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
曹操終於等到了劉璋。
劉璋見到曹操之後,很老實,很安分。
主要是他已經被劉備教育過一次了,是蕭尋出手解救了他。
他心裡雖然很不爽曹操稱王的舉動,但是想到曹操還給了他一個蜀公的稱號,也算是一個不錯的補償了,心裡也就沒有那麼不平衡了。
主要是他就算有什麼不平衡的,也不敢表現出來。
曹操可是真的會殺人的。
當今天子都被曹操控製了這麼多年,反抗了這麼多次都沒什麼用,他不過就是一個漢室宗親,有什麼資格跟曹操對個乾?
能讓曹操封他一個蜀公,讓他安安樂樂地過完後半輩子,他就滿足了。
至於大漢的天下?
跟他有什麼關係?
他隻是一個不成器的漢室宗親而已。
連劉備這樣的猛人都不能匡扶漢室,他就彆想了。
而有了劉璋的加入,曹操稱王的事情就順利起來了。
程昱被下獄,還沒有放出來,所以曹操讓董昭和華歆來做這件事。
其中最大的難點就是讓天子同意,在朝堂上加封曹操為魏王,並且再來一套三辭三讓的流程。
天子很不爽,很想拒絕,但是當華歆帶著十幾名甲士闖進皇宮的時候,他就慫了。
他要是有反抗的勇氣,早點反抗不好嗎?
為什麼一定要等到現在?
從他第一次向曹操讓步、妥協的時候,就注定了他這輩子都不可能反抗得了曹操。
所以,封王就封王吧,隻要他還是天子就行了。
有些時候,這位天子甚至在想,如果他早點死了,就不用承受這麼多的折磨了。
可惜,曹操不會讓他死。
他所經曆的一切,真的是太煎熬了。
曹操的動作很快,封王的流程在年關之前就走完了,天子也發布詔書,公布天下,加封曹操為魏王,還特意派遣使者前往孫權和劉備那裡,把這件事告訴他們。
劉備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中憤怒無以複加。
“曹操太過分了!他竟然敢僭越稱王,我恨不能馬上領兵討伐,誅殺國賊!!”
“主公不要激動,如今我們的任務不是討伐曹操,而是先穩住荊南三郡啊。”
諸葛亮很是無奈,他如何不想討伐曹操,誅殺國賊?
但現在的情況根本不允許。
自從益州丟了之後,諸葛亮就焦慮起來了。
當初他三分天下的基本盤就是益州。
隻有占領益州,才算是有了一個穩定的地盤,如果能再占領漢中和荊州,那就真的是進可攻、退可守,立於不敗之地。
可諸葛亮怎麼都沒想到,劉備進入益州還不到半年的時間,竟然就被蕭尋給打回來了。
不光是打回來,還是慘敗的那種。
種種跡象表明,當初他看好的劉備,如今已經不具備爭奪天下的條件了,甚至有隨時被曹操和孫權聯手滅掉的風險。
在這樣的情況下,彆說討伐曹操,先保住自己的性命再說吧。
諸葛亮對此感到深深的憂慮。
龐統也是一臉抑鬱,主要是他的規劃是奪取益州,占領漢中,然後以漢中為跳板進攻涼州,從西向東攻打曹操。
至於荊州,龐統並不在意,因為盯著荊州的人太多了。
可如今,他的計劃也行不通了,誰讓劉備這麼不給力呢。
法正就更加鬱悶了,他以為劉備是人中龍鳳,是應了“益州有天子氣”的人選,所以才會投靠劉備,希望能夠做出一番事業;
可經過一番觀察,法正發現劉備在麵對蕭尋的時候,就是完全被壓製,一點還手的餘地都沒有。
不是劉備不行,而是蕭尋太強了。
麵對如此強敵,還總盯著劉備打,劉備還有翻身的機會嗎?
法正覺得自己是壓錯寶了,但此時想要回頭,已經沒有機會了。
這就很難受了。
劉備看到諸葛亮、龐統和法正都沒有支持自己討伐曹操的意思,也就不再提這件事了。
如今的劉備承受了多次打擊,也老實下來了。
他連荊南三郡都要保不住了,還談什麼討伐曹操?
這個時候強行騎兵討伐曹操,孫權必然會趁機奪取荊南三郡,那樣他連最後一塊地盤都沒了,還怎麼爭奪天下,匡扶漢室?
想來想去,劉備發出一聲歎息。
“孔明,士元,孝直,你們說,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
龐統和法正繼續沉默,最後還是諸葛亮說道“主公,如今之計,就隻有向孫權求和,聯盟孫權,一起對抗曹操了,隻有如此,我們才有一線生機。
隻要主公能守住荊南三郡,我們就還有希望,漢室就還有希望。”
……
江東。
孫權也見到了天子使者,他以為這次曹操要派人商量共同進攻劉備的事情,沒想到天子使者上來就給了孫權一個暴擊。
曹操竟然要晉位魏王了!
曹操成了魏王,那他這個吳公,算什麼?
他憑什麼要低曹操一頭?
這讓他不爽!
他也要稱王,絕對不能被曹操壓了一頭!
孫權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恨不得把天子使者趕出去,但想到對方的身份,最後還是忍住了。
壓下心裡的火氣之後,孫權把魯肅找了過來,他決定了,既然曹操這麼不上道,那他就要聯合劉備,共同進攻曹操了。
反正劉備已經失去了益州,隻剩下了荊南三郡之地,難成氣候,他主動拉攏劉備,一起進攻曹操,才是最好的選擇。
魯肅聽到孫權這個想法,心中高興。
一直以來,他都不同意孫權進攻劉備,他希望孫權能夠聯合劉備,一起對抗曹操。
畢竟曹操實力強大,不管是孫權還是劉備,都無法單獨戰勝曹操,隻有聯合起來才有勝算。
可是當魯肅得知孫權是因為曹操晉位魏王,而孫權隻是吳公,所以才惹得孫權不滿,要和曹操翻臉的時候,魯肅的臉色就變得難看起來。
孫權這是把天下大事當成過家家了嗎?
簡直就是胡鬨!
聯合劉備,對抗曹操,應該是他們的基本方針才對,怎麼能因為曹操的舉動就做出改變?
如今孫權因為曹操稱王,卻不給他吳王的稱號,就和曹操翻臉,那等曹操反應過來,給孫權一個吳王的稱號,那孫權是不是又要和劉備翻臉了?
踏馬的!
就算是小孩子湊在一起,也不帶這麼玩的吧?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