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城下,蜀軍沿河堆柴,揚言燒城。
城上魏兵見柴堆遠在護城河外,離城牆十數丈遠,皆都大笑不懼。
然而南安被圍之事,卻早有細作報入安定。太守崔諒聞說蜀兵圍了南安,惟恐夏侯駙馬有失,天子見罪,便點四千五百兵去救南安,隻留五百人隨一班文官把守城池。
崔諒提兵向南安大路進發,遙遙望見南安城火光衝天,愈懷恐懼,急催兵兼程前進。
眼看離南安尚有五十餘裡,不見城中有敗兵出來,看來城尚未破,崔諒心中略定。忽聞前後喊聲大震,哨馬報來:前麵有蜀國大將關興截住去路,背後張苞殺來!
安定之兵儘知關、張、趙、馬諸將大名,聞風四下逃竄。崔諒大驚,領手下百餘人往小路得脫,方到安定城壕,抬頭見城上已換了蜀國旗號。
城頭一員蜀將正是魏延,往城下叫道:某乃漢中太守,領涼州刺史,大將魏延是也!奉我家丞相之命,已取了此城!崔太守若不降時,老小數百餘口,俱作某刀下之鬼矣。
回頭下令:將崔太守妻子老母,一並押上城來。
崔諒見此心慌,於是棄槍下馬,免冠稱降。魏延暗道:孔明果然明見如神!
即放崔諒進城,準納其降,同至南安城外大營,來見丞相。
孔明以上賓之禮相待,問道:南安太守楊陵,與足下交厚否
崔諒:楊陵乃楊阜族弟,與某交契甚厚。某勸說楊陵擒夏侯楙以降,可否
孔明笑道:公真乃智謀之士也。
崔諒當即修書,孔明令魏延射入城去。城上守軍拾得箭書,交付太守楊陵。楊陵暗思:我兄楊阜在魏國居三公之位,某豈肯降蜀,坑害我兄
即持書來見駙馬夏侯楙:南定太守崔諒降蜀,今又來說我。
夏侯楙便問:如此怎辦
楊陵說道:不如將計就計。某即回書,稱願獻城投降,請孔明自來受降。等其來時,便伏軍於甕城之中,就而殺之,豈非一戰而定
夏侯楙本來是個飯桶,焉知計策好歹即令施行。楊陵便寫回書,先讓夏侯楙看了,令部將射下城去。蜀軍得書,進帳獻於丞相。孔明拆視笑道:如此詭計,安能騙我
夜至三更,孔明使崔諒帶五百精騎,隨己至於南安城外,點起火把,向城上晃了三晃。楊陵早就候在城門樓上,見了約定暗號,遂令開城門,立在門邊迎接孔明。
孔明令人推車向前,車上坐著木偶雕像,自己則騎馬隱在門旗之後。
楊陵車上坐著一人,相服錦袍,知是孔明,遂引弓而射,正中木偶。
陡聞一聲大喝:奸賊安敢如此!
車旁飛出一騎,卻是大將關興,縱馬躍過吊橋,手起刀落,已斬楊陵於馬下。
張苞見關興已經得手,便令隨從於城外放起號火。後麵蜀兵大至,齊擁入城。
夏侯楙率兵伏於甕城,正在等候楊陵信號,不料見關興飛馬而至,其後蜀兵如潮,不如驚得呆了,措手不及,隻得帶隨身親兵五十騎,開南門並力殺出。
剛出城不到一箭之地,被一彪軍攔住,為首大將乃是王平,交馬隻一合,生擒夏侯楙於馬上,隨從五十騎儘皆殺死。
孔明遂入南安城中,招諭軍民,秋毫無犯。眾將獻功,王平將夏侯楙押上堂來。孔明見其嚇得麵無人色,說道:如此無用之人,魏主怎生令其為大將與我推出斬了罷。
夏侯楙聞此,不顧貴胄體麵,高呼饒命,尿濕中衣。孔明:且休斬首,囚於彆帳。
在城中歇兵一夜,孔明次日升帳,留吳懿守南安,劉琰守安定,命魏延去取天水。
複說天水太守馬遵,聞知夏侯楙困在南安城中,乃聚部下文武,商議營救之策。
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人均道:夏侯駙馬乃金枝玉葉,倘有疏虞,難逃坐視之罪。太守何不儘起本部兵以救之
一人自外而入道:太守不可往救夏侯駙馬,若去,則必中諸葛亮伏兵之計!
