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的使者紛紛到來,就是要讓宣國做出一個選擇。
大夏派來的使者名叫孫宗方,任禮部侍郎一職。
大統派來的使者名叫張木裡,同為禮部侍郎一職。
這兩人就似是後世的外交官一般,一入昌都城驛館之後,便讓宣文宗還有宣國的朝臣們都緊張了起來。
其實從派出的人選就可以看出,不管是大夏還是大統,對於宣國並非是多麼的看重,出使之人位置也不是很高,這便已經代表了一切。
但就算如此,依然還是引來了宣文宗等人的無比重視。
沒有辦法,宣國的國力大不如人,麵對比自己更加強勢之人,如果不想被攻擊的話,就要打起百倍的精神來應對。
兩位使者到來,分彆遞上了帖子,與其一起的還有他們的條件。
內容上幾乎是一致的,就是讓宣國站隊,站在大夏這一邊,就要出兵對大統下手。
選擇了大統,那就要向大夏出兵。
做為好處,不管是大夏還是大統,選擇了哪一方,他們就會開放邊關,重新展開貿易。且答應出兵,他們還會提供一定的錢糧。
可也就僅此而已。
帖子上並沒有說,如果打了勝仗要如何。
換句話說,出兵就是宣國應儘的義務,至於真贏了,所有的戰利品,包括人口和城池,你就不要想了。
誰讓你弱呢?
付出與得到的並不能成正比,這就讓宣文宗有些膩味,他再一次召集了三品以上的重臣,商量的就是如何應對兩國使者的事情。
賈平安可是二品安平侯,這一次也在被召集之列。這一回,他沒有在像以往那般,以身體不好為由請假,他其實也是想要看看,朝會之上,能夠商議出一個什麼結果來。
光明殿。
一眼掃去,全是紫袍加身的重臣。此刻所有人,幾乎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般,全都是麵色嚴肅,就像是誰欠了他們多少銀子沒有還一般。
賈平安站在較為靠後的位置,這裡有一根大梁,就是所謂的龍柱。將身體靠在這裡,就不用站得那麼辛苦了。
宣文宗早早就坐在了龍椅之上,等到群臣齊至之後,便問起大家有何良策。一時間,光明殿裡倒是十分的熱鬨,其中有支持與大夏合作的,認為這是老牌大國,實力雄厚,勝的希望更大。
也有支持大統的,說這些年來大統的軍力發展快速,其實力已經超過了大夏,這一次就是為了取代對方的位置,跟著大統才是明智之選。
雙方的支持者,也因此在光明殿中展開了罵戰。
一個個平時都是斯斯文文的,張口就是聖人言,閉口就是知乎者也的,想不到,竟然也有如此無賴的一麵,罵起來人,那是引經據典,讓賈安看到之後,甚為驚訝。
他是真沒有想到,這些道貌岸然之輩,罵起來人竟然不比街道上的潑婦水準差,甚至論語言的豐富性,還會更強一些。
宣文宗呢,一直在閉目養神,對於這些場麵似乎早已經習慣了一般,不為所動。
直至一個多時辰後,雙方都罵累了,宣文宗這才如睡醒一般,睜開了雙眼說道:“行了,你們的意思朕已經清楚了,現在,有沒有其它新的意見呢?”
顯然,宣文宗是不高興了。
給你們機會去說服對方,可一個多時辰過去,還是沒有結果,那就不要在這裡浪費彼此的時間。
皇帝一開口,一個個臣子迅速就安靜了下來,然後一個個是低頭不語,似在沉思,又似是考慮著什麼高深問題一般。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那就是我們是沒有什麼好辦法了,皇帝你可以自己看著辦。
竟然無人應答,即是如此,宣文宗便決定一個個去點名。
“吉愛卿,你們禮部是什麼意見?”第一個被點到名字的,就是禮部尚書吉中直。
“回皇上,禮部認為大夏實力更強,與他們聯手”吉中直不過是開了一個頭,宣文宗便出言打斷,問向杜明慶道:“杜愛卿,你的看法呢?”
