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皇甫嵩平河北黃巾,殺所俘十餘萬黃巾,並壘屍骨為京觀,欲以此威懾天下不軌者。
朝廷拜皇甫嵩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裡侯,食邑八千戶。
同月,朱儁大破南陽黃巾,斬賊首,獲首萬餘級,所俘十萬黃巾,儘數赦之。
朝廷拜朱儁為右車騎將軍,加位特進,封錢塘侯,食邑五千戶。
天子劉宏改元中平,取意為‘漢室中興,天下昌平’,朝廷上下互相慶賀。
然而事實卻告訴眾人,他們慶祝的太早了。在朝廷下令改元過後的半個月,西北傳來令人震驚的消息。
先零羌與枹罕群寇宋建、王國二人,擁立了湟中義從出身的將領北宮伯玉、李文侯,斬護羌校尉泠征反叛。
督軍從事邊元、金城郡吏韓約二人被北宮伯玉所俘,在性命的威脅下,又因涉嫌斬殺金城太守陳懿,不得不與叛軍同流合汙。故邊元改名邊章,韓約改名韓遂,二人受北宮伯玉之命,執掌軍政之事。
時涼州刺史左昌因為十常侍門吏,見西北騷亂不安,深知自己沒才能料理,遂喪心病狂以籌備軍費為由,從中貪墨數千萬。
長史蓋勳發覺,言語力勸左昌出兵。左昌惱羞成怒之下,思得借刀殺人之策,便派蓋勳率兵駐守阿陽縣。有趣的是,韓遂、邊章二人竟破不了蓋勳駐守的阿陽縣,無奈之下唯有繞過阿陽縣,轉攻駐守冀縣的左昌。
而左昌素無才能,見城池被圍,急招蓋勳率兵回援。蓋勳不計仇恨,率兵回援左昌。
十二月,朝廷見左昌不僅不剿匪,反而還變本加厲貪汙軍費,漢靈帝震怒不已,本欲處以死刑,但因有張讓庇護,左昌由死刑改為免職,並委任趙忠所舉的扶風人宋梟出任涼州刺史。
同時為防萬一,朝廷命朱儁率大軍駐守雒陽,以免叛軍殺至關中。
宋梟上任涼州刺史後,為解決西北叛軍,竟離譜認為叛軍之所以反叛,實因涼州人少習儒學。故宋梟下令讓涼州家家戶戶抄學《孝經》,明白忠孝之道,從而效忠大漢。
當政令傳到雒陽,不僅是漢靈帝與朝堂眾臣被宋梟搞得哭笑不得,連十常侍都懷疑宋梟是不是智商有問題。
故朝堂上竟出現詭異的一幕,不論是宦官派係,還是士人派係,反應如出一轍,皆請求漢靈帝罷免宋梟,更替他人上任。
而如此抽象的政令,連同張虞在內的尚書台上下官吏亦是有所耳聞。
休沐之日,張虞趁著休息日子,與鐘繇、袁秘二人在雒陽酒舍裡相聚,討論著近月在尚書台所發生之事。
“宋梟仕官多年,曆任縣令、郡守等職,怎會頒布抄學《孝經》政令,竟敢奢望叛軍習儒而明忠義,以求不戰而屈人之兵?”張虞問道。
鐘繇搖頭而笑,說道:“或許宋梟無力料理涼州叛亂,故想出此策,以求朝廷因故將其免職。”
“非也!”
袁秘笑了笑,說道:“宋梟此人,我有所耳聞。少小讀經,但天資平平,因攀附宦官,得以進仕。雖曆任縣令、郡守,但素無功績。出任涼州刺史前,已在京師任閒職數年。”
張虞冷笑了下,說道:“左昌貪汙軍費,宋梟儒經治亂,拔用蟲豸治涼州,隴右民寇又怎會不反!”
在東漢呆得越久,張虞愈發覺得朝廷從上到下充滿了腐朽,很難想象身為封疆大吏不說心懷天下,但至少要對得起自己的責任。然一個一個官吏,不是想著貪汙,便是不乾人事。
當初自己評價王允,天下像他這樣的官吏太少,當時覺得自己虛偽,但見了這左昌、宋梟這兩個擬人生物,真覺得自己的話毫不誇張。
當初自己在潁川自以為東漢改革稅製,征收鹽鐵稅或許就能中興。從當下來看,自己實在太過天真了,彆說改革稅製了,連整理吏治弊病都費勁。
鐘繇無奈而歎,說道:“每人上任令長,皆需至西園繳費,故許多官吏上任不思治民,而是思求如何從地方拿回所繳財物。”
“如左昌雖貪汙軍費數千萬,但左昌為得涼州刺史,向宦官打點,以及向西園買官至少耗費上千萬。左昌上任之後,為彌補買官損失,必然會變本加厲貪墨。”
張虞微微頷首,感慨說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進仕為民者本就不多,今需交錢進仕反令虐民者日眾。”
“孔子曰,苛政猛於虎,蓋如此也!”