字幕:薑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父薑冏曾為天水郡功曹,因羌人之亂沒於王事。薑維自幼博覽群書,奉母至孝,時為中郎將,參天水郡軍事。
薑維:諸葛亮已得南安,夏侯楙非死即已遭擒,救之無益於事。不如緊守天水,並命人至長安告急,以待援兵。某聞大將張郃已出長安,旬日將至,故請大人保守此城為要。
馬遵:城中些許兵馬,如何守得住夏侯駙馬遭擒,某便已獲罪朝廷,不如投降。
薑維:尚未一戰,焉能輕易投降便是要降,也要勝他一陣,令孔明重視我等。某有一計,可敗諸葛亮,使其知我本事。
馬遵大喜:請道其詳。
薑維:諸葛亮前來攻城,必伏兵於郡後;賺我出城與戰,他卻乘虛襲我城池。某願請精兵三千,伏於要路。太守率兵出城與戰,其若佯敗,不可遠追,止行三十裡便回;但看火起為號,前後夾攻,可獲大勝。如諸葛亮自來,必為某所擒。
馬遵遂用其計,付精兵與薑維去訖。次日,蜀將張翼兵至,在城外討戰。太守馬遵親與副將梁虔引兵出戰,留郡丞梁緒、尹賞守城。
張翼搦戰,梁虔奮勇相敵。戰有三十回合,張翼虛晃一招,撥馬而走。馬遵見梁虔勝了,將手中長矛一舉,揮軍追擊,卻依薑維之計,隻追出三十裡便回。
魏延躲在叢林之中,見天水軍馬追趕張翼去了,便率伏兵大起,繞至天水城下。恰待攻城,忽然喊聲大震,四麵火光衝天。
一員少年將軍,挺槍躍馬言道:蜀將少來!見天水薑伯約乎
魏延大驚,暗忖:誰想此處有這般人物!
上前邀戰,十餘合不分勝負,薑維精神愈長。正激戰時,馬遵、梁虔引軍殺回,前後夾攻。魏延首尾不能相顧,隻好衝開血路,引兵敗走。
正遇丞相引軍前來,魏延報說:某中薑維埋伏,因其槍法精熟,故此敗回。
孔明驚問:薑維係何人也,識吾玄機
南安降將稟道:薑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也;事母至孝,文武雙全,實乃當世英傑。
孔明問道:其母何在
降將:現在冀縣居住。因其縣小,並無兵馬把守。
孔明即令張翼:你率二百兵,至冀縣搬請薑維老母至營,需善言嗬護,不可驚嚇。
薑維獲勝,回見太守馬遵:明日孔明必引大軍前來,並力攻打。某引一軍伏於城東,截住彼兵;太守與梁虔、尹賞各引一軍城外埋伏。梁緒率百姓在城上守禦,可保必勝。
馬遵均依其說,分撥已定。次日孔明果率大軍至天水,傳令三軍鼓噪直上。梁緒率軍死守,直至半夜。忽然四下火光衝天,喊聲震地,正東一支軍馬飛馳前來,薑維挺槍而至。
孔明令關興敵住,二人戰夠二十回合,薑維槍法不亂。又聽鼓聲如雷,馬遵、梁虔、尹賞三支軍包抄過來,蜀兵大亂。
薑維勝了一陣,便引本部軍往冀城而去;令人還報馬遵,說去守城救母。
張苞將孔明救出,魏延斷後,敗回大寨。稍頃關興亦敗回,向孔明讚道:那薑維真好槍法,仿佛我叔父趙子龍本事。
孔明歎道:此人真將才也!
遂即重新部署人馬:來日再戰,關興、張苞三麵圍困天水,隻留東門與守敵自走。魏延引一軍往取冀城,王平引一軍奪取上邽。
又令去南安監中,提出夏侯楙送至帳下。夏侯楙入帳既拜,哀求饒命不止。
孔明:夏侯駙馬,令妹為我國故車騎將軍張飛之妻,其女今為國母皇後。故此某不殺你,但需你為我做一要事,未知駙馬願否
夏侯楙:丞相若有差遣,無不從命。
孔明:天水參軍薑維,如今往守冀城,並使人持書來說,但得夏侯駙馬命在,情願歸降。駙馬若欲活命,便替我去招降薑維如何
夏侯楙:情願招其來降丞相。
孔明乃還與衣服鞍馬,放之自去。卻令南安降卒扮作百姓模樣,前去冀縣路上等候。
夏侯楙得脫,欲尋路前去冀縣,卻被假扮軍士攔住說道:冀城今被薑維獻了城池,已然歸降諸葛亮,去不得了。蜀將魏延縱火劫財,我等因此棄家奔走。
夏侯楙見那些百姓一口本地鄉音,並無懷疑,便不回蜀寨,直奔天水,報名叫城。
馬遵認得是夏侯楙駙馬,慌忙開門,迎接入城。
夏侯楙隻說自亂軍中逃出,細言薑維投降之事,又將百姓所言說了。
馬遵歎道:我道其因何非去冀縣不可,原來是與諸葛亮勾結,獻城投蜀也!
