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3.三足鼎立(1 / 1)

推荐阅读:

不過,陸淵把話說的已經很明白了。

就算清擎蒼想要刁難陸淵。

此刻,也找不到由頭。

更何況,清擎蒼也不是那種不知道事態輕重緩急的人,陸淵的身份在浮屠古族中確實有一定的阻力,所以,能過關,已經是非常好的結果了,他沒必要節外生枝,就算他真的想要訓斥陸淵,或刁難陸淵,因為在他心裡,陸淵跟他一直是平輩的人,他當初還很欣賞陸淵,沒想到被陸淵鑽了空子,把自家的小白菜拱走了,憤怒也是應該的,但就算是這樣,也可以在這件事結束之後,關上門,一家人,好好說一說,反正是不應該在這裡翻臉。

更何況,他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

是一位正常的父親。

之所以這麼說,用正常來形容他,是因為他考慮的比較多,思維模式也切換成了父親的形態。

說的更直白一點。

如果眼下他還年輕。

在二三十歲的時候。

總而言之,就是沒結婚之前。

遇到這種事。

當然,應該變化一下。

比如說陸淵要娶他的姐姐或妹妹。

畢竟,那個時候的他都沒結婚,自然不可能有清衍靜這個女兒,而跟他關係比較近的人,自然也就剩下了姐姐和妹妹,雖然說眼下皆已嫁人,但代換一下,假設一下,還是可以的。

意思差不多。

他必然是不同意的。

必然是會跟陸淵打一架的。

打贏還是打輸,先放一邊不提。

這口氣,肯定是要出的。

至於這麼做的後果是什麼……

說真的,他確實考慮不到……

也沒心思考慮……

畢竟,在當時的他看來,就算這個姐夫日後對他的姐姐不好,亦或是這個妹夫日後對他的妹妹不好,甚至說,因此記仇了,但隻要有他在,不管是姐夫還是妹夫,他都能把這些人治的老老實實的,歸根結底,還是手段的問題,你要是敢打我姐一巴掌,我就敢給你兩巴掌,你是怎麼打我姐的,我雙倍打回來,甚至是多倍,你狠我更狠,惡人還需惡人磨。

但站在眼下的角度考慮。

站在一個老父親的角度考慮。

這種做法雖然不能說是錯的,但也不是最正確的。

換句話說。

彆的老父親舍不舍得,他不確定。

但他肯定是舍不得讓清衍靜挨揍的。

雖然說,陸淵不可能打清衍靜。

就算打了,清衍靜也會反擊。

但在假設中,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以假設為主。

一個愚蠢的老丈人應該怎麼做?

當然是有什麼意見直接說,該訓斥就訓斥,畢竟,有女兒這層紐帶連接在中間,不存在有沒有資格的問題,說的難聽一點,就算我訓斥的沒有道理,礙於這層身份,你也隻能乖乖的聽著,就算有什麼不滿,也隻能憋在心裡。

是。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

老丈人肯定是舒心了。

但反過來說,如果攤上了那種小心眼的女婿,亦或是記仇的,亦或是乾脆奔著利益而來的,想要攀高枝的,那就等著女兒回家之後被女婿刁難吧,畢竟,說到底,如果女兒不喜歡的話,也就不會嫁了,就算是想攀高枝也是沒機會的,而在女兒喜歡對方的前提下,這種委屈隻能認,因為一邊是自己的父親,一邊是自己的丈夫,確實是夾在中間兩麵為難。

舉個例子。

假設這次去拜訪老丈人。

被老丈人罵了一頓。

就算回家之後不說什麼。

等到妻子再次提出想要回娘家看看父母時,這位丈夫也會想辦法打消這個念頭,因為歸根結底,沒人願意被罵,除了那些有特殊癖好的。

就算妻子看出來了。

在中間也是沒辦法做這個工作的。

勸丈夫跟自己一起回娘家。

那就是委屈丈夫。

因為老丈人不懂事,沒辦法。

而如果不勸丈夫的話,個人意願還無法得到滿足。

久而久之,夫妻之間必然會有矛盾。

甚至說,這已經是建立在丈夫這邊通情達理的前提下了,因為如果丈夫這邊記仇或小心眼,就算妻子把這個意見明確的提出來了,放在明麵上說了,丈夫也可以用一句話輕而易舉的否定掉一切:難道我就活該被你父親罵嗎?

