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關鍵時刻,選擇割讓荊南一郡之地,穩住孫權,讓孫權放棄進攻荊南四郡,轉而將兵力集結到合肥,給曹操施加壓力,是蕭尋真沒想到的。
在蕭尋的原本計劃中,孫權不是有長遠目光的人,他能看到的就隻有江東之地和荊州,做夢都想占領荊州,所以當曹操給了他一個機會和一個充分的借口之後,孫權肯定會忍不住。
但是蕭尋卻忽略了魯肅在江東的影響力。
周瑜確實是嫉妒諸葛亮,想要除之而後快,但是他也知道單靠孫權是無法抗衡曹操的,所以周瑜沒有想過一棍子把劉備打死,而是要限製劉備的發展,利用劉備牽製曹操,確保江東的安全。
所以當劉備主動讓出荊南一郡之地,以此來換取孫權支持的時候,周瑜也站在了魯肅這邊。
畢竟,曹操才是大敵,聯合劉備對抗曹操是基本方針,能不動搖就不要動搖。
孫權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還不用浪費一兵一卒,自然也很高興,然後象征性地讓淩統給荊州的關羽送了一些糧草過去,然後開始調集軍隊前往合肥集結。
這一次,孫權要一雪前恥,攻破合肥!
孫權接受劉備主動讓出來的荊南一郡之地,放棄進攻荊州,轉而調轉方向,進攻合肥的消息傳到劉備這邊,劉備終於鬆了一口氣。
雖然這件事說起來很快,但來來回回的時間也不少,差不多浪費了一個月。
也就這麼長時間裡,蕭尋和曹仁都沒有進一步的動作,這才給了劉備足夠的時間來運作,要不然劉備可能真的過不了這個坎。
那為什麼蕭尋沒有趁機進攻?
主要原因還是蕭尋很難將細作安排到陽平關之內,也就無法得到準確的消息,沒能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戰機;
曹仁在江陵,雖然可以派遣細作進入荊州,但主要留意的都是關羽的動靜,對於孫權那邊的動靜了解不多,自然也沒能抓住這個機會。
直到曹操那邊送來書信,說孫權再次在合肥集結兵力,打算進攻合肥的時候,蕭尋才知道劉備和孫權暗中達成了交易,讓他借孫權之手進攻荊州,牽製劉備兵力的計劃泡湯了。
不過這也沒關係,因為劉備主動讓出了荊南一郡之地,等於是削弱了劉備的地盤,隻要他能在這裡擊敗劉備,占領漢中,劉備的地盤就會進一步縮小,變成隻有荊南三郡之地,戰爭潛力再一次被壓縮,也算是達到了蕭尋在戰略上的既定目的,怎麼看不算吃虧。
更何況,蕭尋也不是光指望孫權牽製劉備,削弱劉備的實力,在劉備和孫權暗中勾連的時候,蕭尋也做了很多,就比如最近半個月,蕭尋每天都安排夏侯淵和龐德各率領五千騎兵去陽平關在叫陣。
但是不管夏侯淵和龐德如何叫罵,劉備都隻堅持一個策略,那就是絕對不離開陽平關。
死守陽平關,你蕭尋有本事就親自領兵來攻。
在戰鬥的大方向上,劉備還是很能把握住的,而且諸葛亮和龐統也認為蕭尋遠道而來,糧草消耗更大,拖延下去對他們有利。
什麼時候蕭尋等不下去了,自然會親自領兵來攻打陽平關,到時候才算是真正開始戰鬥。
不過在夏侯淵和龐德前來叫陣的這段時間,劉備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夏侯淵和龐德第一天過來的時候,陣容齊整,兵士精神狀態很好,士氣高昂,一看就是百戰之師,不是輕易就能對抗的;
但是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劉備親眼看到了夏侯淵和龐德率領的騎兵士氣一天天下降,陣容齊整程度也不斷變得散亂。
這個變化讓劉備很是好奇。
都說蕭尋善於領兵,為什麼夏侯淵和龐德帶出來的騎兵,卻是這樣的狀態?
這背後究竟有什麼原因?
劉備把這個情況告訴了諸葛亮和龐統,讓他們一起參謀一下,看看蕭尋那邊是不是真的出問題了。
諸葛亮行事謹慎,說道:“主公,我懷疑蕭尋著是誘敵深入之計,他故意讓夏侯淵和龐德每天來叫陣,卻又讓他們偽裝成士氣不斷低落的模樣,目的就是引誘我們出去戰鬥!
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蕭尋定然已經在陽平關附近埋伏了伏兵,隻等我們出兵,夏侯淵和龐德必然詐敗,然後蕭尋從後麵衝出來,截斷我們的後路。
所以此時不宜出戰,最好是多觀察一番再多決定。”
劉備覺得諸葛亮說得有道理,但是看到夏侯淵和龐德每天在外麵叫陣,士氣一天比一天差,他卻不能出兵,心裡就很難受。
然後劉備看向了龐統,希望龐統能給出來一些不同的意見。
龐統想了想,說道:“孔明說得很有道理,不過我覺得一直在陽平關等著也不是辦法,畢竟曹操雄踞北方,兵精糧足,一直消耗下去,我們恐怕不是曹操的對手,還是要想辦法擊退蕭尋才行。
至於蕭尋這一招是不是誘敵深入之計,隻要派出斥候在附近探查,派出細作進入沮縣內部調查,應該就有結論了。”
劉備點頭,他覺得龐統說的方法才是比較穩妥的。
總不能單憑推測就斷定蕭尋在用計吧?
總得有點真憑實據才行。
諸葛亮看到劉備的態度如此,也就不再勸什麼。
主要是劉備也不是主張出戰,隻是派出斥候和細作探查情況,這肯定是沒問題的。
而且諸葛亮也很想知道蕭尋最近一段時間在忙活什麼。
蕭尋的名聲太大了,諸葛亮之前就在蕭尋手裡吃過虧,所以這次也不敢怠慢,必須要綜合多方麵的因素來進行考慮和判斷。
商議完畢,劉備馬上派出大量的斥候和細作探查蕭尋那邊的情況。
蕭尋領兵駐紮在沮縣,但並沒有完全將沮縣封閉,所以劉備派出來的細作很容易就混了進去。
不到三天時間,斥候和細作就都有了回報。
上百名斥候探查了陽平關附近三十裡的範圍,沒有發現蕭尋伏兵的蹤跡。
這個情況讓諸葛亮有點意外,難道蕭尋真的要讓夏侯淵和龐德帶著士氣低落的騎兵過來叫陣?
難道蕭尋就不怕他們派兵出擊,一戰將夏侯淵和龐德擊潰嗎?
如果說斥候的隻是讓諸葛亮意外的話,那麼細作帶回來的消息,就讓諸葛亮有點摸不到頭腦了。
進入沮縣的細作說蕭尋根本就不在沮縣,而是在三天之前就領兵離開沮縣,如今已經在返回許都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