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二年,五月。
張楊南下為張虞運錢的同時,見雒陽馬價漲了一倍,還順手賣馬,賺了一筆錢。
酒舍外,張虞算是見到了一年多沒見的張楊。較前年相比,今時的張楊在衣著佩戴上都富貴了些,顯然自開市貿易之後,張楊從中賺得不少。
同行者還有郝昭、什翼,因二人離彆僅隔半年,什翼變化談算不上大,倒是郝昭身形比之前大了一圈。
幾人對案飲酒,聊著近來所發生之事。
對於張虞官拜縣令,張楊甚是開心,與張虞連續喝了好幾杯。
“自我張氏先祖坐法徙至雲中以來,世代為郡吏,屈居於邊塞。今傳至兄長與濟安之時,兄長為部都尉,濟安拜為縣令,我張氏或將興矣!”張楊邊喝酒,邊笑道。
張虞按下張楊倒酒的手,笑道:“叔父當少飲些,稍後還要至王府拜會。”
“對!”
張楊如夢初醒般,停下倒酒的動作,說道:“險些喝酒誤事,若酒醉見親家,當有失儀態!”
“快將酒撤走,免得誤飲!”
對於親家王氏,張氏上下甚是尊敬,生怕落了禮儀,讓人背地裡議論說王氏門楣卑微之語。
“叔父,家裡近來情況何如?”張虞問道。
張楊沉吟少許,說道:“因開邊互市之故,鮮卑胡民為得錢糧,常驅牛馬至參合塢買賣。我張氏得胡人牛馬,又轉賣於河北、河東,今商路已有兩條,每兩月往返一次,所賺錢財日漸豐富。”
“去年雖說中原大亂,但河東尚能買賣,且因馬匹緊缺之故,每次走商買賣,尚賺取二、三十萬。故從濟安離鄉至今,塢中情形越變越好,三部胡人日漸親和,塢民有奴仆幫襯,家家戶戶漸富。”
“兄長去年決意擴建參合塢,今時仍在修繕塢堡。若非濟安需錢買……”
張楊覺得話有所不妥,切換說道:“錢財之事,濟安倒不用擔心。今開邊互市,取草原之牛馬,以換取中原之錢貨,我張氏足以漸富。”
“倒是辛苦父親與叔父二人了!”
張虞關心問道:“不知父親身體與葳妹如何?”
“兄長依舊是腿腳不便,故其主持塢中事,而我在外奔走!”張楊笑了笑,說道:“至於葳兒,今歲初才會走路。”
張楊與其妻子曾生過一個男孩,但因不幸夭折。而在去年的時候,張楊妻子劉氏生了個女兒,取名為張葳。
張楊說道:“兄長擔心濟安上任縣令��左右無人可用,特讓伯道南下,以為幫襯濟安。若有需要,我可留下十餘騎與你。”
張虞看了下郝昭,笑道:“有伯道留下相助便可,十餘騎隨叔父歸鄉便好!”
“善!”
幾人聊了會天後,張楊在張虞的帶領下,前往王府拜會親家。因擔心讓王府麻煩,張楊婉拒了王晨留府的邀請,僅吃了頓飯便走。
出府前,張楊麵帶壞笑,偷偷摸摸地將酈素衣的信塞到張虞懷裡。
夜深之時,張虞拆開酈素衣寄來的書信,酈素衣在書信裡雖未談及對他的思念之情,但字句中儘懷思念。比如其在書信裡聊及往昔一同放羊牧馬的歡樂,或是聊到二人所做的甜蜜之事。
瀏覽下來,張虞同樣是思念佳人,微歎一聲,若不是為了今後亂世而做準備,其實在家鄉任職,算是一件美事,希望能早日與佳人見麵,也早能和王霽成婚。
“濟安,入睡否?”
聽得有人敲門,張虞趕忙收起酈素衣的書信,問道:“兄長,稍等片刻!”
說罷,張虞起身打開屋門,迎王晨入內。
“兄長深夜拜會,不知所為何事?”張虞問道。
王晨從懷裡取出信,笑道:“叔父知你受拜鄭縣令,不勝歡喜。今特來信一封,以為叮囑濟安之語!”
“有勞叔父與兄長費心!”張虞拱手說道。
王晨略有感慨,說道:“我當初受任郎官之時,因性情放肆,出了些差錯,故不得尚書令賞識,被委派至少府任職。而濟安雖說弱冠,但見識過人,勝我彼時多矣!”
說著,王晨思索少許,提醒道:“濟安以弱官之齡,出任縣令,雖說非凡。但欲從縣令往上升遷,以至入京師為官,除立功勳外,還需覓得貴人提拔。”
張虞無意隱瞞,說道:“明日之時,我欲登門拜會河南尹袁公路,袁術名望或雖不及袁紹,但其官職高於袁紹。且袁術城府不及袁紹,與之交際易也!”