梁緒:未見其真,不可輕信。
夏侯楙怒道:某先去冀縣,因見薑維已降,才轉至天水,何為虛也
梁緒見駙馬發怒,便不敢再言。
鏡頭轉換,再說薑維。
薑維引兵前往冀城,行至半路,忽見前麵一彪軍擺陣攔截,為首蜀將乃是魏延。二將交鋒數合,魏延詐敗奔走,薑維挺槍追來,又被蜀將張翼攔住。
戰不數合,魏延回馬來戰,前後夾攻。薑維抵敵不住,隻好奪路而逃,又遇張苞殺了一陣,止剩得匹馬單槍,來到天水城下叫門。
城上軍士見是薑維,慌報馬遵。
夏侯楙:此是薑維料我不知其降,來賺城門。休要使其近前,隻將亂箭射下。
薑維見城上箭如雨下,無由解釋,回顧蜀兵至近,隻得飛奔上邽。
梁虔在城上見了薑維,大罵道:反國之賊,安敢來賺我城池吾已知汝降蜀矣!
也命亂箭射下。薑維不能分說,仰天長歎,兩眼淚流,撥馬望長安而走。行不數裡,前至一片茂林,一聲喊起。蜀將張翼護著一輛小車擁出,車上之人正是自己老母。
薑母:孔明丞相乃是仁義之師,對冀城百姓秋毫無犯。我兒不必執泥,可速降蜀。
薑維見事已至此,隻得下馬拜降,與老母去天水關外大營,求見蜀漢丞相。
孔明聞報薑伯約來降,親出大帳相迎,執薑維之手笑道:某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授平生之學,隻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約,吾願足矣。
薑維細詳孔明之意,是要親傳衣缽於己,大喜拜謝。
孔明收了薑維,傳令三麵攻打天水。連攻三日,城內軍士死傷過半,漸漸不支。
尹賞乃謂梁緒道:伯約已降,我二人與其至厚,必為所累。不如降蜀,以圖進用。
商議已定,是夜遂各引本部軍大開城門,放蜀兵入城。夏侯楙、馬遵驚慌,引數百人出西門,棄城投羌胡城而去。
孔明引軍入城,重賞梁緒、尹賞,先命發榜安民,後令犒賞三軍。
歇兵三日,孔明親率大軍,與薑維等諸將來取上邽。上邽城被王平圍了十數日,本已缺糧;梁虔見孔明大軍又來,趁夜出城來降。
孔明得了三郡,就令梁緒為天水太守,尹賞為冀城令,梁虔為上邽令,三人謝恩,分彆上任。分撥已畢,諸將問道:丞相何不令我等去擒夏侯楙
孔明:吾放夏侯楙,如放一鴨。其乃皇後舅公,又殺不得;彼若願降,我國中又不缺此廢物,放他去罷。某今得伯約,是得一鳳也!
