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暮漢昭唐 > 第二百九十四章合肥侯

第二百九十四章合肥侯(1 / 1)

推荐阅读:

七月,長安。

“蜀地捷報!”

廊道上,侍從手捧裝有巾帛的竹筒,小步快跑,奉人便言捷報之事。宮中侍從、禁軍無不側目,交頭接耳,好奇蜀地戰況。

“何事如此喧嘩?”

見庭外吵鬨,閉眼小憩的張虞語氣微沉,問道。

“稟陛下,因是蜀中有捷報傳至,故庭外值守侍從們慶賀!”張魯之子張富出殿不久,便興高采烈而歸,笑道:“昔滿督大破蜀人,而今時隔多日又有捷報傳至,臣恭喜陛下!”

“哦?”

張虞困意頓消,說道:“軍報何在,速速傳上!”

少許,侍郎袁渙持奉竹筒,與值守官吏齊入宮殿,施禮說道:“恭喜陛下,徐督傳軍報謁京,據候騎言乃是蜀人出降,今徐督特書信於陛下報捷。”

張虞拆開印泥,取出筒中的巾帛。便見徐晃在巾帛上,先是表明因高順偷渡陰平成功,並在涪城擊敗蜀軍,遂令蜀中人心騷亂,劍閣、閬中蜀軍與蜀中失去聯係。

接著,稱讚張虞居廟堂能料千裡之兵事,表示大軍之所以能降服蜀人,在於執行了張虞的用兵方略。今向張虞詢問後續事宜,如蜀軍兵馬的處置,孫權及孫氏族人的安排,及蜀中州郡官吏委任!

張虞合起巾帛,笑道:“天下紛亂十餘載,蜀中先後被劉焉、孫堅父子所據。今歸降中國,是為大喜之事,令國中官吏休沐一日,以為慶賀!”

說著,張虞看向侍從,說道:“傳丞相、尚書令、樞密使、計相四君進宮!”

“諾!”

趁著鐘繇、杜畿等人入宮之際,張虞向左右問道:“今蜀地初下,諸君可有見解?”

郭圖率先答話,說道:“稟陛下,蜀地四塞閉塞,大軍及蜀中降卒多達十五萬之眾,今以圖之見,當令徐晃、滿寵二督需還都,由餘下將校分鎮州郡,征討國中餘孽,是為國家安危之計!”

頓了頓,補充說道:“圖聞蜀中多有東州籍貫人士,今蜀中既安,不如儘遷外籍兵民歸鄉!”

“陛下,臣以為遷民之事不宜著急!”

侍郎袁渙出列說道:“東州民眾雖為外人,但在蜀中多時。夫民安土重遷,不可驟變,何況蜀中初下,人心浮動,難以逆動,宜順其意。及蜀中略安,可再遷東州民眾歸鄉,以樂蜀人之心!”

袁渙字曜卿,陳郡袁氏子弟,為司徒袁滂之子。天下初亂時。袁渙被孫堅征辟為屬吏,又被袁術征辟為官。時孫堅反叛袁術,袁術令袁渙寫信辱罵孫堅,袁渙因孫堅為故主,拒絕了袁術的請求。

袁術大怒,本欲將袁渙處死,但念袁渙與他為同姓,二家關係親厚,遂將其發配至豫州為官。

袁術兵敗覆沒,張遼兵下豫州,袁渙轉為張遼屬吏。因協助張遼安撫江淮之民有功,被舉薦至中央,今任侍郎鍍金,並方便張虞考核。

經幾月的了解,張虞對袁渙觀感甚好,相比諸多貴公子而言,袁渙個人比較講究,不行違背法度之事,且外柔內剛不宜屈伏,舉動必以禮。在執政理念上,袁渙手段偏柔,而非嚴刑峻法,故適宜出任新降之地的長吏。

張虞沉吟少許,說道:“曜卿所言有理,遷民不宜急切,今可先下令,準東州人自行歸鄉,官府授田畝於歸鄉者。及蜀中安穩,便依郭侍中之言,遷東州民眾,與蜀中桀驁之輩。”

“遵命!”

說著,張虞笑眯眯問道:“今蜀中初下,州郡急需長吏,不知曜卿欲往蜀中任職否?”

“願爾!”

張虞說道:“朕聞蜀中諸郡以蜀郡人口最為殷實,次之為廣漢郡。故今由卿出任蜀郡太守,以安蜀中人心。”

“拜謝陛下!”袁渙應道。

“善!”