“也罷!”
見張虞為了政治利益與袁術交好,王晨無意阻止,說道:“濟安既有盤算,兄不便多說。但以我觀之,袁紹非凡人,濟安不應得罪,有時還需與其往來!”
“諾!”張虞應道。
其實選擇多與袁術交好,還是出於對中前期利益的考量。袁紹看似名望崇高,但袁紹周圍已經聚集了太多人,形成了封閉的圈子,即便有好處,很多事也輪不到張虞。
但袁術不一樣,袁術名望弱於袁紹,但袁紹天然自帶豐厚的政治資源,連大將軍何進都要拉攏袁術。袁術周邊雖然圍繞了不少人,但彰顯出足夠的價值,袁術絕不吝嗇自己的政治資源。
例如孫堅攀附上袁術,從長沙太守到封烏程侯,以及後麵被袁術表舉為豫州刺史。
與王晨聊了幾句,王晨便打著哈欠回屋。
待王晨走後,張虞先給酈素衣回了封信,先報了下自己受拜鄭縣令的喜訊。之後同樣訴以衷情,讓酈素衣再好生等等,自己有空就會歸家。
針對酈素衣詢問酈嵩的消息,張虞簡單說了下酈嵩的情況。自酈嵩率騎留在王允身邊,因做事勤勉,為人謙遜,頗受王允的欣賞。
今汝南重起叛亂,王允親自帶兵征討,而酈嵩率騎卒從之。
至於王允托人送來的書信,倒沒什麼新奇,僅是叮囑張虞勿要因交錢上任,而心中產生不忿心態,為了賺回所付出的錢財,向縣中百姓剝削,需好生治理百姓。
張虞自是表立決心,向王允保證不會行違法亂紀之事。
兩封書信寫完,張虞便吹滅燈火,上榻入睡。
次日,張虞帶著湊夠了的四百萬錢,向西園繳納了費用。而西園的宦官回了一套官服,以及象征縣令的印綬,性價比不是一般的高。
四月二十六日,張楊在雒陽呆了兩三天,便告彆張虞,準備經河內歸鄉。而張虞登門拜會袁術,袁術因公務繁忙,僅抽空與張虞見了麵。
隨著上任的日子的逼近,張虞與董昭、袁秘、鐘繇、孫資四人多有相聚。
臨行之日,張虞向王蓋、王晨二人告彆,帶上郝昭、孟寧之、張豐三人,與鐘繇、袁秘、董昭相會洛水河畔。
洛水湯湯而流,自西南向東北注入黃河,河畔上樹木成蔭。
張、鐘、袁、董四人各有行李,今將各自奔赴。
袁秘頗有不舍,說道:“楊柳依依,將與諸君離彆。不知此次分手,何時能與三君再會!”
“會有機會!”
張虞抿了抿嘴,說道:“雖不知何時可以再見,但今後總有再見之時。”
董昭感觸而歎,說道:“昭希望能在雒陽,與三君再見。屆時共輔朝政,不亦樂乎!”
鐘繇笑道:“希望能如公仁所言,同在雒陽任職,休沐之際,能居市井飲酒作樂,此不失為件趣事。”
話雖這麼說,但幾人不由同歎了口氣,董昭這種想法僅能說願望而已,若按正常來說,他們會在天南海北任職,即便在朝廷任職,也很難說會長久。
農業社會不似工業社會,一切都過得很慢,眾人想要聚在一起,除了機遇,很難說主動聚會。
袁秘麵露羨慕,說道:“濟安與元常倒是離得近,閒暇之時尚能在長安同聚,不似我遠在山陽郡,公仁在冀州。”
聞言,張虞頓生惆悵之意,感歎道:“與君離彆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望諸君勉勵,今後自有再見之時。”
前世讀詩時,張虞很難領悟王勃這首詩,僅是將其背誦下上來。但今時自己置身為宦遊人,當真能領悟王勃與友人的分彆之情。因為這一彆,不知何時能再見,再聽到對方消息,更不知要到什麼時候。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念叨了下詩詞,袁秘不由笑道:“濟安何時有如此才學,竟能做出這般句子!”
“嗯~”
袁秘細品了下,問道:“不知首句與末句是何內容?”
張虞搖頭而笑,說道:“不知何人所做,某僅記得殘句。今時觸景生情,偶然想起。今用此語送彆二君,日後必有再見之日。”
“多謝濟安!”
“再會!”
“再會!”
四人拱手告辭,張虞、鐘繇二人驅車駕馬向西,而董昭、袁秘二人過橋向東。
《江左遺冊》:“初,神武帝於雒陽為郎官,常感才學粗淺,而與袁秘交友。而秘以神武帝救己之恩,遂與之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