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 第2051章 每朝挖一坑,坑坑不一樣

第2051章 每朝挖一坑,坑坑不一樣(1 / 1)

推荐阅读:

傷朝廷臉麵?

多麼小眾的詞兒,倒是引起了崇禎的興趣。

崇禎輕聲道:“畢愛卿,都談到這個地步,沒什麼不能說的,細說說吧!”

“是!”

畢自嚴一拱手,繼續道:“陛下,從神宗年間到陛下登基,朝廷多次向民間借銀子以應對財政空虛,都沒有償還,一共……六次。

第一次,萬曆二十年到萬曆二十七年間,朝廷為抗倭援朝戰爭,先後向民間多次借銀子,以江春家族為代表的鹽商,以潘氏、孫氏為代表的蘇州絲織業巨賈,總額高達兩百萬兩。

承諾以‘鹽引’補償,但實際支付不足三成。

第二次,萬曆二十七年,寧夏哱拜叛亂,朝廷又從以汪道昆家族為主的徽州鹽商和以平陽府衛氏、曲沃王氏為首的山西典當商借款一百二十萬兩。

承諾以兩淮鹽引抵償,實際兌付依舊不足三成。

第三次,萬曆三十四年,三大殿火災重建,國庫空虛,又從孫隆等蘇州絲織業巨賈和以林宏仲為首的廣州外貿商借款八十萬兩。

承諾增加生絲出口配額,實際支付不足五成。

第四次,萬曆四十四年,遼東戰事緊急,朝廷又向晉商借銀,每戶借銀五到十萬兩,合計六十萬兩。

承諾以‘邊貿特許權’抵債,但實際上開放程度遠低於承諾。

第五次天啟六年,魏忠賢遼餉借貸,以鬆江徐階家族後裔的江南棉布商和李旦集團的浙江海商,借款高達一百二十萬兩,如今也並未歸還。

同時,又從以大同李姓、宣府張姓的山陝糧商和運河漕幫借款五十萬兩,以九邊屯田收成抵押。

但邊軍軍餉和糧草都嚴重不足,怎麼可能給這兩者,如今更是分文未付。

六次總計借銀子六百三十萬兩,實際償還不足兩百萬兩,欠四百三十萬兩。”

嘶……

此話一出,眾人皆是倒吸了口涼氣,而後紛紛看向畢自嚴,眼中滿是詢問之色。

畢竟這群人都是皇帝登基之後才被召回來的,基本上都在萬曆中後期和天啟初被罷官的,要麼外放出去的。

且這種事情朝廷不可能大張旗鼓,不知道也是很正常的。

諸如袁可立,從萬曆二十三年罷官,到泰昌元年一直賦閒在家,朝廷倒是幾次征召,均以身體不適推脫不從。

見眾人看向自己的目光,畢自嚴苦笑了一下看向皇帝:“的確是如此,若非因推動商事發展,臣清查神宗朝以來的賦役黃冊,也不會發現這六次的借款。

關鍵的是,這些借款並不是直接記錄在賦役黃冊裡的,而是進了內帑,隻是幾份借據而已。”

崇禎臉色有些難看,萬曆二十年到現在已經四十餘年了,當時經手和和知情人估計大半都死了,其餘的要麼被罷官了,要麼就是歸隱,肯定都是閉口不談的。

“王八蛋,簡直是混賬!”

“不想管事,你他媽的當什麼皇帝,讓給你那個做夢都想當皇帝的潞王朱翊鏐不好嗎?”

“一個皇帝當成這個鳥樣子就算了,從民間借銀子也就算了,畢竟總有周轉不了的時候,但是你他媽的倒是還呀,還不起,借什麼借?”

“真他媽的是個奇葩,這樣的大明不滅亡真是沒天理了。”

……

崇禎在心中將萬曆罵的狗血淋頭,哪怕這個人是他爺爺,他也是照罵。

哪怕是他那個便宜的叔爺爺潞王也是跋扈囂張、瘋狂斂財、荒淫無度的混賬東西,但估摸著也比他這個更加混賬的幾十年不上朝的爺爺要靠譜一些。

這一次他是真的破防了,他在後麵縫縫補補,努力挽救,結果發現有人在幾十年前就挖了好多坑,差點就將他給埋了。

若非是畢自嚴查賦役黃冊,朝廷又推出國債,這事兒又被爆出來,朝廷的臉麵將徹底的沒了,自己辛辛苦苦經營的威嚴也要打個骨折了。

想通過國債將商人、百姓們與朝廷綁在一起的想法是徹底的沒希望了。

整個大明朝,每一朝皇帝都給後代挖個坑,坑坑不一樣,真他媽的絕了。

突然間,崇禎心中猛地一驚,看向王承恩:“立刻傳李若漣來見朕!”

而後又看向畢自嚴:“畢愛卿,你剛剛說的第四項是從晉商借的?具體是哪幾家?”

“回陛下,就是被朝廷徹查的那幾家!”

崇禎臉色陰冷,朝著門外喊道:“方軍!”

門外的方軍立刻就進了冬暖閣,不待行禮便聽見皇帝道:“畢愛卿,告訴方軍那幾張借據在哪裡,讓他立刻取過來!”

“臣遵旨!”

畢自嚴回應了一聲,而後向方軍低聲說了幾句,方軍臉色肅然,朝著崇禎一躬身緩緩退出東暖閣,而後急促的腳步聲快速離去。

待腳步聲消失後,整個東暖閣中的所有人臉色都變了。

晉商通敵建奴,怎麼通的?

是從邊關運輸貨物。

而從這個借款中的承諾就是以邊關貿易特許權,這豈不是說晉商通敵是因為朝廷開放了這個口子?讓晉商有了冒險的機會?

到底是晉商因為被借款了導致壓力極大而被迫通敵賺取利潤,還是朝廷的這個承諾給了他們機會?

或者說晉商通敵是朝廷就知道的?

是皇帝一人知道,還是說幾個經手的大臣都知道?

如果說這是朝廷默許的,這就是他媽的天大的笑話,等於說建奴的壯大就是朝廷自己給推出來的。

大明的滅亡就是朝廷一手造成的。

思索間,王承恩的聲音響起:“陛下,李指揮使到了!”

“傳!”

幾息之後,李若漣進了東暖閣:“參見陛下!”

“畢愛卿,將朝廷借銀的事兒給李愛卿講一遍!”

“是!”

畢自嚴回應了一聲,而後立刻快速的將事情前後給講了一遍,聽得李若漣是眉頭直皺。

朝廷借銀子這事兒他是真不知道,尤其是萬曆朝的前幾次借銀子,他都還沒有出生,哪怕是天啟朝的借銀,他也隻是個百戶而已,這種事情怎麼會讓他知曉。

不待他細想,崇禎就出聲問道:“李愛卿,當年錦衣衛負責徹查晉商的案子,口供中有沒有朝廷從他們幾家借銀子的事兒?”

“晉商?朝廷借銀子?”

李若漣心中一驚,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立刻道:“陛下,臣可以確認口供之上絕對沒有這個事兒。”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