都說了,要提新的想法,你上來還是要表態支持與大夏聯手,那你接下來的話,不聽也罷。
“臣”杜明慶猶豫著,不知道要說些什麼好,實在是他的想法也是投靠一方。但皇帝分明就是不想聽嘛。
“對了,糧食又籌備了多少?”眼見杜明慶這副樣子,宣文宗懂了,索性便換了一個問題。
“回皇上,臣無能,隻是又從民間購買了十萬石左右。”
“你的確無能。”宣文宗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眉毛都不由自主的緊皺再了一起。
從得到開戰的消息到現在,已經有近兩個月了吧,隻弄到了十萬石糧食,這與自己所想象的差距也太大了一些。
其實就算是這些糧食,還是杜明慶找到了其它世家商量之後的結果。他們自己是不會拿出來的,但皇命不可違,便挑了一些小家族開刀,湊了這麼一個數字。
“臣無能,臣請求辭去戶部尚書之職,還請皇上恩準。”杜老摳開始擺爛了。
眼看著就要打大仗,這個時候,戶部尚書的位置不僅沒有好處,接下來可能還要麵對很多的難題,即是如此,不如辭官不做。反正這個壞人的角色他是不會當的。
回到杜氏,依靠著家族之力,依然還可以過得十分逍遙,甚至還可以左右搖擺。反正宣國真得敗了,那不管結果是什麼,誰來了,最終還是依靠他們這些個當地世家才能治理好地方。
有恃無恐杜老摳,索性便借著這個機會罷官不乾。
是你皇帝先說我無能的,那我就驢下坡好了,看你怎麼下得來台。
當然,杜老摳心底裡還是有些放不下這個位置,如果可能的話,這個位置還可以替自己的家族撈取一些好處。所以好處他想要,但風險他不想扛。
也就是說,你宣文宗還想繼續的讓我當這個尚書,也不是不行,你就要接受我籌集不到糧食的結果。這樣一來,雷他不用踩,好處還一樣拿,美滋滋。
杜明慶當廷就來了一個罷官舉動,這著實打了宣文宗一個措手不及。
他斥責對方,何嘗不是要做給其它人看得呢?
他又如何會不知道,其它世家現在心中想得是什麼呢?
就像是幾十年前,他們李氏也算是世家中的一員,就是在天下大亂之中崛起,開創了宣王朝。
想必,現在有些世家也會抱著相同的想法,想要看自己的笑話,而一旦自己露出了虛弱的一麵,怕是這些平時溫順的臣子們就會化身為惡狼,上前咬上自己兩口了。
可恨呀,世家可恨。
正是因為處處要考慮世家的利益,皇權才會被壓製。
宣文宗有時候也想過,要不要直接掀桌子,把所有的世家給滅了,權力就會集中在自己的身上,那個時候他的所有命令才會被無條件的執行,那個時候,他才算是一個真正的皇帝。
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想要對付某一個世家容易,但想要把所有的世家都給收拾了,不好意思,宣文宗沒有這樣的能力。
他真敢這樣做的話,那就等於是逼著其它的世家聯起手來與自己為敵,那樣的話,他皇位一定不保。
就不說彆的,他敢有這樣的心思,就算是在他們李氏皇族中也不會是所有人都支持自己。那時,說不準某一位皇族之人就會站出來反對自己,然後背靠世家,把自己給收拾了呢。
哎,做皇帝難!
做一個沒有太大權力的皇帝更難。
心中感歎著,宣文宗的目光便即掃向群臣,他想要看看,這個時候,有沒有人敢於站出來扛起大任。
很可惜,目光掃過之時,所有的臣子們都將頭低了下去,隻有一些個勳貴武將沒有,比如說大司馬和衛國公等人。
隻是他們的權力已經很大了,是不可能再勝任戶部尚書一職。
最重要的是,戶部尚書要會搞錢,你弄一個武夫上來,花錢還差不多。
那問題來了,宣國有人才嗎?
或是說,有懂經濟,懂搞錢的人才嘛?
應該是會有的,一個兩千萬人口的大國,怎麼可能會沒有這方麵的天賦之人。就像是很多世家能夠屹立於世而不倒,不就是因為他們有著強大的經濟基礎做為支持,世家隻有有了錢,才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比如說購買更多的土地,又或者還可以私下養兵,也就是指私兵,或是說族兵。
當一個世家力量強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便可以威脅皇權,若是再有更高的目標,弄一個皇帝坐坐也不是沒有可能。
人才是有,可問題是現在的情況,絕對不是搶權的時候。真這樣做了,首先就會把杜明慶還有他身後的半個杜氏往死裡得罪。同時,其它世家也會看你不爽。
這種時候,世家應該是互為一體,抱團取暖,你身為世家中人,竟然也要與世家為敵,那就是二五仔,人人得而誅之。
所以,宣文宗注定看不到一個人站出來,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