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奪回長沙,關羽點齊兵馬兩萬,號五萬之眾東進,兵鋒直指益陽。周瑜向曹仁告急,並命周泰跋涉至上遊淺瀨駐守,以阻關羽渡河襲營。見淺瀨有兵駐守,關羽隻得改駐河岸,與周瑜對峙。
對峙數日,曹操率大軍進駐益陽,勝兵五萬。
大帳內,曹操心情愉悅,笑道:“長沙、桂陽二郡傳檄而下,南楚僅關羽一軍。子孝、公瑾,你二人領兵征戰有功,今孤專拜你二人為郡守。子孝為長沙太守,公瑾為南郡太守,以勵二位功績。”
“多謝丞相!”二將起身應命。
“今軍情何如?”曹操點了下周瑜,問道。
“稟丞相,南楚兵馬合約三、四萬之數。關羽倉促之下,征調兩萬兵馬迎戰。”周瑜拱手說道:“今劉備既被丞相囚禁,而關羽、張飛與之情意深厚。瑜以為不如勸降關、張,並將劉備遷至會稽,大修宮室,多賜美女珍寶,以驕劉備心智。”
“關、張為虎熊之將,二人如降,將其各置一方。使如瑜或子孝將軍統之出征,何愁關、張反複?時六郡不戰自降,楚人自順丞相!”
關、張二人驍勇在對陣陳袁時展露無疑,故周瑜對二人非常看重,希望能用劉備為質,以控製關、張二人。
“丞相,劉備素有野心,乃梟雄也。”
劉曄趨步出列,反對說道:“關、張與劉備情同手足,今關、張因劉備而降,豈會忠心於丞相?危難之時,必背丞相而走。故以曄之見,招降關、張可行,但是否舉用為將,宜當三思!”
“子揚所言差矣!”
周瑜強調說道:“中國俊傑如過江之鯽,東南偏安於一隅,生長於蘆葦之鄉,豈能與中國相比。丞相如欲與中國相抗,當廣攬俊傑。關、張為熊羆之將,東南寡有能與之匹敵者,豈能不收之為前驅!”
“丞相囚劉備而奪荊州,關、張必憤憤不平,今留之為將,危矣!”劉曄搖頭說道。
見劉、周二人對關、張二人處置問題上爭執,曹操問道:“子揚與公瑾有不同之見,今可詳細說之!”
劉曄微微拱手,說道:“稟丞相,據曄所知近情,關羽為人跋扈,出征前李嚴勸立劉封為質子,以便相據丞相。而關羽當眾責備李嚴,令其大失顏麵,並折辱劉封為螟蛉子。”
“故以曄之見,與其勸降關羽,不如招降李嚴,說服劉封。二人歸順丞相,如為內應。我軍忽而擊之,楚軍潰敗而降,關、張授首,何愁六郡不安?”
曹操捋須深思,思索劉曄與周瑜二人計策優劣。
周瑜是希望兵不血刃奪取荊州六郡,並驅使關、張二人為將。而劉曄計策不看好能收複關、張,而是欲勸李嚴、劉封二人歸降。李嚴作為劉備帳下軍師,都督荊州諸郡賦稅,其地位不亞於關羽。一旦李嚴投降,六郡官吏勢必順服。
今在曹操心中,他頗是眼饞關、張二人勇略,但卻也擔心關、張不臣服於他。因此如果考慮到政權穩定上,如能勸降李嚴最好,畢竟李嚴不掌兵權。
“嗯~”
曹操考慮良久,說道:“二君所言各有利弊,容孤思慮一番!”
“諾!”
及眾人趨步退下,曹操留下程昱,谘詢哪個計策更為適宜。
曹操說道:“關、張驍勇披靡,乃萬人敵。今下以劉備而逼降二將,何如?”
程昱捋須微思,說道:“關、張追隨劉備二十餘年,從北疆流離至瘴氣之地,未有背棄之事,可見三人情感真切。今丞相設計囚之,以劉備而製關、張是為妙計!”
“然仆觀劉備有雄才而甚眾心,不甘終為人下。今不殺之,必生餘孽之患,故留關、張二將,豈不以資劉備複起之故事?”
“丞相為外臣,劉備為宗將。天子若招恩劉備,豈不為國中之亂?”程昱問道。
聞言,曹操神情微變,他被程昱給出的最後一個理由給說服。
他挾天子而令諸侯,最擔心就是手下出現一支不受他支配的勢力,繼而依靠皇權威脅他。劉備雖被‘囚’於江東,但名義上卻是以迎親為由的羈留。
如果劉備與天子搭上線,而天子有意擺脫他的控製,選擇下詔冊封劉備。歸降他的關、張恐會直接倒向劉備,那麼就會產生一支不受他支配的軍隊,從而威脅到他的統治了。
畢竟權力是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天子之所以能成為天子,乃是天下人臣服於他。曹操之所以能把持朝政,不就是依靠效忠他的軍隊嗎?
