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 第1993章 與民爭利,寧錯殺勿放過

第1993章 與民爭利,寧錯殺勿放過(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所有有官職在身的或直係親屬都不得成為銀股、身股、在職股的持有者,換句話說,他們都不能經商。”

張子興緩緩的說了一句,臉色無比的嚴肅。

也是他進入戶部衙門以來最為凝重的一句話。

眾人臉色也嚴肅了起來。

漢至唐代,有明令禁止官員及其嫡係經商,但總體呈現名義禁止、實際默許、階段性嚴打的特點。

《漢律》規定官員不得“與民爭利”,禁止經商,尤其是鹽鐵等暴利行業,《唐律疏議》明確官員不得在轄區內買賣貨物,違者免官。

宋朝允許官員投資,但不得直接經營,明律規定官員及子孫不得經商,違者杖六十。

實際情況是官員常通過親屬、奴仆代持商業資產。

為什麼屢禁不止,因為親屬、仆人代持難以查證,且官員俸祿不足養家,迫使尋租。

王安石這位傑出的改革人物變法曾試圖整頓但失敗,足可見其難度。

為什麼禁止官員和嫡係經商,原因有三點:

一是利益的輸送,官員若直接或通過親屬經商,可能利用行政審批、借款、采買等公權力為自家工坊謀利;

二是官員掌握政策內幕信息,提前布局和套現,諸如之前推出的蒸汽機商船、開海運和海貿等等。

在寧遠互市的時候商人雲集,即便是皇帝親自宣布開海貿了,但商人們依舊觀望,最後蒸汽機試航了才引起了轟動,在這之前依舊有不少人決定訂購了。

若是有人知道內幕,在蒸汽機商船試航時傾儘家產購買商船,至此一次就直接成為巨賈。

再例如今天剛剛討論的集體工坊的模式,將二大爺三姨母七大姑八大姨的集中起來,然後成立集體工坊,短期內就能雄霸一州府之地。

這兩者都是提前布局,而套現就很多了,無論是之前商事上正常占有的銀股、還是今後集體工坊的銀股、身股和在職股,以及自己開工坊的提前轉移、關閉等等,都能套現,避免損失。

三是偷稅漏稅,即便是紅契也可以出現陰陽合同,且比普通的商人更容易操作。

普通商人弄陰陽合同,時候有一方耍賴,也隻能私下裡,因為偷稅漏稅是重罪,搞不好是要殺頭的。

第(1/3)頁

第(2/3)頁

可有權利背景的就能有規避的空間,合作方敢耍賴嗎?

一拍兩散、兩敗俱傷或許可以,但既然能活著乾嘛要找死?

四則是維護市場的公平,權利背景的商號容易獲得皇家銀行的借款、朝廷的采買訂單,導致普通工坊生存空間被壓縮。

如果說前麵三點是出於公心,那麼第四點就是私心了。

一個擁有權利背景的集體工坊和一個普通百姓聯合的集體工坊,在質量差不多,價格相差無幾的情況下,換作你是商人你會選擇與哪個合作?

隻要商人腦子沒問題,那肯定選擇權利背景的,因為有這個背景在從運輸到出口、銷售等等都會有很多的便利性。

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大家都是官員,雖然不再同一地,但都是同僚。

看著眾人的神色,張子興沉聲道:“其實這事兒也沒有那麼難,甭管他們找人代持不代持,但他們的俸祿就那麼多,

超出了他們俸祿之外的享受,諸如首飾、古玩字畫、吃穿用度等等就是有問題的。

一個縣令月俸祿之前是七石半,現在進行了調整以及縣自留田,也就是十二兩左右,

家中若是出現了數十兩的古玩字畫、黃金首飾、置辦房屋等等,這就是有問題了,順著查一查就知道了。

如果沒有這些問題,那就是賺了銀子不敢花,既然這樣為什麼要承擔被查到輕則罷官重則抄家砍頭的風險?

在這件事兒上,在下希望朝廷能重視起來。”

“這一點你大可放心,商事事關大明的基業,我們一定會重視再重視的。”

一直沉默的畢自嚴出聲,眼中帶著絲絲殺氣:“本官的態度是寧錯殺勿放過!”

“畢尚書的話在下相信!”

“嗯!”

畢自嚴擺了擺手,而後沉聲道:“張掌櫃的,你提的集體工坊是準備讓朝廷硬性推廣,還是說讓民間自己來做?”

“在下的想法是讓民間自己來做,甚至說在下提的這種朝廷不需要公布出來!”

第(2/3)頁

第(3/3)頁

很顯然,張子興對這個問題已經考慮過了,直接給出了答複。

“這種事情無論朝廷怎麼做,都不會得到好名聲的,因為在銀股持有人看來身股和在職股是在剝奪他們應得的利益。

可如果不設立身股和在職股一定會固化,絕對走不遠的。

而且也不一定非要采用身股和在職股的做法,還有在下在信中提到的一些關於工匠月錢的做法,諸如季度獎、半年獎、年終獎等等。

銀股的持有人可以是一兩百個百姓,也可以是一個商人出資組建,沒有固定模式,我們的目的是讓工匠們能獲得更多的工錢。

大明的市場何其大,能人輩出,在下提的集體工坊不一定是最好的,也不一定一直適應商事的發展,待到商事全麵展開的時候,這種集體方式就不適合了。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商事需要的是多樣性,百姓和商人們都有各自的選擇,這其中包含了風險、利益的平衡,交由他們自行選擇就是了。

在下的想法是朝廷暗中找一些人按照集體工坊的想法來實施,皇家銀行、大明供銷社、邊關互市、退役軍士等等,隨便抽一些出來分散到大明各個地方。

也不需要太多,一個布政司一兩個就行,百姓們看到了自然就跟進了。

朝廷若是不方便,在下可以找一兩個遠親在一些臨海縣城弄一下?”

“行,集體工坊的事兒我們會再加急研究一下,你這邊也可以多想想,若是還有什麼想法,來一趟戶部衙門也行,差人送信來也可以,

我們研究好後交由陛下定奪,快則個本月慢則兩三個月就能試行。”

聽著畢自嚴這麼說,張子興立刻站了起來,朝著畢自嚴等人拱手:“那在下就不打擾諸位大人辦公了,告辭!”

“好說!”

畢自嚴點了點頭,看向左侍郎曾獻:“曾大人,替本官送一下張掌櫃的!”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