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com/最快更新!無廣告!
李顏成為百億富翁之後的影響力,層級到底能上到哪裡。
在普通人眼裡,跟神仙無異,但在能談“權勢”二字的群體裡呢?
李顏毫無疑問是吃了臨江給的支持,韋易力也鼎力相助了,與很多白手起家或者麵對圍追堵截的商人不同,就算不從結果來說,他這一步邁得依舊很順利。
麵對的最大挑戰是上京科技圈的進攻。
然而由於李顏帶著不少光環,上京科技圈也不好拿出太狠的手段,玩了一些並不高明的陰招。
在臨江願意出麵對陣的前提下,對李顏並未產生什麼真正阻力。
反而因為陰招不夠出彩成了昏招,還給他加分了。
在李顏乾成這件事之前,其實大部分大佬並不看好。
或者說沒有態度,看好不看好的,無所謂,每時每刻都有創新者,哪個不是吹得天花亂墜?哪個不是要改變世界?
失敗者眾而成功者寥寥,這裡邊有很多因素,天時地利人和,順了才能成。
李顏隻不過是又一個成功者罷了。
大佬們還樂見他開創出一塊新蛋糕呢。
從臨江的角度看,李顏這蛋糕是放在他們這還是放在彆人家裡,很重要。
但要是從華夏的角度看,蛋糕隻要是自家的就行,管他給誰吃呢?
李顏端出來了一塊新蛋糕,證明了它的存在與美味,這就足夠了。
爭啊搶啊鬥得你死我活啊優勝劣汰啊什麼的,都無所謂。
所以,哪怕李顏成了百億先生,對於一些大佬來說,也不過是站在風口上的豬。
隻是這隻豬特彆年輕,年輕到可以講講故事而已。
單論風力,那倒還不算很大。
“商人嘛,會玩概念、玩對概念、得到支持,這就是李顏成功的核心。”
在李顏被宣傳資產過百億的時候,臨江某個院子裡,有兩個對飲的中年人曾如此對話。
“他才十六歲。”
“能在新興行業乾出點成績的,哪個不年輕?”
“起點還是高太多了。”
“起點不重要,我們隻看高度。說直接些,李顏現在對國家還沒那麼有用。他跟其他出彩的商人沒兩樣。”
“隻是走得順一些。”
“時間點好,卡在乘風的時候了。不管是誰乘上這陣風,我們其實都不在乎。”
“理解,真金白銀,還得再有幾年煉煉。”
“他先在更高層級麵前露露臉吧,你們臨江重視,不還是因為能給你們賺錢?是李顏也好,是陳顏林顏都一樣,16歲還是61歲,沒區彆。”
李顏高估了自己商業成功帶來的地位提升效果了。
畢竟也沒人知道他帶著重生跟係統兩個掛,再牛逼的人也猜不到李顏造手機從開始到今天,卡的各種時間點都不是巧合。
而是有意為之。
層級越高能力越強的,看李顏這一路就越覺得存在強大的運氣加成。
並且離李顏比較遠的那批人,也不知道李顏在整個手機開發過程中的操作細節,不知道李顏在這裡邊扮演的遠不止一個管理的角色。
自然很容易把他的畫像變成:
一個天分出眾、十分聰明、執行力強並且嗅覺靈敏的……幸運兒。
難得嗎?很難得。
價值特彆高嗎?那不一定。
當李顏最耀眼的標簽從天才轉變為“老板”的時候,當他最大的成就從獎項轉變為財富的時候,就不可避免地會被解讀為“最大價值等於賺錢”。
微觀來說,是大部分人夢寐以求的,宏觀來看,就沒什麼特彆的價值了。
所以在李顏目前為止最成功,最意氣風發的時候,頂層大佬們反而對他沒什麼印象。
世界上會賺錢能賺錢的人可太多了,但商人從能賺錢到擁有除了錢以外的話語權,可有很難的一步要走。
誰也沒有想到,這一步李顏一下就跨過去了。
五十年無解的題目,在學術界倒是多得很。
解開來是一個成就,不過還不夠格拿數學大獎,大概就是能在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這個水平。
本身不算太誇張的成就,所以李顏真沒太把這件事放心上。
但是“解開無解數學題”這件事放他身上,有極為強烈的特殊意義。
一下子把李顏從“特彆會賺錢的老總”又給拉回到了“頂級天才”的路子上。
在群眾看來,這隻能說明李顏確實很聰明。
但在大佬們看來,李顏卻瞬間擁有了恐怖的潛力。
他對整個國家來說,都擁有了價值。
這時候“16歲”的離譜buff才會在大佬們心裡生效。
一個很年輕的會賺錢的人,很厲害。
一個很年輕的會搞研究的人,也很厲害。
但一個很年輕的又會賺錢又會搞研究的人,那就不是1+1=2的那種厲害,而是要遠遠大於2。
這說明李顏既擁有人類前沿的智慧,又有足夠的能力與想法將其實用化。
什麼概念?
