦苑校場卻是另一番狀態。
噅溜溜~
不時響起的馬鳴聲,打破了此間的平靜。
在禦苑校場上,有數百匹駿馬分散,而在一處,則是三五成群的勳衛,他們彼此間小聲議論著。
對於新君突然傳召,叫他們來禦苑校場陪著練習馬術,他們是有疑惑的,畢竟天子不在大興殿待著,突然擺駕禦苑校場了,這本身就是很不一樣的,所以他們分散聚著,彼此交流著各自所知,以應對接下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