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尋回來之後,他的莊園就慢慢熱鬨了起來。
最先過來的還是郭嘉。
郭嘉和蕭尋關係很好,聽說蕭尋回來之後,他就馬上過來拜訪了。
當然,郭嘉是絕對不會承認他是來蹭酒的。
相比較起來,典韋就直接多了,一腳把蕭尋莊園的大門踹開,嚷嚷著讓蕭尋趕緊把美酒拿過來。
這段時間,典韋跟著曹操出征,蕭尋忙著平定涼州,他已經好久都沒有喝到蕭尋的美酒了。
好不容易等到蕭尋回來,典韋當然要早點過來,解一解他的饞蟲。
還好蕭尋對此早有準備,在出征之前就讓莊園裡的工匠多多製作一些高度白酒,要不然等他回來,他庫存的那點高度白酒肯定不夠用。
第三個過來拜訪的是夏侯淵。
夏侯淵跟著蕭尋出征,撈到了不少功勞,尤其是返回許都之後,夏侯淵和其他武將相互交流一番,發現他們跟著曹操出征,當真是出力不討好,什麼都沒撈到不說,反而還損兵折將,親兵都死傷了不少,這才意識到蕭尋給了他多大的好處。
當初從潼關出兵南下,一路收複被劉備和周瑜攻陷的城池,最後攻破昆陽,燒了劉備和周瑜的糧草,又從背後偷襲劉備和周瑜聯軍,奠定勝局,已經是大功了;
之後又跟隨蕭尋平定涼州,大破馬超,最後更是在羌胡草原上大肆劫掠,攻破無數羌胡羌胡部落,打得羌胡部落元氣大傷,給涼州至少帶來數年的太平,又是天大的功勞。
所以回到許都之後,曹操對夏侯淵大加封賞,讓夏侯淵激動不已,所以他也主動加入到了蕭尋的圈子。
第四個過來的是曹洪。
曹洪心裡對蕭尋非常感激,一方麵是蕭尋把製作震天雷、鐵胎弓、手弩和冶煉精鋼的技術都交給了他。
雖然這裡麵有曹操出麵的意思,但是蕭尋願意交給他,就是天大的人情,曹洪必須要記在心裡。
另一方麵就是當初對抗馬超的時候,蕭尋特意讓郭嘉給了他一把精鋼手弩,讓他隨身攜帶,而之後曹洪也用那把精鋼手弩打傷了馬超,逼迫馬超退兵,不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包保護了曹操。
這已經不能用人情來形容了,而是恩情。
之前是一直跟著曹操征戰,曹洪沒有機會向蕭尋表達感謝,如今蕭尋回到許都,曹洪當然要過來。
再然後夏侯惇、曹仁、張郃、徐晃等人也過來了。
他們這些人多多少少都受到過蕭尋的恩惠,如今蕭尋返回許都,升官發財,他們過來慶祝一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當蕭尋看到這麼多軍中將領都來到自己莊園上的時候,心裡就開始犯嘀咕了。
要是讓曹操知道這麼做掌握實權的將領都來這裡聚會,他會怎麼想?
所以,蕭尋決定找人把曹昂請過來。
曹昂是曹操指定的繼承人,代表了曹操的意誌,讓曹昂也過來,可以很少地想曹操表明自己沒有彆的心思,讓曹操安心。
另外,曹昂已經拜蕭尋為師了,蕭尋征戰回來,讓曹昂過來,教導一番,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誰都挑不出毛病。
不過在曹昂到來之前,蕭尋就聽到了夏侯淵和曹洪等人在討論一件事:曹操稱公。
聽到稱公這兩個字的時候,蕭尋的臉色突然就變了。
曆史上曹操在赤壁之戰之後,就有了稱公的想法,但是卻遭到了荀彧的反對,暫時作罷。
但從那之後,曹操和荀彧之間的關係,正式破裂,最終的結果是荀彧失去了曹操的信任和重用,最後在曹操給他送了一個空的餐盒之後,選擇了自殺。
荀彧反對曹操稱公,甚至寧願自殺,也不肯向曹操低頭,就很讓人不解。
在穿越過來之前,人們對荀彧這樣的選擇,就充滿了不解,雖然有很多人對荀彧的做法進行解讀,但始終缺少一個讓眾人信服的說法。
蕭尋也不清楚荀彧為什麼會反對曹操稱公。
如果說荀彧是大漢忠臣,那為什麼在衣帶詔事件中,沒有他的身影?
為什麼伏完想要謀反的時候,不去找荀彧?
為什麼在曹操欺辱漢天子的時候,荀彧不加以阻止?
縱觀荀彧一生的所作所為,除了反對曹操稱公之外,他做的事情,都是在為曹操的統一大業進行謀劃,對那位幽居深宮的漢天子,並沒有什麼特殊的看法。
難道荀彧輔佐了曹操十幾年,就看不出來曹操是什麼樣的心思嗎?
既然看出來了,他為什麼還要輔佐曹操這個漢賊?
所以從荀彧的舉動來看,他不是漢室忠臣。
但是他在曹操想要稱公的時候,選擇了阻止,又是什麼意思?
這裡麵的原因,大概就隻有荀彧自己才知道了。
如今曹操生出了想要稱公的念頭,恐怕接下來就要有人在朝堂上提出來,然後就是荀彧反對,曹操和荀彧決裂……
蕭尋不想看到這樣的局麵。
曹操的統一大業還未成功,要是在這個時候失去了荀彧的支持,影響可就太大了。
蕭尋也不是為荀彧感到可惜,而是覺得,失去了荀彧這個王佐之才,曹操在和劉備、孫權對抗的時候,難度會更大。
蕭尋講究的是實用主義,既然荀彧還能發揮作用,那就不要輕易和荀彧決裂,等到曹操在戰略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再和荀彧決裂也不遲。
物儘其用,難道不好嗎?
想到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情,蕭尋就有點做不住了,但是夏侯淵和曹洪等人還在這裡,他也不好直接離開,隻能耐著性子,先應付了這些人,然後再找機會和曹操談一談,看看曹操對稱公這件事有什麼看法。
反正不管曹操是什麼樣的態度,蕭尋都要想辦法打消曹操稱公的想法。
至少現在不行。
如果一定要稱公,也要等到對劉備和孫權建立了足夠的優勢,就算閉著眼也能實現統一大業的時候再稱公。
到了那個時候,荀彧反對不反對,要不要跟曹操決裂,就都沒關係了,蕭尋也就懶得操這份心了。
反正,隻要不影響曹操實現統一大業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