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早晚複相逢?”
“白居易的詩還真是令人遐想,可惜咱們這次太過匆忙,沒有時間去領略一番。”
崇禎半躺在躺椅上,慢悠悠的念出兩句詩。
後世的江南雖然繁華,但卻是缺少了現在的古韻和煙火之氣,更是少了那一份意境。
“不知道這江南之地在大旱之下還能保持多久。”
“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又談何容易。”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
聽著皇帝的喃喃自語,身側的李若漣眼中閃過一絲的心疼。
想勸慰幾句,可嘴巴張了張之後卻又不知道從何說起。
皇帝十六七歲登基,在危境之下翻身之上,平黨爭,清吏治,整兵備,練精銳,而後以雷霆之勢覆滅為患數年的建奴之患,收複東西蒙古,然後兵指扶桑,徹底鎮壓和奴役。
收中南半島為大明糧倉,開海貿彙聚天下財富……
待葉爾羌和吐魯番臣服,外喀爾喀七部和衛拉特四部歸附,大明打疆域之廣是曆代之最。
一樁樁一件件,隨便一件放在其他帝王身上那都是中興之壯舉,可誰知道皇帝承受了何等的壓力。
僅憑這些,皇帝的功績就是僅次於奠定華夏基業的始皇帝之下。
“陛下,年老一代有袁閣老、孫閣老、韓閣老、英國公、忠貞侯等人,中青一代有洪承疇、馬祥麟、孫傳庭、盧象升、鄭芝龍、堵胤錫等等人,身經百戰的武將更是有二十餘人。
現在三級學校開始招生了,會有大量人才湧出,隻要吏治清明,這些人就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您今年才二十五歲,至少還有五十年在位的時間,五十年的時間,咱們大明絕對是站在世界之巔,陛下的‘朕有一個夢想’絕對能實現的。
陛下打下的基業能讓後繼之君獨領風騷數百年,至於之後的事兒,那就不是陛下能管的了的了,兒孫自有兒孫福。”
第(1/3)頁
第(2/3)頁
“哈哈,也是……”
崇禎大笑了兩聲,將杯中酒一飲而儘,然後閉上眼睛,慢慢的睡了過去。
而此刻的北京城的文淵閣內卻異常的熱鬨,內閣、軍機處、六部官員以及福王等幾位親王齊聚。
“袁閣老,聽說剛剛有三百裡加急送回來,可是陛下有什麼安排?”
禮部尚書劉宗周輕聲問了一句,眾人也都是將目光看向了袁可立。
皇帝已經離京半年了,說實話剛開始他們還有些不習慣,可過了一兩個月之後就習慣了現在的辦公方式,按照既定計劃走就是了。
“諸位,陛下到了南京,此次一共傳回來五件事兒。”
眾人猛地一愣,詫異的看著袁可立,一個月前韓癀從漢中平原傳回書信說是皇帝在漢中平原視察南水北調再造漢中平原的事兒,且下達了全國學習的事兒。
按照路線和時間算,皇帝這會兒應該是到大同了才對,怎麼又跑到南京去了?
“李指揮使在信中說了,陛下聽說安徽和江蘇有四個府也被大災波及了,就想著去看看情況以及看看河南、湖廣學習漢中平原的情況。
然後見見鄭芝龍,商議遠征海外三國的事兒。”
“哦……不對……鄭芝龍回來了?”
戶部尚書畢自嚴眼神灼灼的看著袁可立:“袁閣老,是鄭總督回來了還是海貿商隊回來了?信中有沒有說海貿是數據?”
不說還好,一說海貿,眾人也都不淡定了。
剛端起的茶杯也都放下了,離的近的幾人更是朝著袁可立走去,想看看具體的。
海貿不僅僅是可以有大量的稅收,更是能盤活大明數以百萬計的手工業的百姓,這可是數百萬家庭,這些人盤活了整個大明就盤活了。
“諸位稍安勿躁,咱們一項項的來,第一項是計重單位標準化,大致意思是海外各國的計重單位太雜亂,陛下要求以後商人全部采用大明計重標準。
並增加噸這樣的單位,一噸等於兩千斤,並要求以後大明在大重量時以噸為單位,諸如入庫的鐵、銅、糧食等等,從上下到位單位統一……”
“第二項是新的紀年方式,增加公元紀年,按照推算,漢平帝元始元年為公元元年,今年為公元一六三四年。以後的紀年方式為年號紀年和公元紀年兩種方式並行。”
咦……
眾人輕咦了一聲,眼中滿是思索之色。
第(2/3)頁
第(3/3)頁
對於計重單位都沒有什麼好說的,畢竟皇帝已經統一的長度單位,現在統一重量也正常,而且更加的實用。
倒是這個公元紀年方式吸引了他們,雖然不如年號紀年和天乾紀年聽起來那麼的有底蘊,但勝在清晰明了,容易計算。
“第三個事兒就是鄭芝龍率南海艦隊遠征的事兒,按照時間推算應該已經出發了,但是不是遠征荷蘭三國,而是借機讓五大殖民內鬥,繼而讓整個歐洲亂起來。
具體的過程本閣就不闡述了,此事由陛下主導,南海艦隊執行,諸位怎麼看?”
眾人先是怔了怔,但隨即就輕輕的搖了搖頭。
“袁閣老,一個內亂不斷的大陸遠比一個強大團結的大陸對大明的威脅要小的多。
荷蘭、西班牙、葡萄牙三國屢屢襲擾大明就能看出了強大國家的不安分和對我們的覬覦,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既然如此,那不如我們先下手為強。”
“侯尚書這話是對的,而且我們也不是惡意入侵,海外三國先是襲擾沿海,又援助扶桑,後有聯合意圖進攻大明,我們能現在是報仇而已。
周邊諸國覬覦三國的財富繼而發生了爭鬥,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沒有一點心理負擔,他們奴隸貿易那麼多年,死了多少人?隻能他們奴役彆人,不能彆人奴役他們嗎?
是他們自己提出弱肉強食的,那就讓讓他們嘗嘗弱者的滋味。”
“哼,也就是距離太遠,又是異族,語言、文化、文字等等沒有一絲的共通性,而且人口又超過兩千萬,否則直接化為大明疆域。”
……
聽著眾人強勢、霸氣的話,袁可立心中升起了一絲的自豪感,這事兒若是在之前,可能就是吵得不可開交,甚至有死諫出現。
但現在連反對的都沒有,直接讚成,甚至想要直接滅掉他們,這就是大明的底氣所在。
“好了,海外的結局基本上已成定局了,我們看看眼前的事兒吧!”
袁可立打斷了眾人的議論,搖了搖記錄海貿數據的信件:“畢尚書,商貿之事兒是戶部主管,還是由你來念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