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新野的郭嘉已經開始為他所麵對的情況頭疼了。
劉備和周瑜在攻破襄陽之後並沒有馬上追擊,而是選擇了穩紮穩紮,整頓兵士,一點一點前進。
從這也能看出來,劉備和周瑜是有很大的野心的,他們想要把攻占下來的城池和底盤都轉化為自己東西,一步一步吞並曹操的地盤。
不過這樣一來,也給了郭嘉足夠的時間,讓他可以在新野收攏潰兵,整頓軍務。
曹仁、曹洪、許褚等人也先後來到了新野,就連賈詡和荀攸都回來了。
曹操雖然在襄陽城下戰敗了,但身邊的將領和謀士並沒有什麼損傷,也算是一個好消息了。
如今新野已經完全變了模樣,城裡兵將的士氣也恢複了一些,算是有了一戰之力。
但郭嘉依舊沒有信心麵對劉備和周瑜的進攻。
就連曹操率領大軍都在瞬間戰敗了,郭嘉率領一群潰兵,有什麼資格和他們叫板?
不是說郭嘉聰明,就能違反常識的。
所以當他發現劉備和周瑜已經開始朝著新野靠近的時候,心裡就開始打鼓了。
這一戰,到底要不要打?
新野,到底要不要守?
雖然他和曹操說了存地失人、人地皆失這套理論,但沒有蕭尋的詳細解釋,郭嘉對這十六個字的理解也不夠深刻;
而且他現在全麵負責新野防務,要是什麼都不做,見到劉備和周瑜之後,直接就跑了,未免有點說不過去。
理論正確,和政治正確,是兩碼事。
所以郭嘉真的很頭疼。
好在蕭尋的命令及時送到了郭嘉手裡。
看過蕭尋的命令之後,郭嘉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
一方麵是蕭尋和曹操終於和解了,蕭尋還如願地獲得了軍事指揮權,從此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再也不會有人掣肘了;
另一方麵是蕭尋送來的命令明確表示了新野不需要死守,隻要能堅持三天就可以了,而且郭嘉現在就可以帶領軍隊後撤,甚至都不需要和劉備、周瑜的軍隊交手。
拿到命令之後,郭嘉也不猶豫,第一時間把所有的將領和謀士召集起來,宣布馬上整軍,全軍後撤,隻留下兩千步卒負責新野防務。
賈詡、荀攸和曹仁等人還沒明白郭嘉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他們的觀念還停留在之前的狀態,認為不戰而降就是有罪,所以在聽到郭嘉的安排之後,全都提出了反對意見。
郭嘉也沒慣著他們,直接把蕭尋的命令拿了出來。
主要是時間緊急,要是跟他們都解釋清楚,不知道要花費多少時間,不如直接下命令,讓他們遵守命令就行了。
眾人看到蕭尋已經被認命為衛將軍,全權負責全局戰事,全都不說話了。
蕭尋的本事,他們都知道。
既然蕭尋這麼安排,那就肯定是有深意的,所以他們不需要知道為什麼,隻要嚴格執行蕭尋的命令就行了。
一場軍事會議就這樣結束,所有人都忙碌起來。
郭嘉又特意把新野縣丞叫了過來,把蕭尋的命令告訴了他,給他的要求就是堅守兩天兩夜,完成任務之後,他可以隨時投降,丞相不僅不會追究他的責任,反而會給他記上一功。
新野縣丞聽到要讓他堅守兩天兩夜,臉色一下就變得難看起來,認為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但是郭嘉卻不給他留情麵。
他在新野待了幾天,對新野的情況還是有所了解的。
新野原本有一千多將士,郭嘉到來之後,又征調了大量民夫,負責修繕城牆,準備防守的工具和材料,而且城內糧草充足,隻要依靠城牆和城門堅守,不敢說能擋住劉備和周瑜的攻擊,但是抵擋兩天兩夜,難度不大。
所以郭嘉麵色變得嚴肅起來,告訴縣丞,堅守兩天兩夜,有功,就算事後投降,功勞也依舊在;但如果堅守不到兩天兩夜,哪怕隻差了一個時辰,也是有罪,等到將來丞相收複失地,必然要追究他的責任。
一邊是有功有賞,一邊是有罪當罰,這縣丞馬上就明白該怎麼選擇了。
最主要的是,曹操如今雖然被動,但依舊是北方最大的諸侯,擁有強大的實力和底盤,要說劉備和周瑜能一棍子把曹操打死,天下人是不會相信的。
所以這名縣丞知道該怎麼選擇。
新野這邊的防務都安排好之後,郭嘉在劉備和周瑜聯軍抵達新野之前就撤離了,根本就沒有和他們交手的意思。
當這個消息傳到劉備和周瑜軍中的時候,劉備、諸葛亮還有周瑜都皺起了眉頭。
這一次,曹操怎麼不按套路出牌了?
“孔明,你看這個情況,咱們該怎麼應對?”
劉備是完全弄不明白曹操為什麼會主動放棄新野,因為在他的視角中,新野雖然隻是一個縣城,但也有一戰之力,曹操沒有道理不戰而退。
孔明輕輕扇動羽扇,看向了周瑜,“公瑾,你覺得這件事,背後是什麼原因?”
周瑜說道:“此事太過反常,和曹操之前的行事風格完全不同,所以我懷疑這背後必定有計謀!或許曹操已經在新野城外埋伏了伏兵,隻等我們放鬆警惕的時候,或者我們在進攻新野的時候,突然衝出來進行偷襲。
所以,此事必須要認真對待,我建議暫時不要著急進攻新野,要多拍斥候探查附近的情況,在得到足夠的消息之前,不可輕舉妄動!”
諸葛亮點頭,“公瑾所言甚是,那曹操舉止反常,其背後必定有原因,在找到這個原因之前,我們確實不應該輕舉妄動。
主公,不如我們暫時就在新野城外安營紮寨,稍作休整,等到探明情況之後再做決定!”
劉備點頭,“孔明,你我之間,何須如此?我既然已經拜你為軍師,自然是一切都聽你的安排,就算是我,也要聽從你的號令!”
周瑜看到劉備和諸葛亮之間君臣相得,心裡頗為不爽。
看看人家諸葛亮的主公,再看看自己的主公……
真是讓人一言難儘啊。
如果孫權能有劉備一半的氣度就好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