很多科研大佬在自己的領域深耕,鑽研出了許多成果,但“怎麼用”基本沒說法,價值需要後置開發。
而負責實際應用的團隊,往往又缺乏足夠的科研能力,做東西擅長,突破自己就沒說法了。
這本來就是兩個不太一樣的技能樹,理論研究的天天想著怎麼應用那也很難研究出什麼成果。
對國家來說,一個能用自己強大理論科研能力點科技樹的人,價值是最大的。
而這種人,極度稀有。
能在理論研究上搞出點一二三四的,無一例外都是天才。
天才往往追求的是一些很高層次的東西,他們探尋自己心中的疑問,叩問宇宙中的未知,所追求的自我實現層級高得驚人。
已經可以稱為求道者。
曾經,有一批滿懷赤子之心的偉大學者,在特殊時期的條件下將個人的道轉變為國家的道,用一個個研究成果武裝華夏,成為了華夏兒女必須銘記的名字。
但也有一些聲音發出疑問:
如果當初是太平盛世,以他們的才華,是否能取得更驚人的科研成果?
甚至直接帶領全人類更進一步。
畢竟彼時他們個人的道,也是全人類的道。
由此可見,一個能在理論研究領域取得成績的天才,同時擁有把知識應用起來的能力與意願,是何等可貴。
李顏就是,而且他才16歲。
這些東西他確實沒怎麼想過,所以才會在汪紫告知有三位上京來的“客人”時麵露疑惑。
“華夏科學院?”
“是的,都是百科上能找到的人。”
“你用百科檢驗啊。”李顏哭笑不得。
“實在是有點奇怪……他們在會議室等您,您看?”
“我過去吧。”
汪紫推開會議室門,三個白襯衫引入眼簾。
一個中年大背頭,一個有點禿頂的小老頭,一個氣質端莊的卷發女性。
三人見李顏進來,都露出了笑容。
這氣場,一下整得跟未來科技是他們主場似的,李顏反倒像是來麵試的了……
“李顏你好,突然到訪,還容我們自我介紹一下,”那個大背頭站起身,聲音爽朗,“最靠左邊的是華夏科學院的副秘書長楊曉萍女士,中間是華夏科學院數學與係統科學研究院的副院長王定元教授,我是華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主任周敬民。”
哦豁?
聽起來挺大陣仗的樣子?
“王院士,楊秘書長,周主任,你們好。”
汪紫拉開椅子,李顏坐在主位,然後示意她先離場。
氣場還是要拿回來的,怎麼說這也是老子主場。
經過一番寒暄跟簡單交涉,李顏搞明白了這三人的來意。
竟然是因為追牆博弈的論文。
“就因為追牆博弈最優解?”
李顏發誓他真不是想裝逼,這話發自真心。
周敬民哈哈大笑,興奮地扶了一下眼鏡,“意思是,你還有更厲害的成果?”
“那倒沒有。”李顏擺擺手。
王定元教授說話前總是需要先匝巴兩下嘴,“小李顏意思,應該是這個成果還不夠讓我們興師動眾。”
“王教授對華夏數學研究史如數家珍,自然知道我這個成果的含金量。”李顏笑道。
“也彆妄自菲薄,國外在這方麵研究開展得比我們早比我們全麵,被你先一步解出來,還直接提出了應用的辦法,很了不起。”王院士點頭。
“剛剛我聽楊秘書長的說法,您幾位,是希望我去華科院……交流學習?”
