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接待了曹操的使者,看到天子詔書的之後,整個人都愣住了。
這是什麼情況?
曹操剛剛稱了魏公,竟然就要加封他為吳公?
現在公爵都這麼不值錢了嗎?
孫權心有疑慮,自然不肯接受,而是讓使者先下去休息,沒有直接表態,然後馬上把魯肅、周瑜、張昭、張紘等人都叫了過來,一起商量對策。
不過曹操這麼做的意圖已經很明顯了,根本不需要商量,周瑜和魯肅等人都能明白。
說白了不過就是要用吳公的稱號,換取孫權的支持,讓孫權進攻荊南三郡,牽製劉備,方便曹操攻打益州。
從天下大勢上來看,魯肅是非常不建議孫權接受吳公這個稱號的。
曹操勢大,根本不是他們能抵擋的,想要對抗曹操,就必須聯合劉備,而且不能再給曹操擴張的機會。
若是孫權接受了吳公的稱號,就要按照曹操的意思攻打荊南三郡,背刺劉備,名聲如何,暫且不提,關鍵益州就會完全落到曹操手裡。
等到益州戰事結束,曹操的地盤將會再次擴大,而孫權得到了什麼?
除了一個華而不實的吳公之外,地盤能得到擴大嗎?
或許孫權領兵進攻荊南三郡,能夠擊敗劉備,奪取荊州,但這又如何?
占據江東和荊州,就能和曹操對抗了嗎?
但凡孫權有這個本事,也不至於連合肥都打不下來。
更何況這個時候接受吳公的稱號,是會背罵名的。
曹操實力如此雄厚,在稱公這件事上都做了很多準備,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甚至不惜和潁川士族決裂,才順利晉位魏公。
孫權就這麼屁大點地盤,要是貿然接受吳公的稱號,下麵的人不服怎麼辦?
孫權能接受江東士族的背叛嗎?
所以魯肅第一個站出來,表示孫權不能中計,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接受吳公的稱號。
孫權的心情原本很不錯,但是聽到魯肅這麼說,臉色就開始變得難看了。
魯肅說的那些,他何嘗不知道?
但是,這不能阻止他接受吳公這個稱號。
他曹操是天底下最大的反賊,都能晉位魏公,他他們孫家世代忠良,討伐董卓,討伐袁術,為漢室立下汗馬功勞,他怎麼就不能晉位吳公了?
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權力和名望麵前,擺正心態,控製好自己的。
至於攻打荊南三郡,牽製劉備?
這也算是條件嗎?
孫權早就眼紅荊州了,如果沒有劉備,赤壁之戰之後,他就已經占領了荊州,甚至會想辦法進攻益州了。
全都是因為劉備,打亂了他的計劃,讓他隻能龜縮在江東,難以發展。
所以說到底,他心裡對劉備是有怨言的。
周瑜的想法和孫權差不多,明知道這是曹操的計謀,但他覺得這裡麵還是有操作空間的。
所以當孫權麵露不悅,看向他的時候,周瑜主動站了出來。
“我認為主公接受這吳公的稱號,也未嘗不可!”
“是嗎?”
孫權眼睛一亮,終於有人支持他了。
周瑜點頭,“既然曹操想讓主公攻打荊南三郡以牽製劉備,那我們為什麼不能翻過來想這個問題,提前讓劉備率領大軍進入益州,等到曹操進攻益州的時候,主公再派兵攻打荊南三郡,如此一來,就不是我們牽製劉備,而是他曹操花費這麼大的心思牽製劉備,方便主公攻取荊南三郡之地啊!”
“公瑾言之有理啊!”
孫權神色更加興奮,他心裡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接受吳公的稱號,至於其他的,並不是很重要。
但是聽周瑜的意思,他們甚至還能利用這個機會做點文章,不光能獲得吳公的稱號,甚至還能得到荊南三郡!
加上曹操承諾的江陵,那就等於把荊州南部都掌握在了自己的手裡!
還有比這更讓他高興的事嗎?
魯肅皺眉,因為他發現孫權和周瑜這是擺明了要背刺劉備,根本就沒把劉備當成盟友來對待。
說得好聽點,他們為了擴大地盤,提升實力,將來好和曹操對抗;
說得難聽點,就是鼠目寸光!
他們背刺了劉備又如何?
難道能阻擋曹操占領益州嗎?
一旦曹操占領益州,劉備被徹底擊潰,天底下還有誰能和孫權結盟,一起對抗曹操?
單靠孫權和周瑜,靠江東之地和荊州,就是曹操的對手了嗎?
難道孫權忘了當初曹操率領八十萬大軍南下,要在赤壁打一場的時候,他孫權被嚇成樣了嗎?
當時的曹操可遠遠沒有現在這麼強大,孫權就已經被嚇到了,怎麼曹操的實力得到了擴張,孫權反而覺得自己能行了?
這不是純搞笑來了嗎?
退一步來說,就算曹操沒能攻占益州,孫權卻在關鍵時刻背刺了劉備,等劉備占領益州之後,會不反過來找孫權的麻煩?
曹操這一手玩得是真漂亮,隻要孫權接受了吳公的稱號,那麼孫權和劉備之間必然生出嫌隙。
三足鼎立的局麵之下,兩個相對弱小一些的勢力不聯合起來對抗最強大的那個,反而為了蠅頭小利,相互廝殺,這不是取死之道嗎?
魯肅看不下去了,他再次站出來想要勸諫孫權,讓他不要被吳公這個稱號給迷惑了,一定要堅持住聯合劉備,共同對抗曹操的戰略方針。
但是他剛邁出來一步,就被孫權盯住了。
此時的孫權麵色陰翳,眼神冰冷,甚至周圍的氣氛都冷了下來,魯肅也不由得打了一個哆嗦。
孫權臉上表情的變化,太突然了,也太讓魯肅意外了。
他從來沒想到,孫權竟然還有這樣陰狠的一麵。
所以他猶豫了。
就在他猶豫的時候,周瑜再次表態,表示願意支持孫權晉位吳公。
然後張昭和張紘也跟著表態,表示願意支持孫權晉位吳公。
張昭和張紘雖然也能明白魯肅的想法,但他們內心深處,還是想要跟著孫權更進一步。
孫權不晉位吳公,他們怎麼能更進一步?
再說了,就算將來孫權落敗了,他們也能順勢投了曹操,不會有生命危險。
誰讓他們有這個能力呢。
既然沒有生命危險,也沒什麼壓力,為什麼不順著孫權的意思,先得到一些好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