治民官上任需要向皇帝交錢,其本質就是將官位視為商品。既然官位都是商品,那麼行使購買官位後的權利,即便違法了,朝廷無法去審判,因為當官者交錢了。如左昌因貪汙被免官,也僅是被免官。
甚至治民官因為交錢,他們為了拿回自己從中失去的錢財,他們會變本加厲去掠奪百姓,以至於會將基層百姓壓榨乾淨。而百姓為了生存,自然會反抗暴政。
或許聽多了張虞對百姓的憐憫,鐘繇遲疑些許,問道:“不知濟安之誌?”
張虞沉吟少許,鄭重說道:“願天下太平,百姓安樂!”
鐘繇與袁秘對視了一眼,心懷敬佩說道:“濟安心懷黎民,繇不及君也!”
“濟安高誌,秘不及也!”袁秘舉酒說道。
鐘、袁二人出生世家子弟,雖少小習經學儒,但在人生追求上真沒有這麼崇高。如果張虞理想不假,這是讓二人自愧不如。
見二人這般神情,張虞連忙舉起酒,說道:“位卑言弱,癡人之語,二君聽笑便可!”
“非也!”
袁秘沉聲說道:“天下騷亂不停,唯有澄清天下之誌,方能令天下重安。濟安心有此誌,實因大壯之,豈能因位卑而羞!”
“多謝永寧寄語!”
“請!”
宴飲一番,酒意微熏時,三人就此告彆離去,相約明日在尚書台再會。
在張虞後腳離開雅間時,卻聽見前頭傳來一陣喧囂聲,聽著聲音格外耳熟。
上前幾步,張虞仔細一看,卻見熟人孫堅正與吳景、徐琨等幾人正入酒舍吃酒。
“濟安!”
“文台兄!”
孫堅眼尖,一眼瞄見張虞,快步上前,大笑說道:“自長社一彆,半年未見,不曾想在此與濟安相會。”
“濟安怎會在此?”
張虞很是熱情,摟住孫堅的肩膀,笑道:“我剛與友人宴飲一番,今正準備歸去。”
“文台隨朱將軍南下征伐黃巾,不知所獲戰功何如?”張虞問道。
“濟安,有所不知!”
孫堅感觸了聲,說道:“我隨諸將軍圍黃巾於宛城,其長達上一百多日,攻城慘烈異常。破城那日,我請命為先登,率部猛攻城牆,左右兄弟折損大半,方破了那宛城。”
“活下便好!”
張虞感歎說道:“君能立下功勳便好!”
“嗯!”
孫堅點了點頭,問道:“不知濟安近況如何?”
“受舉孝廉後,今在尚書台任郎官,明歲應會外放任職。”張虞說道。
“好啊!”
孫堅欣喜說道:“濟安年紀輕輕,便能有如此成就,今後前途未可知也!”
“文台兄何如?”
“因軍功幸進,又蒙朱將軍賞識,今暫拜軍司馬。”
孫堅壓低聲音,說道:“正月之後,或會動用大兵征討涼州叛軍,屆時我應該還會出征,聽聞將是皇甫將軍率兵,濟安如欲立功,看能否從軍隨行!”
張虞笑了笑,含糊說道:“屆時看台閣分配,虞為小吏,尚不知詳情。”
在張虞記憶中,涼州這股叛軍可沒那麼好解決,似乎一直折騰到漢靈帝去世,甚至在這幾年裡反反複複,連張溫、董卓都相繼出馬,首次出征怕沒那麼好解決。
“善!”
孫堅能向張虞透露出征情報,則是完全看在張虞救他份上,今張虞無意隨行,孫堅自然不會強求。
“濟安,此乃幽州遼西郡人韓當,韓義公,我於軍中相識豪傑,其人善射。”孫堅向張虞引薦新入夥的韓當,說道。
“義公,此乃我救命恩人張濟安,端有一手好射術!”
“見過韓君!”
“拜見張君!”
望著言行局促的韓當,張虞想起了今在王允左右的程普,也不知程普、酈嵩二人情況如何。
又與眾人聊了幾句,張虞婉拒了孫堅宴飲的邀請,獨自晃晃悠悠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