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尋打仗有一個宗旨,那就是能用戰術解決的問題,就絕對不會讓士兵衝上去拚殺。
羌胡部落多騎兵,但是沒有鎧甲,最多就是穿一件皮甲,對弓箭的防禦,幾乎為零。
對付他們,蕭尋甚至都不需要動用鐵胎弓和精鋼箭鏃,隻要用普通的長弓和箭矢就能對他們造成有效的殺傷。
所以在蕭尋進入武威的時候,就開始做準備了。
他把武威附近的人全都聚攏到了武威城內,給那些不適合上戰場的人安排的差事就是製作弓箭。
弓箭的木杆可以就地取材,隻要從後方把箭鏃運過來就可以了。
經過半個多月的忙碌,武威城內已經有了將近十萬支箭,其中一多半都是剛剛製作出來的。其他的則是從後方運送過來的。
這將近十萬支箭,就是蕭尋和羌胡部落打消耗戰的底氣。
除了武威城內的補給,後勤部隊每天都會往武威送來各種物資,包括糧草、武器、盔甲、弓箭等等。
加上蕭尋之前那些虛假難辨的招式,已經沒有人知道武威城到底有多少補給了。
反正不知情的人隻會覺得蕭尋的能量太大了,每天都有這麼多東西送過來。
有物資,有糧草,有人,依靠城牆的堅固,守住武威,還有難度嗎?
就算是完全不懂兵的人,也覺得羌胡部落這次不可能攻破武威了。
當羌胡部落數萬大軍來到武威城下,在外麵叫陣的時候,蕭尋根本就懶得理會,而是直接下令放箭。
一瞬間,箭如雨下,嚇得那些罵陣的羌胡將領紛紛後退,大罵蕭尋不講武德。
可蕭尋越是這樣不講武德,羌胡部落的首領就愈發篤定武威城內有大量的糧草和物資,也更加堅定了他們要打下武威的念頭。
隻是他們想打,蕭尋就是不應戰。
羌胡部落騎兵不擅長攻城,也不會製作攻城器械,讓他們強行進攻,得不嘗試。
他們嘗試了幾次,發現除了丟下上千具屍體之外,什麼收獲都沒有,也就隻能放棄這個想法,改讓騎兵騎射,攻擊城牆上的士兵。
但蕭尋早有準備,每個士兵都攜帶了盾牌,那些羌胡騎兵從城牆下麵射箭,來到城牆上的時候,力度就要消減不少,很輕鬆就能用盾牌擋住,所以這些騎兵的弓箭,很難發揮出原本的效果。
而城牆上的居高臨下,射出去的弓箭還會受到重力作用的影響,威力更強。
此消彼減之下,就是羌胡騎兵雖然更擅長騎射,但是效果真的很差,往往是一輪衝擊下來,城牆上的兵士沒怎麼受傷,反倒是那些羌胡騎兵損失慘重。
連續吃了幾次虧之後,羌胡部落首領也意識到了不對,覺得不能這麼傻乎乎地在武威這裡死磕,得換一個辦法。
但是,羌胡部落的首領能有什麼智謀?
他們要有這個本事,也不至於在外麵放牧為生了。
所以經過第一天的試探進攻之後,羌胡部落數萬騎兵就停了下來,不再主動進攻。
蕭尋看到羌胡部落如此反應,就知道他們開始犯嘀咕了,開始考慮攻打武威的得失問題了。
這個時候,蕭尋就得給他們來點動力,讓他們不要這麼快放棄。
怎麼也得多嘗試幾次啊。
所以蕭尋故意放走了幾名因為不遵守法令,不僅被蕭尋沒收了所有貨物,而且還被當眾鞭打的商人。
這些商人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蕭尋恨之入骨。
隻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來,把他們放走之後,他們一定會想辦法報複蕭尋。
而如今這個情況,最好的報複方法,就是把武威城裡的情況告訴外麵的羌胡部落首領!
當然,這也是蕭尋想看到的,因為他必須要讓外麵的羌胡部落首領“清楚”地知道武威城裡有堆積如山的糧草,有大量的鹽鐵,還有各種金銀細軟,隻要能攻破武威,他們羌胡部落不僅能安穩度過冬天,就連部落的規模都能快速擴大!
這種誘惑,絕對不是他們能忍受的!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蕭尋還特意關照城門口的守衛,讓他們一定、一定要裝作不小心,把那幾個商人放出去。
對於這些商人,蕭尋並沒有趕儘殺絕的意思。
那些被收繳了貨物的商人,如果隻是心裡有怨氣,但是並沒有和羌胡部落勾結的意思,直接離開武威,蕭尋會讓人記住他們的名字和籍貫,等到這裡的戰鬥結束,給他們足夠的補償;
對於那些懷恨在心,為了報複蕭尋,和羌胡勾結在一起的商人,蕭尋就不會客氣了。
你都勾結外敵了,還指望我對你心慈手軟?
這不是搞笑嗎?
所以,所有前往羌胡部落告密的商人,都要死。
要麼死在羌胡部落,要麼回來之後,被蕭尋弄死。
不要說蕭尋搶奪了他們的財物,斷了他們的活路,他們隻能去投靠羌胡部落什麼的。
蕭尋做事也是有分寸的,為了達到軍事上的目的,他會使勁壓榨這些商人,但絕對不會斷了他們的活路。
對於他們隱藏起來的貨物,蕭尋不是就裝作沒看到了嗎?
那些隱藏起來的財物雖然不多,但價值絕對是最高的。
隻要把那些隱藏起來的貨物賣掉,他們絕對不會賠錢。
所以大部分商人在被蕭尋強行購買貨物之後,都會在第一時間離開,前往羌胡部落,把最珍貴的貨物賣掉,然後趕緊回去。
隻有那些對蕭尋生出了絕對恨意,而且立場不堅定,屁股坐錯位置的商人,才會在這個時候投靠羌胡部落,慫恿羌胡部落南下劫掠。
這種人心術不正,就是該死。
如果隻是正常的做生意,正常地傳遞一些消息,蕭尋不僅不會追究他們的責任,還會給他們足夠的補償。
當天晚上,就有幾名逃出去的商人去了羌胡部落聯軍那邊,不光把他們攜帶的各種貨物獻給羌胡部落的首領,獲取對方的信任,甚至還把武威城內各種布防的細節都告訴了羌胡部落首領。
那些原本已經開始猶豫要不要繼續攻擊武威的羌胡部落首領,在得到這些商人提供的消息之後,又迅速堅定了攻打武威的決心。
沒辦法,武威裡囤積的糧食、鹽鐵和金銀細軟太多了,多到他們根本就無法拒絕的地步!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自古以來,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