於是整頓軍馬,儘提漢中之兵,前出祁山,兵臨渭水之西。
魏鎮西長史郭淮時在長安,聞說天水三郡俱失,切齒暗恨梁緒、尹賞、梁虔。欲親往洛陽搬兵,正逢大將張郃引兵前來。郭淮大喜,進見張郃,將丟了隴右三城之事細說一遍。
張郃慰道:兵貴神速,事不宜遲。諸葛亮即得隴上,必令人緊守街亭為基,以圖東進。我應趁其安排未定,紮營未穩,一舉破之。
郭淮諫道:將軍孤軍深入,恐難敵孔明大軍。不如速報天子,再派大軍前來相助。
張郃:我適才說過,兵貴神速。你可去報天子,某去隴右,兩不相誤。
郭淮拗不過張郃,隻得自去洛陽。卻不料與司馬懿父子異路錯過,不曾相遇。
鏡頭轉換,魏都洛陽,曹睿太和元年。
天子升殿設朝,近臣奏道:夏侯駙馬已失三郡,逃竄羌中去了。蜀兵已到祁山,前軍已臨渭水之西。鎮西長史郭淮現在殿外候見,請求早日發兵破敵。
曹睿大驚,乃問群臣:誰可為朕退蜀兵
司徒王朗出班:孔明伐我中原,豈有舍近求遠之理其親出祁山,必有奇兵出於箕穀,東出陽平關。今張郃與司馬懿皆去祁山拒敵,中其計也。先帝每用大將軍曹真,所到必克;請陛下拜為大都督,率大軍屯於箕穀道口,以退蜀兵。
曹睿準奏,遂拜曹真為大都督,賜節鉞;撥東西二京軍馬十萬。郭淮官封射亭侯,領雍州刺史,命為副都督,並兼向導官,即刻出兵。
曹真領旨下殿,乃命宗弟曹遵為先鋒,蕩寇將軍朱讚為副先鋒,刻期出師。
兩日間便到長安,督率諸軍駐於郿縣,升帳分兵派將:遣郭淮將兵三萬西渡渭水,前去支援右將軍張郃。命曹遵、朱讚各引一萬軍馬,西出陽平關,阻住箕穀來犯蜀兵。
三將受計,分彆引兵而去。曹真繼又派出哨馬,去探聽司馬懿父子動向。
鏡頭轉換,按下曹真,再說司馬懿。
司馬懿引一萬宛洛之軍,緊走慢趕,畢竟沒有趕上張郃。見前麵將近渭水,遂令停止進軍,命於東岸紮營。
司馬師不解,便問父親:蜀軍今在河西,大人兼程而至,卻止於東岸何為
司馬懿:我聞大將軍曹子丹已至郿城,其必分兵兩路:一路截住箕穀道口,一路去救隴上諸郡。張郃又早渡渭河,欲搶頭功。我父子且駐紮此處,離其兩路軍馬都近,哪路有失,即往救援,豈不是好若此時引兵渡河西進,是與曹子丹搶功,恐天子麵上不好看相。
司馬師:父親高見。如此坐山觀虎鬥,不費我父子絲毫力氣。
司馬懿暗笑:我紮營於此,自有玄機。若是魏兵勝了,我便接應有功;若是孔明勝了,我則佯作敗退,引蜀兵攻入長安,直下洛陽,重扶漢室也。進退自如,皆可建功。但如此機密之事,卻不必令你弟兄知道。
按下司馬懿不提,單說郭淮引兵渡過渭河,直到張郃河西大營,前來相見。
張郃大喜道:伯濟來的正好,某正愁兵不足用。你今帶來多少兵馬
郭淮:足足三萬精騎。將軍當於何處進兵
張郃:有這三萬兵馬,某大事成矣!我知秦嶺之西有一條路,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名列柳城,此二處皆是漢中咽喉。諸葛亮欺曹子丹不識地理,定然從此進兵。公可分一半兵與我徑取街亭,公引一萬五千兵攻列柳城,不必死戰,休使蜀將來救街亭即可。
郭淮:小小街亭,何必如此大張旗鼓
張郃:將軍不知,即得街亭,則望陽平關不遠,可與曹子丹合兵而進漢中矣。諸葛亮若知我斷其街亭,必然連夜奔回漢中。公提兵於小路擊之,可得全勝;彼若不歸,吾卻將諸處小路儘皆壘斷,以兵守之。一月無糧,蜀兵儘皆餓死,諸葛亮必被我擒。
郭淮大服其論,即欣然分兵,自帶一萬五千兵而去。
孔明既得三郡,由此軍威大震,甘隴驚恐。
這日在祁山寨中,忽細作來報:曹真、司馬懿兩路兵到,一屯郿城,一屯渭河之東。曹真令先鋒曹遵、朱讚向箕穀進軍,又令郭淮相助張郃,屯兵渭河之西。
孔明大驚:司馬懿按兵不動,是坐觀曹真成敗也。張郃乃魏國上將,智勇雙全。其兼程以渡渭河,必來奪取街亭,欲斷我咽喉之路。你等諸將,誰敢引兵去守街亭
言猶未畢,參軍馬謖出班請令:末將不才願往。
孔明:某知你素讀兵書,頗有將才。但街亭雖小,乾係甚重,倘若有失,吾大軍皆休。此地又無城郭險阻,守之極難。若依我計,你還是參謀中軍,彆遣他將前去。
馬謖知是丞相激將,答道:某自幼熟讀兵書,頗知兵法,豈一街亭不能守耶
孔明:張郃身經百戰,乃魏之上將,郭淮亦河西名將,恐汝不能敵之。
馬謖:休道張郃、郭淮,便是曹真親來,有何懼哉!若有差失,乞斬全家。
孔明見其勇氣可嘉,即付予虎符大令,再次囑道:與你二萬五千精兵,再撥上將王平相助。王平熟知此間地理,你可多聽他規勸,且休自作主張。
即喚王平分付:知汝謹慎,故以此重任相托。你相助馬謖小心謹守街亭,務必當要道之處安營下寨,多設鹿角寨柵,備足弓箭以當騎兵,使張郃急切不能偷過。凡事商議停當而行,不可輕易。如所守無危,則是取長安第一功也。戒之!戒之!