“仲德所言有理!”
曹操長噓了口氣,說道:“劉備不甘人下,若招降關、張,二人恐難被孤所用。故今思來,子揚之計乃是上策。”
程昱說道:“話雖如此,但丞相不如依舊遣人勸降關羽。待關羽率兵歸順,便奪其兵馬,將其與劉備共囚於會稽。”
曹操說道:“那便需遣兩位使者,一人勸降關、張,一人勸降李嚴。”
說著,曹操考慮一番,說道:“魯肅外溫內剛,可讓魯肅以忠義勸關羽;蔣乾口舌伶俐,可以重名利以勸李嚴來降!”
“丞相英明!”
且不說曹操定下方略,遣人分彆招降關羽、李嚴。因腳程較近關係,魯肅率先見到關羽。
關羽得知曹操使者前來拜謁,遂在帳中兩側列下刀斧手,欲恐嚇魯肅。
魯肅在侍從的引領下,腰配漢劍,身著儒服,大步緩行,不被兩列目露凶光的刀斧手所嚇退。
關羽坐在馬紮上,橫刀擺於案幾上,目光冰冷。左右將校各按劍柄,眾皆憤憤不平。
“漢使魯肅奉曹丞相之命,拜謁關將軍!”
“嗬!”
關羽丹鳳眼挑豎,厲聲說道:“你主誆騙州牧赴江東而囚之,違背國家大義。今又興兵來奪國土,你安有顏麵見我,莫非欺我荊楚將士無人?”
魯肅不卑不亢,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今天下之土非將軍所有,乃是為漢家天子所有。劉使君赴吳迎親,受陛下相邀,滯留於江東,何來誆騙、囚禁之語?”
“至於興兵奪土,乃陛下冊封諸郡守前來赴任。而將軍據不受命,曹公方起兵馬迎戰。”
見魯肅巧舌如簧,關羽大怒說道:“顛倒是非,胡言亂語,莫欺我劍不利?”
說著,關羽抽出鞘中長劍,用力插入地裡。
“殺!”
刀斧手呼和了聲,充滿殺意的頓響,如是膽怯之人必會因聲音為畏懼。然魯肅膽氣粗壯,直視關羽想殺人的眼神。
“將軍殺我如殺雞,然卻難改大局!”魯肅冷靜說道。
關羽眼睛微眯,伸手止住左右的恐嚇,問道:“你今來者何意,還不速速說來?”
魯肅微微作揖,說道:“劉使君既在江東,關將軍何不聽候丞相差遣?今不從之,則使君前程難料!”
關羽冷笑說道:“何須彎彎繞繞,無非說欲借州牧被囚,欲逼羽率軍歸降曹操。”
魯肅說道:“天下二主並立,使君為漢室奔波多年。今在京師任職,享上卿富貴,不亦樂乎?將軍如歸順丞相,丞相欲拜將軍為大將。時將軍既能為漢室效力,又能不負兄弟之情,豈不美哉!”
關羽眼神淩冽,冷冷說道:“歸降之事莫說,荊楚基業為州牧一手所立,今曹操以奸詐手段謀奪,我豈會從命!”
“我有一言,勞先生回稟曹操!”
關羽沉聲說道:“我手上有精銳水師兩萬,尚能與貴軍相據。然二虎相鬥,必有一傷。今唐人在北窺探,故貴軍據不交還州牧,休怪讓唐軍得利了!”
“為表誠意,某願割湘水以東二郡與曹操,以換回劉使君。然曹公不同意,那便休怪某玉石俱焚了!”
關羽擲地有聲,向魯肅表明了態度。要麼用湘水以東二郡還回劉備,兩家繼續維持盟約;要麼他與曹操玉石俱焚,讓唐人白白得利。
經多日的思考,關羽終於找到破局之法,那便是賭曹操不敢在與他開戰的同時,再與北麵的張虞開戰。畢竟唐人一旦牽扯入局勢,勢必是奔著消滅東南政權。因此曹操為避免唐人加入戰場,那麼必須答應他的要求。
聞言,魯肅神情微動,他沒想到關羽竟敢抱著玉石俱焚的心態。
“使君忠於漢室,豈願見唐人得利?”魯肅緩和氣氛說道。
關羽從馬紮上而起,直白說道:“羽為漢室效力,非天下姓漢,乃與使君情同兄弟。今兄不能生還,漢室於我何加焉?”
張飛睜眼瞪眉,說道:“回去告訴曹賊,我家兄長不能歸來,兩軍玉石俱焚。反正我兄弟舍得荊楚,就看曹賊舍不舍得揚州!”
“湘水以東長沙、桂陽二郡割於曹公,而曹公送還使君,兩家盟約不改!”關羽說道:“其他言語,勿要多說。如是不從,那便玉石俱焚!”
魯肅本以為能逼關羽就範,沒想到反被關、張二人將了一軍,內心苦笑不已,說道:“將軍之意,肅當回稟丞相。”
“願曹公好自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