談話間,鐘繇、荀攸、杜畿、庾嶷四人陸續至殿中,先向張虞慶賀行禮,方才入席歸坐。

望著上卿們,張虞咳嗽了聲,說道:“高順偷渡陰平,於涪城大破蜀軍。蜀人先後慘敗,人心惶恐,遂上疏求降。徐晃不敢妄自冊封,求問降人安置及益州安撫之方略,不知諸君之見如何?”

“稟陛下,孫權負隅頑抗,歸降之心不誠!”杜畿直腰說道:“今為節省食邑思慮,不如少封食邑,以為懲罰之意。”

劉和、張魯、呂布等歸降諸侯,張虞冊封食邑太多,導致國庫的賦稅減少了。為此鐘繇、杜畿都向張虞反饋過,而今孫權歸降,眾人皆不願冊封太多食邑。

“多少戶食邑適宜?”

“孫權至少為益州刺史,麾下兵將有數萬之眾,地方郡縣尚未悉數歸附。為平滅曹、劉思慮,可封千戶以上!”鐘繇說道:“或以免有薄待孫權之嫌,不妨再冊封孫策之子孫紹為侯,以安舊人之心。”

張虞惡趣味頓生,說道:“那便封孫權為合肥侯,食邑享八百戶;孫策子孫紹為淮陰侯,食邑享一千二百戶;孫匡為烏程侯,享食邑一千戶;孫翊為山陰侯,享食邑一千戶。四人受封千戶侯,足見我唐室之恩德。”

鐘繇考慮一番,說道:“蜀中基業為孫堅所創立,今各析千戶於四子,可令舊人信服。孫氏族人各封列侯,儘遷關中居住。餘者孫氏舊部可遷至關西,一為充實關西人口,二來令蜀中難生動蕩。”

“僅是孫權戶少,恐有薄待之感!”

“無礙!”

張虞不以為然,說道:“先遷孫氏族人,孫氏舊部稍後遷之。益州刺史責任重大,朕欲拜滿寵出任,令其清平巴蜀及南中諸郡。”

“另徐晃獻伐吳之策,朕以為可行。徐晃以為留兩萬關西兵馬於蜀中,再從巴蜀揀選兩萬精銳為用,水師兵馬兩萬,共六萬兵卒。令巴郡督造舟舸,兵精馬壯之際,兵分三路用兵。西路兵馬出江州,中路兵馬征荊楚,東路兵馬望江東。”

“三路南征吳楚,攸以為可行。然今江陵危急,需先退曹、劉聯軍,再議南征事宜”荀攸說道。

張虞眉頭微皺,問道:“今荊州軍況何如?”

“軍報今日剛至!”

荀攸說道:“曹、劉糾集眾兵,兵馬重圍江陵,酈將軍憂敵兵眾,不敢急圖,故屯兵於城北八十裡外,以免聯軍專心攻城!”

聞言,張虞心中略有不滿,深感酈嵩用兵愈發膽怯。

之前還有疑兵退袁紹的壯舉,如今或許是擔心兵敗,酈嵩打仗越來越謹慎。謹慎並非不可,但莫忘了他麾下有黃忠、呂布、張郃、趙雲、郝昭等將,另有賈詡為參謀,這些人哪個不是留名於史之輩?

拿著一手好牌,卻遲遲不敢南下,實在讓張虞無語。然轉念一想,賈詡尚未上疏,江陵未破,解圍之軍無礙,並非不能接受!

深思了下,張虞說道:“傳令於酈嵩,言巴蜀孫氏已降,曹、劉已無久留江北之必要,今可讓酈嵩率兵稍進!”

“諾!”

頓了頓,張虞回到巴蜀議題上,說道:“蜀中州郡長官由尚書令擬出名單,再由朕批複委任。滿寵為益州刺史,精選蜀中兵馬兩萬。關中兵馬兩萬由高順統領,今屯於閬中。郭淮為江州都督,領龍驤將軍,督辦舟舸,統水師兩萬。”

“南中諸郡偏遠,古來無歲不叛。今由張豐出任南中都督,王淩出任副都督。待時機成熟,看能否將南中諸郡合並為一州,以便京畿管轄久治。”

“諾!”

“諸卿可有補充之見?”張虞問道。

“陛下,蜀中初遭兵戈,今歲賦稅恐難征收,以畿之見,不如赦免巴蜀今歲賦稅,以來收買人心之用。”杜畿說道。

“人心浮動,諸事不順,可免賦稅一年!”張虞說道:“明歲偏遠郡縣可仍以舊稅征收,後年再行新稅。”

“那封賞之事?”

“此事由你等自理,稍後上呈於宮中便可!”張虞不願過問太多瑣事,說道:“如錢糧封賞不及時,可先支用蜀中錢糧,以犒勞南征大軍!”

“諾!”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