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 > 第九十八章 下西河九日功還

第九十八章 下西河九日功還(1 / 1)

推荐阅读:

林慮山,本名隆慮山,後因避諱東漢殤帝劉隆諱,改名林慮。隆,有盛大之意;林,引申有眾多紛繁之意,兩個字的字意有相通之處。早在兩漢,林慮還叫隆慮時,此地就置有鐵官。開采至今,山中的鐵猶未采儘。——事實上,即使李善道來的那個時代,這個地方依然產鐵。

王德仁儘管“不見兔子不撒鷹”,沒見到李善道送去的糧食前,他不肯就給李善道送鐵,但在糧食給他送到、又聞李善道新編伍部曲兩三萬眾之後,他還是算是不錯,乾了件說得過去的事,即是隨著這頭批鐵的運來,他還把本是隋在林慮鐵官的工匠,給李善道押送來了些。

押送來的不很多,也有十餘人。

這十餘人不是一般的冶鐵工匠,俱是會打造兵器的,甚至其中還有幾人會打造鎧甲、製槊。

押送到時,這十餘人蓬頭垢麵,瘦骨嶙峋,亦不知在王德仁手底下吃了多少的苦頭。

李善道專門召見了他們一下。他們當時一個個的,頭不敢抬,話不敢說,伏拜在地,唯唯諾諾而已。李善道好言好語,甚是撫慰,賞給他們每人了新衣服幾套,財貨若乾,知道了他們中一些,有家眷同行,即又令在縣中,給他們置辦宅院;並且當著他們的麵,命令王宣德,務必要善待優撫他們和他們的家眷。由此收得了這十餘人的人心,令此十餘人感恩涕零。

於今,正式冶鐵、打造兵器開始了,這十餘人與匠營中的冶鐵老師傅們一起,都已成為骨乾。

所謂“冶鐵老師傅”,王宣德奉令組建的這個匠營,所招募之人,並不全是鐵匠,製衣、編製、木匠、泥瓦匠、金銀匠等等,都有。各類匠人合在一處,總計得有個四五百人。

其中,具體到冶鐵、打造兵器方麵的,約近百人。

也所以,這片高地北邊,住宅區內供用為住宅的茅屋,現隻搭建了百十間。

——準確點說,其實這片高地,不能以“匠營所在之處”來形容,更準確點的定義,應該是:這片高地係是“匠營中的冶鐵分營”的所在之處。

隻新兵,這次就編伍了兩萬人,大部分的新兵,現都還沒正經的兵器,這麼多的兵器需求,僅才百十人的鐵匠,肯定不太夠用。但萬事開頭難嘛,隻要先把“兵工廠”的架子搭起來,匠人,隨後可以慢慢補充,既可以再招募,也可以從饑民中選學徒。且也不必多說。

過了警戒線,上到高地。

來到南邊的冶煉區。

時當六月底,——這是陰曆,按後世西曆,七月底了,正熱的時候,本即汗水涔涔,剛步入冶煉區,還沒進到冶室中,不知是錯覺,還是真的,李善道等隻覺越發得熱了,好像連風裡都帶著火,迎麵吹來,整個人如是被包裹在了火熱中,汗珠順著鬢角,不住地往下流。

王宣德在前引路,引李善道等到了近處的一個冶室外。

門大開著,李善道等往內視之。

冶室麵積不小,大而且高,室內分布著兩座橢圓形的高大鑄爐,爐邊各有用以鼓風的設備。此時,正有十幾個匠人分作兩部,一部分在監督爐中鐵的冶煉情況,一部分在奮力鼓風加溫。

不用進到冶室中,就已能感覺到冶室的高溫環境。

那十幾個匠人,皆是光著膀子,隻穿個犢鼻褲,皮膚都被烤得黑紅,須發卷曲,汗如雨下。

覺著室內的空氣,就像是火苗似的,從內撲出,燎燒眉眼,從護在李善道身側的焦彥郎下意識地在眼前揮了下手,似乎這樣就能把熱空氣揮走也似,他說道:“賊廝鳥!這般熱!王四郎,怎的不在野地冶煉?還在室內冶煉個甚?把這爐子建在野地,最起碼不就沒這麼熱了?”

王宣德說道:“建在室外,涼快是能涼快些,可如果下雨呢?冬天下雪呢?”

焦彥郎啞然,拍了下額頭,說道:“倒是沒想到這兒!”瞧著冶室內那十幾個匠人的辛苦模樣,說道,“俺瞧他們,比俺在家時,頂著日頭種地還要受罪啊!”

不止按照李善道的要求,如期將匠營組成,並在這片高地上,建好了冶煉的場所,而且從李善道到後的表情來看,李善道對此應該亦是比較滿意,王宣德心情比較放鬆,他笑道:“十三郎,其實這個冶區,若你來管的話,比俺更合適。要不俺就請二郎,改令你主掌此處?”

“你這話怎麼說?”

王宣德笑道:“不聞‘燒焦’、‘燒焦’?十三郎,你姓甚麼?你來掌此處,豈不正合你姓!”

焦彥郎乃知他在說笑,大怒說道:“入你娘娘,你才燒焦!”

