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倉放糧?!”
夏侯淵又一次被蕭尋的震驚到了。
他讓自己去押送糧草,竟然是為了到西涼開倉放糧?
難道蕭尋不知道如今的糧草有多重要嗎?
曹操領兵在江陵和劉備、周瑜對峙,孫權雖然暫時被擊退了,但是誰都不敢說孫權就不會卷土重來,所以張遼一直留在合肥,防止孫權反撲。
再加上蕭尋這邊平定西涼,就是三路大軍。
三路大軍,保守估計要有十萬戰兵,十萬戰兵要消耗多少糧草?
雖然曹操雄踞北方七州,實力雄厚,但在糧草方麵,也不富裕啊。
蕭尋不把珍貴的糧草用到軍隊上麵,反而要在西涼開倉放糧,平白送給西涼反賊?
他腦子裡在想什麼?
有這些多餘的糧草,發給士兵當獎賞不好嗎?
夏侯淵是真的想不通。
蕭尋笑了笑,並沒有跟夏侯淵解釋太多,因為在西涼開倉放糧這個舉動,是蕭尋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決定,是從長遠利益出發做出的決定,夏侯淵看不明白也是正常的。
他不需要夏侯淵能看懂,隻要能從長遠的角度平定涼州,就足夠了。
根據龐德的描述,涼州之所以亂,最大的原因就是人們最基本的生存權利都無法得到保證,人們為了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不得不去爭、去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如今這個弱肉強食、反賊遍地的局麵。
但是仔細想一想,西涼人就那麼願意當反賊嗎?
難道他們就不想和中原大地上那些普通人一樣,以種地為生,過安穩的生活嗎?
他們做夢都想獲得安穩,但卻得不到!
彆說生活在涼州的漢人,就算是羌人,又如何不想過上安穩的生活?
所以蕭尋想要從根本上解決西涼混亂的問題,就必須從根本上解決西涼人生存的問題。
要怎麼解決?
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西涼人放下刀槍,回去種地。
但是沒點好處,西涼人怎麼舍得放下保命的刀槍?
那這個時候就需要用糧食開路了。
蕭尋開倉放糧,讓西涼人可以填飽肚子,讓他們先體會一下什麼叫安穩的日子;
然後要求西涼人放下刀槍,開墾荒地,種植糧食,爭取做到自給自足。
或者乾脆在西涼進行屯田,蕭尋的軍隊給他們提供保護,確保他們的安全。
雖然這個舉措在開始的階段會付出很多,比如大量的糧食,各種耕種的工具,還有大量的牛,還需要很多人對這件事進行監管,前期的時候壓力會很大;
但是隻要這個政策能夠堅持下去,讓西涼人看到安穩生活的希望,還有誰願意去當反賊?
這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用武力鎮壓隻能暫時解決問題,等到軍隊撤回來,西涼還是要亂。
與其來來回回地不斷花費心思平定涼州,不如下點血本,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
一個穩定的涼州,對大漢也是有好處的。
更深層次的原因,蕭尋也希望涼州能夠穩定下來,因為涼州還存在了大量的羌人,時時刻刻都要麵對外族入侵。
隻有讓涼州穩定下來,能夠自發抵擋外族入侵,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未來的五胡亂華。
靠著外人的幫助,總不如自強來得更加實際。
所以,一個穩定的涼州,真的很重要。
但這些原因,是蕭尋能說出來的嗎?
是夏侯淵能理解的嗎?
所以,還是不要白費口舌了。
而蕭尋故意不解釋,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讓夏侯淵給曹操寫信,讓曹操知道他在這裡做了什麼,先給曹操打一個預防針。
至於曹操看到夏侯淵的信之後有什麼反應,蕭尋不在乎。
反正曹操遠在江陵,手再長,也伸不到涼州來。
等曹操把荊州那邊的事情處理乾淨了,說不定蕭尋已經把涼州的事情了解了。
唯一讓蕭尋頭疼的就是,他現在還無法確定他這個穩定涼州的計劃,到底需要付出多少糧食。
或許會很多,多到讓曹操都無力承擔,但蕭尋覺得,他還是要做。
哪怕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涼州混亂的局麵,至少也要解決一部分,讓涼州人看到安穩的生活是多麼美好。
夏侯淵沒有從蕭尋這裡得到滿意的答複,悶悶不樂地回房間給曹操寫信告狀去了。
不過告狀歸告狀,在潼關這裡,夏侯淵還是要聽蕭尋的安排,寫完信之後,老老實實地整頓兵馬,押送糧草進入涼州。
……
曹操讓人給蕭尋送信之後也沒有閒著,而是派人去長沙打探情況,尤其是重點關注長沙太守韓玄和黃忠的情況,方便之後的行動。
除此之外,曹操還讓曹仁率領大軍前往竟陵,擺出一副要和劉備決戰的架勢,給劉備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但是讓曹操不爽的是,劉備和周瑜鐵了心就是不出戰,依靠竟陵死守。
竟陵雖然不如江陵那麼大,城牆也不夠高,但曹操作為攻城的一方,還是占不到便宜。
曹仁組織了幾次進攻,但每次都被劉備和周瑜輕鬆防守住了。
每次看到城頭上關張趙三麵大旗,曹仁就覺得頭疼。
劉備、諸葛亮、周瑜還有關張趙齊聚竟陵這座小城,他曹仁要怎麼樣才能攻下來?
這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正是這個時候,曹仁好像明白了蕭尋為什麼不建議這個時候對劉備作戰了,因為真的太難了。
劉備本身或許不是很難對付,但不要忘了,劉備背後還有一個孫權。
如今劉備和孫權是聯盟的狀態,曹操若是逼迫太緊,劉備感覺壓力太大,孫權肯定會出手。
所以這個時候攻打劉備,很可能會把原本的順風仗打得膠著起來,雙方都討不到好處。
可曹操已經來了,難道還能什麼都不做,就直接回去?
那曹操還要不要麵子了?
所以,曹仁隻能硬著頭皮堅持下去,希望曹操能夠在接到蕭尋的回信之後,改變一下策略,讓他不要這麼難受。
如今的曹操,也意識到了這個時候進攻劉備確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他以為劉備被追得一路逃竄,丟盔棄甲,回到荊州的時候已經快要完蛋了,可到了江陵之後他發現情況完全不是他想的那樣。
就像蕭尋說的那樣,劉備每每到了絕境之中,都能奇跡般地找到翻身的機會,再一次快速崛起。
所以曹操也很是頭疼,有點不知道該怎麼對付龜縮在竟陵的劉備。
好在蕭尋的信使到了,曹操仿佛看到了希望一樣,覺得蕭尋的信,肯定能告訴他應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