更彆說,還有那種情商不高的妻子。

在民間戲稱為大饞丫頭。

死饞死饞的,或死懶死懶的。

根本看不出來丈夫在想什麼。

或許她的自我感受是良好的。

或許丈夫也能遷就她幾次或幾十次。

但丈夫不可能遷就她一輩子。

所以,一個成熟的父親所做的應該是不刁難女婿,就算是敲打,也要用對方法,要不然的話,就是讓女兒在另一邊受罪,自己鞭長莫及。

這就跟丈母娘的訓斥是一個道理。

絕大多數丈母娘都不會訓斥女婿。

因為她們都是從那個時期過來的。

她們很清楚溝通的方法,起碼在小夫妻倆的感情的這件事上,作為一個長輩,應該如何溝通。

有些丈母娘會采取誇誇路線。

有些丈母娘則會采取訓斥女兒的方法。

換句話說,就是用責罵女兒的方式,給女婿出氣。

反正女兒是親生的。

也不用擔心她記仇。

但一個明事理的丈母娘,能用這種方式表達出我理解你這個女婿的難處,起到的作用是莫大的,就算不能被稱之為膠水,把小夫妻倆死死的粘在一起,當個潤滑油,避免小夫妻倆之間的某些摩擦,還是可以的,是沒問題的。

