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
蕭尋的等待沒有白費,公孫康終於死了。
不過公孫康不是病死的,而是被蕭尋派出去的親衛暗殺的。
蕭尋的親衛各個以一當十,身手不凡,在張敞這個內應的配合之下,殺死公孫康根本不是難事。
甚至蕭尋這些親衛在跟蹤了公孫康幾天之後,發現他們甚至都不需要一起出手,隻要兩個人配合一下,就能確保殺死公孫康。
不過為了確保完成任務,他們還是派出了三個人,在深夜動手,悄無聲息地殺死了公孫康,然後在張敞的配合下,逃了出來。
這件事聽起來很離奇,公孫康也是一代梟雄,怎麼可能死得悄無聲息?
但如今的情況是,襄平內很多人都看出來公孫康沒多少日子了,加上公孫恭主動出手,很多人都站到了公孫恭這邊,公孫康對襄平的掌控進一步下降,身邊的防衛力量也跟著下降了不少,這才能讓蕭尋的親衛輕易得手。
但凡公孫康身體不出問題,他身邊的防衛力量依舊,就算蕭尋的十幾名親衛一起動手,也不敢說能殺死公孫康。
隻能說,公孫康確實是該死了。
蕭尋的親衛得手之後,馬上騎快馬給陽樂的蕭尋報信。
蕭尋等的就是這個機會,當即點兵,率領一萬大軍直奔襄平。
雖然在陽樂和襄平之間還有一個昌黎,但昌黎內本就沒有多少兵馬,狀態和陽樂差不多,蕭尋根本就沒放在心上。
與其花費時間攻打昌黎,還不如直接進攻襄平,一舉定乾坤!
蕭尋千裡奔襲,行軍速度極快。
等到襄平那些人早上發現公孫康被殺死的時候,蕭尋的大軍距離襄平已經不足二十裡了。
二十裡的距離,對於騎兵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全力奔襲的話,隻需要一刻鐘左右的時間。
就算蕭尋憐惜馬力,也不想讓士兵太過疲憊,半個時辰的時間也足夠了。
而半個時辰的時間,根本不可能讓襄平那些人組織起有效的防禦。
更過分的是,公孫康剛剛被殺,襄平人心不穩,公孫恭也沒能第一時間控製襄平的局勢,所以想要組織起有效的防禦,就更是天方夜譚。
當斥候說蕭尋率領的大軍即將抵達襄平的時候,這些人才驚慌起來。
公孫恭也慌了,不知道該怎麼應對,還是張敞提醒他,應該先把大家召集起來,一起商量對策,公孫恭這才醒悟過來,趕緊讓人把襄平內官員召集到一起。
襄平這些官員雖然各自心懷鬼胎,但也知道這個時候不能生出彆的心思,要不然一旦襄平被攻破,他們都得完蛋,所以他們各自老老實實的,打算看看公孫恭打算怎麼處理這件事。
但實際上此時的公孫恭早已經沒了主見,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應對。
他是親眼見識過蕭尋的強大的。
還在張敞站在了公孫恭這邊,表示蕭尋繞開昌黎,強行進攻襄平就是自取滅亡,隻要他們在襄平死守,然後派出信使通知昌黎守將,從昌黎出兵,攻打蕭尋的後方,蕭尋必然崩潰。
公孫恭連連點頭,覺得這個辦法很好。
他本就沒什麼本事,也沒什麼領兵的經驗,自然是張敞說什麼就是什麼。
襄平其他官員雖然有點見識,但如今公孫康剛剛被殺,情況不明,公孫恭看起來人畜無害,但誰知道殺死公孫康的凶手是不是公孫恭安排的?
這個時候和公孫恭作對,絕對不是明智之舉。
更何況張敞提出來的意見確實不錯,隻要昌黎出兵,從後方攻擊蕭尋,蕭尋必然崩潰,他們再趁機出兵追擊,必然能夠擊敗蕭尋。
所以眾人僅僅是簡單商議一番之後,就做出了讓昌黎出兵的決定。
軍事上的問題商議結束,但襄平這些官員並沒有離開的意思,因為接下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公孫康死了,公孫恭到底要不要接管遼東?
公孫恭接管遼東的話,他們的利益如何保證?
所以接下來公孫恭的表態,才是他們最關注的事情。
至於蕭尋帶來的壓力,他們並不是很在意。
蕭尋再厲害,也不可能輕易攻破襄平。
優勢,依舊在他們這裡!
再說了,蕭尋遠道而來,沒有糧草補給,單純依靠以戰養戰,能堅持多久?
隻要他們堅守襄平,蕭尋不足為慮!
有心思擔心蕭尋的威脅,還不如趕緊想想怎麼從公孫恭這裡奪取更多的利益,確保家族的發展。
公孫恭看到眾人如此態度,也就不藏著自己的心思了。
反正公孫康已經死了,公孫康的兒子還小,他來接管遼東,名正言順,誰能挑出毛病來?
而且掌握兵權的張敞還站在他這邊,他有什麼好擔心的?
所以公孫恭直接把話挑開,說公孫康突然死亡,留下遼東這個爛攤子,他這個當弟弟的應該當仁不讓,把這個爛攤子接過來,穩定遼東,並且可以確保在場眾人的利益。
前麵都是客套話,最後這句才是重點。
不把在場這些人喂飽,他們憑什麼支持公孫恭?
相比於扶持公孫恭,他們為什麼不扶持公孫康的兒子呢?
公孫康的兒子那麼小,什麼都不知道,更好控製。
所以,必須要有足夠的利益,才能讓這些人跟自己站在一起。
結果就是公孫康的屍體無人打理,公孫恭就已經先一步奪取了公孫康的位子,並給在場眾人承諾了許多好處。
這一次襄平官員都高興起來,全都承認了公孫恭的地位,表示他們一定會竭儘全力輔佐公孫恭,絕對不會讓遼東落到蕭尋手裡!
會議結束,公孫恭抓緊時間派出信使前往昌黎求援,讓昌黎守將趕緊出兵。
然而襄平這些官員不知道的是,在公孫恭的府上,竟然還有一名曹昂派來的信使。
這名信使幾天之前就已經進入襄平,見到了公孫恭,勸說公孫恭投降。
隻不過公孫恭覺得襄平的情況還好,不需要著急,所以就暫時讓曹昂的信使住下來,絲毫不提彆的事情。
可如今,公孫恭覺得,還是提前和曹昂的信使聊聊比較好,畢竟在麵對蕭尋的時候,他心裡是真的沒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