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 第2015章 財政赤字,國庫空虛

第2015章 財政赤字,國庫空虛(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第三個預警數據,就是財政赤字率。”

群臣眉頭再次皺了起來。

財政他們懂,赤字他們也懂,紅色的字嘛。

但這兩者結合在一起,他們就有些搞不明白具體的含義了。

可他們知道,凡是涉及到財政問題的,那絕對不是小問題。

“財政赤字等於財政收入減去財政收入,當收入大於支出的時候代表著國庫盈餘,收入和支出一樣時,代表著平衡,收入不抵支出的時候,就代表著赤字。

換句話說就是國庫空虛、財政缺口。

那麼,朕想問問諸位,我們有沒有虧空的時候?表現形式是什麼?”

身為戶部尚書的畢自嚴立刻回應道:“回陛下,諸如無法支付軍餉、賑災款項或官員俸祿等。”

“很好!”

崇禎點了點頭,繼續問道:“出現這些情況會產生哪些後果。”

“拖欠軍餉:唐末黃巢之變,《舊唐書·僖宗紀》記載‘潼關守軍連續11個月未發餉’,戍卒王仙芝販私鹽維生,繼而導致聚眾起義,

唐僖宗廣明元年(公元880年),長安陷落時,神策軍因‘饑不得食‘’倒戈。

官員俸祿:《後漢書·桓帝紀》記載,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因國庫空虛‘減百官俸祿四成’,靈帝公開賣官,三公標價一千萬錢,

官員通過‘部曲’剝削彌補收入,黃巾起義時,州郡官員多擁兵自保不赴國難。

無力賑災,北宋熙寧七年(1074年)河北大旱,常平倉存糧僅夠三州十五日賑濟,被迫挪用青苗錢本息八十萬貫,

以至於三十萬流民湧入京都,催生《流民圖》事件致王安石首次罷相。

《後漢書·靈帝紀》記載,東漢光和四年到六年(183年),華北連續三年大旱,朝廷無力賑災,冀州出現‘人相食’,張角以‘免災治病’聚眾數十萬,波及八州二十八郡。

雖然朝廷剿滅了張角領導的黃巾軍,但自此東漢政權實際瓦解,開啟三國分裂序幕。”

第(1/3)頁

第(2/3)頁

說到這裡,畢自嚴猶豫了片刻,低聲道:“陛下登基時西北民變,就是因為大災之下國庫空虛,無力賑災導致的。

若非是陛下登基以強勢手段震懾加上還地於民、借糧賑災,估計這會兒西北民變已經席卷西北了。”

群臣也是渾身一哆嗦,眼中滿是歎息之色。

說真的,當時皇帝說要從富商士紳借糧賑災時,當時的那批大臣都說這麼做朝廷的臉麵和威嚴都沒有了,可皇帝卻說百姓都餓死了、造反了,臉麵早就沒有了。

隻要能安撫民變,臉麵不臉麵的所謂,隻要安定了才能想以後的事兒。

他們不知道的是,若非是皇帝登基,局勢進一步惡化,加上遼東的建奴欺壓,加征三餉,徹底的引燃了西北,西北的那次民變是真的席卷了西北,最終攻破北京城。

曆史上的崇禎皇帝上吊自殺身亡,大明滅亡。

崇禎不知道群臣在想什麼,繼續問道:“麵對這種情況,朝廷怎麼做?”

“方法很多,諸如鑄錢、加賦稅、抄家等等,諸如漢武帝時期,因連年征戰和大興土木,導致國庫耗儘,不得不加征稅收以填補財政缺口。”

“後果呢?”

“鑄錢,如果是銅錢,貨幣購買力下降,物價上漲,出現通貨膨脹現象。這會使百姓的生活成本增加,生活質量下降‌。

如果是紙幣,市場混亂,經濟崩潰‌,錢不值錢,失去百姓信任。

加賦稅,會出現經濟負擔加重、社會動蕩和農民起義‌,諸如秦始皇強征賦稅、實行苛法,最終導致農民起義,秦朝滅亡‌;

漢朝實行了輕徭薄賦的政策,但由於人頭稅繁重和其他苛捐雜稅,百姓生活依然困苦,社會動蕩不安‌。

抄家,大量的非正常理由的抄家,會引發社會動蕩,人人自危,以至於出現聯合反撲的現象,諸如漢武帝的算緡、宋徽宗采取的花石綱等都算是變相的剝奪商人家產等。”

崇禎點了點頭,心緒飄蕩著。

曆史上的崇禎時期,因為遼東戰事吃緊,國庫空虛,餉銀不夠,發生了好幾次的兵變。

崇禎元年七月二十日,薊鎮因欠餉兵變,二十五日寧遠兵變,巡撫畢自肅因此在八月初八日自縊。

十月初二日,錦州因缺餉效仿寧遠進行兵變,十二月固原兵變。

第(2/3)頁

第(3/3)頁

因為缺餉,一年四次兵變,在華夏王朝史上都是頭一份。

最終隻能加征三餉,大明百姓壓力極大,雖然暫時解決了缺餉,可引發了惡果,民變四起,西北之地到處烽火。

“相對於其他王朝的鑄錢、抄家、加賦稅,本朝的手段就更多了,更快捷了。”

崇禎淡淡的說了一句,看向畢自嚴:“畢愛卿,你知道是什麼嗎?”

“知道!”

麵對皇帝的詢問,畢自嚴過了好一會兒才回應了一句,聲音低沉:“陛下登基之後,各種政令實施,大明由衰轉興,繼而興盛。

毫不誇張的說,隻要能保持住,大明至少一兩百年內不可能出現國庫空虛的情況。”

可一旦出現了,朝廷若是用了陛下所說的那種方法,快則三五年,慢則十餘年,大明必將滅亡。”

群臣渾身一震,皆是震驚的看向畢自嚴。

皇帝和這位戶部尚書之間的對話猶如猜謎語一樣,他們似乎聽懂了,但又似乎什麼都沒有把握住。

如今大明所有疆域內的耕地是十五億畝以上,等大災之後,或許還能開荒,總得能達到二十億畝,單單是田畝賦稅每年都有八千萬石。

商稅那就更可怕了,覆蓋印度半島、東非、西非、歐洲、北美、南美等等諸國,且是搶占了先機占據主導地位的情況下,

隻要軍事實力跟的上,每年至少能產生兩三億兩白銀的商稅。

再加上皇家銀行、供銷社、幾大研究院的專利等等,每年三億五千萬兩都是輕輕鬆鬆,龐大的賦稅能應對任何突發情況。

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後繼之君亂搞,軍事實力不夠,短時間內整體稅收就能縮減八成以上,到那時問題就凸顯了。

在眾人驚疑不定的神色中,畢自嚴緩緩道:“大明皇家銀行。”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