當然。

丈母娘跟老丈人還是有區彆的。

一個切身體會過難處。

一個沒有切身體會。

所以,這就要看這位老丈人,也可以說是這位女兒的父親,到底聰不聰明,究竟會怎麼做了。

聰明一點的,說話會有分寸。

敲山震虎的意味大於一切。

說的難聽一點。

對於一個心疼女兒的老父親來講。

女兒嫁出去之後,就相當於一個人質被握在了女婿手裡,在不想遭到類似於撕票的事的前提下,老父親這邊隻能妥協,或者說順著女婿。

當然。

如果老父親這邊底蘊雄厚。

女婿是攀高枝的。

甚至是上門女婿。

自然另當彆論。

但如果老父親愚蠢一點,或者說,我行我素一點。

就等著女兒被夾在中間兩麵為難吧。

不過,眼下的格局有所不同。

就算清擎蒼不同意。

大殿內的其餘天至尊長老,也多半被陸淵說服了。

雖然還有一部分對陸淵剛剛說的話持有質疑態度。

懷疑陸淵能否說到做到。

但就算是懷疑,也不可能在當下求證。

換句話說。

總要給陸淵時間去證明。

畢竟,歸根結底,浮屠古族不想跟摩訶古族反目成仇,不假,但這不等於浮屠古族要跟無儘火域結仇,甚至是旗幟鮮明的站在無儘火域的對立麵,帶領某些家族,去攻擊無儘火域。

比起這些。

浮屠古族更喜歡安安靜靜的待在一邊。

最好誰都看不見我。

我也不需要出什麼風頭。

我不惹事,事也不惹我。

這就是浮屠古族絕大多數人的態度。

因此,在能中立的前提下,他們肯定是中立的,而眼下之所以這麼憤怒,就是因為他們無法再保持中立了,已經被陸淵拉進這個漩渦了。

要麼選擇站在摩訶古族那邊。

要麼選擇站在無儘火域這邊。

當然。

還有一條路就是舍棄清衍靜。

反正一切事都是你惹出來的。

把你逐出家門。

也叫合情合理。

但反過來說,這種做法絕對是愚蠢的。

因為清衍靜不僅是一位天至尊,還是一位靈陣大宗師,浮屠古族把她逐出去,相當於損失了巔峰戰力的二十分之一,甚至要更往上一點。

本身吃力不討好的事就不應該做。

至於折損自身力量的事……

顯然就更不應該做了……

因此,雖然第三條路可行,但浮屠古族相當於被架了起來,是不然不能選的,所以浮屠古族內部的聲音才這麼大,甚至是有明確的抗議。

隻可惜,這些抗議聲都在清衍靜的壓製下消失了。

或許她確實沒這個能力。

但不可否認的一點在於。

清擎蒼會在一定程度上幫她。

另外,跟她關係比較近的那些親戚,一樣會幫她。

所以,這也是家族體係的弊病。

過於追求公正。

就等於失去了人情。

而如果想要保留人情,就不可能存在絕對的公正。

在宗門裡。

確實可以鐵麵無私。

但在家族裡,這一點根本做不到。

血脈紐帶,給予了家族的體係非同一般的凝聚力。

確保了每一位家族成員都不可能背叛自己的家族。

但也失去了宗門體係的令行禁止。

失去了宗門體係在高壓之下的內卷。

總而言之,是有利也有弊的。

所以,在沉吟片刻之後,也是跟在座的其他天至尊進行了一下眼神交流後,確定這些天至尊都不想發言,起碼不想當著陸淵的麵發言,清擎蒼還是給了陸淵和清衍靜一個台階下,沉聲道:“對於你們倆的問題,還有你的承諾,我不能說不信,因為你已經展示出了你的誠意,但隻有誠意,總歸是不行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如各退一步,靜兒,你先帶著這位朋友,在咱們浮屠古族內找個地方,讓他住下,留出一些時間讓我們思慮討論一下這件事,明天的話會拿出一套完整的方案,看看他能否接受,如果能,自然是沒話說,如果不能,咱們浮屠古族也不可能支持你……畢竟,如果支持你的話,就相當於與大千世界的萬族為敵,雖然談不上萬族那麼多,這裡說的隻是一個虛數,起碼青丘一脈跟塗山一脈不會動手,還有一些,比如說蛇族,但總而言之,上百位天至尊還是有的,以我浮屠古族的量級,參與進去必然是免不了受損,哪怕不是天至尊受損,也是資源財務方麵的受損,不得不慎重考慮啊!”

“那就代謝父親和諸位長老了。”

清衍靜躬身一禮。

陸淵也隨之一拱手。

雖然他是沒必要行禮的。

但清衍靜都做了。

本著不懂就跟著做的邏輯。

也是本著禮多人不怪的邏輯。

隨大流,肯定是沒毛病。

更何況,清擎蒼說的也沒錯,雖然他知道自己有底牌,但清衍靜不知道,或者說清擎蒼和在座的這些天至尊都不知道,說的更直白一點,聖族要是一動,大千世界這邊必然會炸鍋。

當年的聖族,可是以一己之力,跟大千世界這邊的萬族戰平的,甚至說,如果不是他在中間做工作,聖族是必然能攻克大千世界的,雖然要付出慘烈的代價,幾乎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畢竟,當年的雙方戰力比無限接近於一比一,大約是一比一點二,雖然天邪神很強,巔峰時期的主宰境,而不朽大帝隻是半步主宰,但大千世界的世界意識還是眷顧不朽大帝的,外加天邪神的戰術,這才導致了在原著裡,不朽大帝可以舍身將天邪神封印。

畢竟,對於天邪神來講,繼續打下去必然是損兵折將的,他的目的是要帶領聖族複興,要回去複仇,而不是把聖族帶入損耗的深淵,說的直白一點,在那種情況下,就算打贏了大千世界,聖族又能剩下多少位天魔帝,獲得的資源很在戰爭中的消耗相比,真的劃算嗎?

因此,在原本的曆史上。

天至尊才那麼少。

大千世界滿打滿算也不超過八百位。

而不像現在。

因為眼下的曆史是,聖族和大千世界的萬族握手言和了,彆管是鷹派做局還是鴿派主導,大千世界如今的天至尊,雖然沒能恢複到戰前的上萬人,但五千人還是有的,要是沒有那些暗傷複發隕落的天至尊,這個數量還能更多一點,當然,聖族的天至尊數量也差不多。

所以在小的三足鼎立的格局下。

是一個大的三足鼎立的格局。

小三足鼎立:以無儘火域和陸淵為核心的陣營、以摩訶古族為核心的陣營、正常的中立陣營。

大三足鼎立:混亂的人族、可以介入但在考慮的聖族、保持中立但又不是那麼的中立的獸族。

都說三角形是最穩定的結構。

在大的三足鼎立麵前。

小的自然會被壓製。

這就是陸淵翻盤的手段。

沒有什麼高大上的計劃。

畢竟,越樸實無華的計劃,帶來的效果越是驚人。

就跟那些陽謀一樣。

不管怎麼選,都是虧的。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