“對。”楊曉萍聲音很好聽,就是太官方了,惜字如金。
送上門的好事。
這學習資源可太離譜了。
裡邊可全是院士還有院士預備役,去交流學習豈不是跟各個研究領域的大拿談笑風生?
當然沒什麼好不答應的。
但追牆博弈最優解這種級彆的成果,真值得這三人特地跑一趟嗎?
就算真值得,跑一趟就為了過來提個邀請?
楊曉萍跟周敬民就算了,本來也算個管理人員,當個政治任務執行一下也沒啥。
何必帶上年事已高的王老爺子?
李顏眯了一下眼,王定元都把李顏的疑惑點出來了,他們還是沒有正麵回應,思來想去,也隻能是一個原因了:
“試金石?”
周敬民還是爽朗大笑,“談不上,談不上。你這種天才,我們應該給好平台。隻是效果如何,還是得看你自己。”
這不就變相委婉地肯定了試金石的意思?
不過李顏並不惱。
他現在數值很高,但還沒到不把華科院當回事的地步。
相反,他正在衝擊80%進度甚至尋求突破的時候,超出他當前層級的學習環境是非常必要的。
但他已經是能短時間解開追牆博弈最優解問題的人了,就算是華大都提供不了這個條件。
華科院這一趟,送得剛剛好啊。
還是那句話,沒有任何不答應的道理。
“不過王院士今天來,也是有些東西想跟你現場交流交流的。”
猜到了。
“我們沒有多餘的意思……”周主任還在解釋,李顏卻抬起了手:
“就是一次學術交流,很難得的機會,我知道。”
交流的內容,自然就是追牆博弈最優解。
王院士本身在這方麵也頗有建樹,恐怕也是研究過一下李顏的論文,有備而來。
李顏手頭什麼資料沒有,就這麼空口聊。
但凡不是全由他琢磨出來的,分分鐘露怯。
周敬民對於李顏沒有選擇“回去拿資料”還挺驚訝。
畢竟這玩意兒證明起來挺複雜,就算是論文一個個字都是自己敲的,也不敢保證能記得住吧?
而且這種理論研究的內容,往往是持久戰,廢掉的想法都茫茫多,空口談思路非常容易亂。
李顏怎麼敢的?
因為他就沒打持久戰,而且記憶力超群。
他就這麼口若懸河地從“為什麼想研究追牆博弈”開始,劈裡啪啦一通講,連帶著自己走錯的思路都講了,一路講到算出結果。
周敬民跟楊曉萍聽得心驚,王定元則是露出了興奮的神情。
然而李顏帶給他們的震撼還遠不止於此。
王定元後邊跟李顏發散了一下思路,發現李顏的思維速度快得驚人。
反應快、思路快、運算也快,快到李顏自己都不太適應的樣子。
經常話說一半就自己否掉。
眼看連王院士都有些跟不太上,周敬民選擇了打斷:
“你剛剛說,你是想研究一下自動駕駛的路徑,才想到追牆博弈的。那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博弈論?”
“博弈論大概是幾個月前吧,研發手機的過程中為了補充知識,讀了幾本書。”
周敬民腦子裡冒出了幾個大大的問號,雖然他日常接觸的那群人裡不乏逼王,但是如此直接乾脆的倒是第一家。
“你的意思是,你學習研究博弈論,到得到追牆博弈最優解,就用了四個月?”
“那不是。”
周敬民露出“哦~”的表情。
“看了幾本書就沒看了,隻知道有追牆博弈這個東西,研究自動駕駛路徑選擇的時候,聯想起來,才去學的。”
周主任表情戛然而止。
惜字如金的楊曉萍沒忍住問,“一個月?不到一個月?”
“一個月左右吧。”
這李顏看起來也不像說假話啊……關鍵是李顏也沒必要說假話啊,在這節骨眼吹牛,到了交流的時候不就現眼了?
“我學東西確實還算比較快,”李顏笑道,“等到了交流學習的時候,三位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