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春節。
春節一過,南粵省最大的事情就是換屆。
重新選舉書記,副書記,常務委員,委員以及候補委員。
省委書記劉天立召見了省長林琅玕。
“琅玕同誌,馬上就要分彆了,你我搭班子的時間也快五年了。”
“這幾年來,我是常去京城,所以省裡麵大小事務都依靠你,辛苦你了。”
如果是其他省份,或許書記與省長之間會有政見分歧,但是在南粵省,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原因很簡單,南粵省的書記和省長地位懸殊太大。
在南粵省,省長就是書記的下屬。
林琅玕輕笑一聲,回答說:“劉書記,我不辛苦,你才辛苦。”
“這兩地跑,幾千公裡的路程,可被你輕輕鬆鬆踩在腳下啊。”
劉天立搖頭說:“還得是有飛機啊,若是時間退後幾百年,我這個封疆大吏恐怕一年才能進京一次。”
“還是說正事吧,已經確定,到南粵來接任我的是夏安邦同誌。”
“你也要離開,有什麼需要安排,現在儘可能的都安排了。”
“我們離開,可不能給夏安邦同誌留下爛攤子。”
林琅玕聽罷,點頭說:“劉書記,你說得是。”
“隻是,具體怎麼安排,我還沒有太多準備。”
劉天立輕笑了一聲,說:“這還需要什麼準備呀?”
“很簡單嘛,你認為哪些同誌應該提一提,哪些同誌有能力,都可以推薦一下。”
“這並非謀私,這是公事。”
“你想,新一屆班子到任,他們又需要時間去了解下麵的同誌,這了解又是一大段時間,甚至幾年。”
“很多不善言辭,不會溜須拍馬的好同誌就這麼被埋沒了。”
“我們要走,這些同誌是不能虧待的,得給他們一個回饋,他們才能更好在工作崗位上儘職儘責。”
林琅玕明白劉天立的意思,他點頭,說:“劉書記,我明白了。”
劉天立又說:“金陽市政府的姚德山同誌月底就走,他臨走時,也不推薦了一位好同誌嘛,叫……周少華。”
“我打算讓他到南玉市接穆江同誌的班,對此,琅玕同誌,你有什麼想法嗎?”
林琅玕一聽,說:“劉書記,你已經確定南玉市政府市長的人選了?”
劉天立回答說:“開始沒有確定,但是聽完姚德山同誌向我彙報的情況後,我認為這位周少華同誌適合接任穆江同誌。”
“東部地區需要振興,不能差西部地區太多。”
“南玉市是東部地區經濟支撐點,需要一位有能力的市長去掌舵。”
“因此,在人選上,我是很謹慎的。”
“我也想過,把這個問題留給新到任的夏安邦同誌,可是留給他,下麵的人就會盯著這個位置,到時候,是人是鬼都找夏安邦同誌。”
“夏安邦同誌初來乍到,我擔心他一時失察用錯人,到時候出現差錯,整個東部地區失去經濟支撐點,何談東部崛起啊。”
“因此,我想著,可以讓穆江同誌提前到省人大,讓周少華同誌在年前就到南玉市上任,在夏安邦同誌到來之前,先把這個空給填上。”
“琅玕同誌,你有什麼意見嗎?”
林琅玕回答說:“劉書記,我的想法與你一樣。”
“可以這麼辦,我們不能辜負好同誌。”
“前段時間,我到南玉市視察,到了下麵的鐵蘭縣,鐵蘭縣政府的前一任縣長名叫鄧明陽,劉書記想聽一聽鄧明陽同誌的故事嗎?”
劉天立點頭,說:“你且講一講。”
林琅玕點頭,講出了鄧明陽的故事。
聽完林琅玕的講述,劉天立沉默良久,久久未能說出話來。
直到林琅玕開口:“所以劉書記,我非常支持你的做法,可以讓穆江同誌先到省人大,讓周少華同誌提前到南玉市,先把空給填上。”
“這樣,也算是我們省委省政府對優秀乾部的特殊照顧。”
劉天立說:“琅玕同誌,你這個提法很好,這樣,你讓鐵蘭縣將鄧明陽同誌的事跡整理出來,寫成一份材料,送到省委轉交給我。”
“縣長與縣委書記都是苗子乾部,如同鄧明陽同誌這樣的好乾部,太稀少了,最終卻是這麼一個結果,難以接受啊。”
“我要帶著這份材料進京,這是典範,不僅是我們南粵省乾部學習的典範,更是全國乾部應該學習的榜樣。”
林琅玕點點頭,說:“好的,劉書記。”
“這件事交給其他人我不放心,要讓鐵蘭縣政府現任縣長左開宇同誌來寫。”
“這位左開宇同誌也是一位好乾部,他竟然能在逝去的前任縣長沒有留下任何遺言的情況下,將前一任縣長沒有走完的路繼續走下去,也屬實難得。”
“而且,他走出的路是一條寬闊大路。”
“甚至,他不愛慕虛榮,始終堅持這份功勞是逝去的鄧明陽同誌的功勞,他是在撿政績。”
劉天立聽到這裡,他也才想起左開宇這個人。
當初程未陽與他交流,說給南粵省送來一個好苗子,他起初還認為程未陽口中的好苗子隻是一種稱呼,因此從未在意這個好苗子。
卻沒想到,今天竟然會從省長林琅玕口中聽到這個名字。
左開宇。
劉天立並未表露出太多,而是問:“琅玕同誌,你是說這個左開宇同誌打破了中藥材公會對中藥材銷售渠道的壟斷,是嗎?”
林琅玕點點頭:“對。”
“這件事如果以我們的身份去處理,不算是大事,我們隻要派人去調研,去走訪,下麵的人就會幫我們做成這件事。”
“可左開宇同誌隻是一個縣的縣長,他依靠的是市場,是人心,更是自身的能力,最終打破了壟斷,為全省的藥農和小藥商們謀取了福利。”
“而且,如今中藥材公會已經解散,說明左開宇同誌做了一件很正確的事情,但是這件事情,我們省委省政府從未注意到。”
“這是我這一屆政府沒有做好的事情,如今細想,幸好有這麼一位左開宇同誌,若是沒有,我就算離開南粵省,也難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