也就他們這元從十三人,才敢在李善道麵前開這類玩笑,出言罵人。

王宣德笑道:“說笑而已,十三郎,生甚麼氣?自你做了二郎的親衛都督,俺看你的脾氣,越來越大了。高儀同莫說此前為二郎親衛時,就是於下,已貴為儀同,也不見有你這等脾氣。”

——武陽郡一戰下來,李善道、劉黑闥、趙君德的部將,得封賞者頗眾。高延霸、高曦等少數人得了“儀同三司”的封拜。儀同三司等官,如前所述,楊廣把這一套都已給廢止了,卻依楊堅時期的舊製,“儀同三司”是正五品,其下為散號將軍,散號將軍是“以加泛授”,得之不難,儀同三司以上,是“以酬勤勞”,須有一定的功勞,才會授給,想得之就比較難了。之前,高延霸、高曦等被授封的悉是散號將軍,而今,得了“儀同三司”,確是可稱為貴了。

“匠人在冶室內辛勞鑄冶,你們不要在外說笑。”李善道微蹙眉頭,止住了他倆的說笑鬨騰。

王宣德趕緊收起笑臉,躬身應道:“是。”

“四郎,匠人很辛苦,你一定得保障好他們的生活。飲食、日用,不許克扣;每月工錢,也要足量給之。若被我知道,你竟敢盤剝匠人,我可是軍法無情!”

王宣德保證說道:“郎君放心吧!一個錢,俺也不敢克扣。”

冶區又分成了兩片。

一片是冶煉,就是現在這個位置。

西為兌澤,屬金,另一片是打造兵器的區域,位置在靠西一點。

巡視過了冶煉區,在王宣德等的隨從下,李善道又去巡視打造兵器的區域。

王德仁這次給送來的鐵,有鐵礦石,也有得自林慮鐵官的已經鍛煉好的鐵,是以,兵器之打造,現也已開始,不必再等冶煉區把鐵冶出來。

兵器打造,也是在室內。室內亦是烈火騰騰的爐子,一樣的熱氣逼人。每個室內,各有匠人十人,給他們打下手的小匠、學徒等若乾。叮叮當當、劈劈啪啪的聲響,不絕於耳。因太過投入,——打造兵器也必須得全神貫注才成,這些匠人連李善道的到來都沒有注意到。

李善道亦不打擾他們,細細地巡視了一圈,令王宣德取了剛打造出來的橫刀、長矛各一,叫焦彥郎拿著,便不再多留,下高地,回城而去。

回城路上,李善道再三交代王宣德。

一個是匠人的生活待遇,一個是學徒的招募,命令王宣德務必要將這兩件事著重辦好。

王宣德應諾不提。

……

出城、巡視、回城,半天時間。

冒著大太陽,熱得不輕,馳馬山路,土亦吃了不少,但李善道心情愉悅。

今天是匠營開冶、開造兵器的頭一天,必須得承認,現在的規模還比較小,每日能夠造出的兵器不會太多,但隻要堅持下去,一段時日過後,可以料見得到,當一批批的學徒學成,匠人的規模就會得以足夠的擴大,則到那時,隻要鐵的供給能跟得上,兵器就不用愁了。

“李密領著大軍,在洛陽打仗,翟讓組建的匠營,不知還沒有正常運轉?給徐世績去封書信,問他討要些得力的匠人過來?”李善道琢磨想道,但旋即,他就否定了自己的這個念頭,“洛陽那廂苦戰不已,我未參戰也就罷了,不好再於此際,在匠人這種‘小事’上去書信。”

入進城中,快到將軍府時,前頭開路的親兵,略微停了一下。

因為停的時間短,心裡又在琢磨事兒,李善道也就沒怎麼注意。

於前、後百餘騎親兵,王宣德、杜正倫等一乾吏員的簇擁下,李善道馳馬進了將軍府。

卻是停在府門外街上的一輛輜車,當李善道威風凜凜地經過之時,那偷偷掀開車簾,朝外悄窺他的王嬌嬌,李善道分毫未有瞧見。

已過午時,李善道覺得餓了,回到將軍府,吩咐王宣德等各回官廨,下了馬,自往後宅。

焦彥郎挾著從匠營帶回來的橫刀、矛,跟在他的後頭。

步入後宅院中,一眼看見,穿著綠裙的裹兒,正指揮幾個捧著食盒的小婢,往廚下去。

“裹兒,你這是在作甚?”

裹兒扭頭,看見是李善道回來了,忙迎上前,嬌滴滴地行了個禮,說道:“郎君,王家小娘子剛來了,給郎君獻上了一些吃食。賤婢估摸著郎君當是快回來了,便叫她們拿去廚下熱熱。”

“王家小娘子?”

裹兒嘟起紅唇,答道:“是呀,郎君。”

“什麼吃食?”

裹兒便叫那幾個小婢,先把王嬌嬌送來的吃食端來,呈與李善道看。

李善道正待來看,院外腳步匆匆,兩人一前一後奔進院中。

轉頭去看,奔進來的是楊粉堆和康三藏。

“什麼事,慌慌亂亂的?”

楊粉堆抹了下汗水,將一道急報呈上,說道:“二郎不是令俺,隻要是有關洛陽和晉陽的消息,不論是何時得之,都要第一時間呈與二郎麼?”

康三藏卻不擦汗,任汗流下,點頭哈腰,諂笑說道:“是呀,是呀。”

“洛陽的消息,還是晉陽的消息?”

楊粉堆稟道:“稟二郎,晉陽的消息,剛剛送到。”

急報內容不多,幾句話,李善道很快看罷。

看了之後,他嘿然無語。

焦彥郎問道:“二郎,啥事?唐公又乾什麼大事了?”

“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嘿嘿,初出茅廬第一功啊。”

焦彥郎莫名其妙,問道:“二郎,你在說什麼?”

“唐公的長子建成、次子世民,將兵擊西河郡,五日而下;從出兵到還晉陽,往返九日。”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