二人躬聆教訓,拜辭丞相引兵而去。
馬謖一出大帳,便對王平笑道:某平素隻當丞相為嚴父,不想今日卻變成婆婆。
王平:丞相派將,從未有如此再三叮囑者。街亭乾係重大,事關全局,將軍休作兒戲。
馬謖因見話不投機,心遂不喜。
馬、王二將去後,孔明猶恐有失,又喚高翔近前:街亭東北有列柳城,人多不知。與你一萬兵,到此處屯紥,以為聲援。要使探馬不絕,但聞街亭危殆,即可引兵救之。
高翔引兵而去,又喚魏延:公可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後屯住,與街亭呼應支援。
魏延:某為前部,理應當先破敵,何故置於安閒之地
孔明:前鋒破敵,乃偏裨之事耳。今請公當住陽平關衝要道路,總守漢中咽喉:此乃大任,何為安閒乎切宜小心在意!
魏延聞是獨擔重任,這才歡喜,引兵而去。孔明恰才心安,乃令薑維作先鋒,由斜穀徑取郿城。薑維見自己初降,丞相便付予重任,歡喜異常,領兵去了。
派將已畢,孔明即率關興、張苞及各參軍文臣屯駐西城,總調諸路兵馬。
鏡頭轉換,街亭道口。馬謖、王平兵到街亭,縱馬上坡,相看地勢。
馬謖:量此山僻之處,魏兵如何敢來
王平:正因此處極險,易守難攻,丞相方將此大功送我二人。可依丞相吩咐,就此路口下寨,令軍士伐木為柵,扼險而守,以圖久計。
馬謖:丞相未曾親來,不知此處地勢。當道豈是下寨之地左側之山四麵皆不相連,且樹木極廣,此乃天賜之險,極佳隱蔽之所,正好屯兵。
王平:參軍差矣。屯兵當道築起城垣,賊兵總有十萬,插翅難渡。若屯兵於山上,倘魏兵四麵圍定,斷了水源,又彆遣部將引兵前進,我將以何策阻之
馬謖:兵法雲,憑高視下,勢如劈竹;又道置之死地而後生。若魏兵絕我汲水之道,蜀兵豈不死戰某素讀兵書,丞相諸事尚問於我,你奈何相阻!
王平:若參軍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與我於此山西側下寨,互為掎角之勢。
馬謖:公既不聽我令,與你五千兵自去下寨。待破魏兵,到丞相麵前須分不得功!
王平引兵離山十裡下寨,畫成圖本,星夜差人去稟丞相,具說馬謖自於山上下寨,勸之不聽。馬謖在山上剛下完寨,探馬報說張郃率兩萬大軍,已至道口。
馬謖大笑:彼若有命,不來圍山!傳令諸將,倘張郃兵來,隻見山頂紅旗招動,即可居高衝下,擊破敵軍。若有擒獲或殺死張郃者,某必表於天子,封其萬戶侯。
眾將聞說群情振奮,哄然領命,各歸各營,前去準備。
瞬時之間,張郃兵到,看過蜀軍營寨,問道:是何蜀將引兵把守街亭
探馬回道:乃馬良之弟馬謖。
張郃笑道:不據險以守,反屯於孤山,真庸才耳!孔明用此人物,如何不誤事!
探馬又道:離此山西側十裡,有大將王平安營。
張郃點頭:可惜我魏國良將,反被蜀國所用。副將李先,本督命你引五千人前往道口,當住王平來路。其餘諸將四麵圍山,切斷山上汲水道,張弓以待!
眾將聽命,依令而行。
蜀兵在山上往下看時,隻見魏兵漫山遍野,各將箭矢長矛尖頭朝上,對準下山之路,密不透風。馬謖見此,便令搖動紅旗,催軍下山,攻擊魏兵。
蜀兵儘皆喪膽,怎敢下山任馬謖將紅旗搖斷了五杆,並無一人敢動。
馬謖見事不諧,隻得教眾軍緊守寨門,隻等王平來救。
王平早知魏兵已到,引軍殺來,隻一槍將李先挑於馬下。魏兵騷動,急報主將。張郃親自來拒王平,戰有數十餘合;王平力窮勢孤,隻得退去。
山上斷水一日夜,蜀軍饑渴難耐,南側分寨大開寨門,下山降魏。張郃見時機已到,便令人沿山放火,山上蜀兵愈亂。
馬謖料守不住,引殘兵殺下山來,向西逃奔三十餘裡,王平接住,這才止住驚慌。
馬謖泣謂王平:不聽公言,果遭此敗!某便自殺,你將我頭顱捎與丞相去罷。
王平冷笑:丞相如此器重將軍,又怎舍得殺你
馬謖以為好話,便與王平合兵,當道列陣以待,尚望複奪街亭。
張郃收服蜀軍,留兵把守街亭,複引兵來追馬謖。趕到二三十裡,前麵鼓角齊鳴,一彪軍攔住,為首大將正是魏延。二人在山前一場大戰,後麵魏軍湧至,將魏延困在垓心。
魏延左衝右突,不得脫身。正危急間,王平與馬謖殺回,救出魏延,徑奔列柳城。
郭淮正引兵攻打列柳城,魏延、王平、馬謖殺到,高翔引軍殺出,兩麵夾擊。
郭淮心知街亭已得,死戰不退,背後張郃又至。魏延恐陽平關有失,趁其未成合圍,慌與王平、高翔、馬謖棄了列柳城,引敗兵望陽平關來。
張郃收軍入城,對郭淮道:街亭已失,諸葛亮必走還漢中。公可速去箕穀,與曹遵、朱讚星夜追之,必可儘得其輜重。魏延、王平、馬謖、高翔等輩,必去據守陽平關,與孔明大軍斷後。我自去追襲,尾隨其由斜穀而進,可得漢中矣。
郭淮欣然受計,引兵一半去了。張郃欲引軍大進,見部下軍少,猶疑不定。忽聽城外鼓聲雷動,震撼山穀,似有十數萬大軍,不知何處之兵。
張郃大驚,暗道:此處再無魏軍,若是孔明自統大軍來時,某性命休矣!
忽部將來報:將軍大喜!征西大都督司馬懿父子三人,率十萬大軍來也!
張郃聽罷,複由驚而喜,急接出城,前來拜見。
司馬懿見了張郃,佯作大喜,執手讚道:將軍真神人也。諸葛亮自出茅廬以來戰無不勝,不料今日挫於將軍之手。此番孔明失了街亭,定取斜穀回走漢中。將軍惡戰方息,軍士疲憊,便由我父子為前鋒,將軍從後麵緩緩而來可也。某料諸葛亮此時必在西城,乃蜀兵屯糧之所,又是隴上三郡咽喉總路。若得此城,三郡可複。
於是留下五千軍,助張郃把守列柳城,自領大軍望斜穀進發。
張郃既得街亭,已獲全勝之機;見大都督司馬懿自後趕來,主動出擊諸葛亮,怕他掩沒己功,便將自己奪了街亭,大敗馬謖之事寫成奏章,命人兼程送至洛陽,向魏主報捷。
曹睿覽奏大喜,詔令大將軍曹真提兵大進,與司馬懿兵分兩路出擊,令諸葛亮首尾難顧。
又下詔給張郃:將軍披甲執銳,攻無不克,殊堪嘉獎。敕令增邑一千戶,加官特進,假節,行便宜行事之權,進軍隴上,收複南安、天水、安定各郡。
張郃大喜,暗道:此番某亦有便宜行事專權,不必受你司馬懿老狐狸鉗製也。
歇軍十日,曹真引大軍而至。張郃以聖旨示之,曹真大喜,即將兵權儘付張郃,令其便宜行事。張郃共集六萬大軍,前來複奪天水三郡。
孔明自令馬謖守街亭去後,猶豫不定。忽報王平使人送營寨圖本而至,孔明看了圖本,不由大驚:某三年屯聚籌備,皆為今日一戰。惟用人不當,致使數載心血,化為空談!
長史楊儀聞言,奮勇進言道:丞相勿憂,某雖不才,願替馬幼常回。
孔明許可,正待要行,忽報馬到來:街亭與列柳城儘皆失了!魏延等退守陽平關。
孔明將圖冊擲於地下,歎道:大事去矣!此皆某不識良愚之過也。(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