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就是澆水的問題了,臣說了無法一次性澆太多水,那麼水瓢澆水肯定是不行的,但可以用花澆壺。
即便是用花澆也要進行調整,例如將壺嘴封住,再鑽上幾個小洞,如此便能控製水大量流出,這樣澆水就不怕滲入太多,將根部凍壞。”
“妙呀!”
“好方法!”
“巧奪天工!”
“精彩絕倫!”
……
眾人聽完,紛紛稱讚,李若漣和林弈等人更是直拍大腿,眼中滿是驚喜和敬佩之色。
至於說要清理沉降池和更換圍擋,這都算事兒,大災之下最不缺的就是人力。
待眾人讚賞過後,宋應星繼續道:“如果能覆蓋沿河兩側十裡範圍,算下來關中平原可以用來耕種的耕地麵積大約是九百萬畝,除去居住的村莊、城鎮、山峰等等,至少也有五百萬畝的耕地。
這裡雖然無法種水稻,但可以種水稻和玉米,且是輪種,即便我們做了這麼多,理想情況下,這裡的小麥畝產一石都算高的,也就是年產五百萬石,
玉米畝產也差不多,估計一年也是五百萬石。
綜合算下來,渭河沿岸兩側,就能產生一千萬石糧食。
除此之外,涇河在關中平原的長度是二十五裡、北洛河和灃河以及黑河等則是一百五六十裡左右,
這些河流不算大,能覆蓋兩側三裡算是好的,除去村莊等等,算下來差不多是五十萬畝,一年也能有百萬石收入。
綜合算下來,就是一千一百萬石的糧食產出,足夠支撐陝西全部人口一年最低所需,當然隻是有口吃的,不至於餓死人的程度。
如果大旱持續,那麼明年是今年的七成,合計七百七十萬石,後年是今年的五成,合計五百五十萬石,三年總得算下來就是兩千四百二十萬石。
如果再算漢中平原的兩千三百萬石,那麼總得就是四千七百二十萬,足夠陝西八百萬百姓五年年所需,後麵兩年即便是天災再加重,收成隻有現在的三成,兩年也能產出一千兩百萬石。
也就是說一直到崇禎十四年之前,陝西是不需要朝廷來救災的。”
嘶……
眾人倒吸了口涼氣,眼中滿是震驚之色。
對於範圍波及到數百數千萬的大災來說,彆說是八年不用救災了,哪怕是三個月不救災,那就能餓殍遍野、易子而食。
現在能八年不救災,這簡直就是神跡。
即便是整個過程中遇見了種種難題,收成比賬麵上少一半,那也是四年不用救災,依舊是給朝廷省太多事情了。
四年不用救災,能活下來多少百姓?能在大災之後產生多大的價值?
崇禎也是頭皮發麻、心神俱震,明末的這場大災持續到什麼時間他不太清楚,但後世討論明朝的滅亡的主要原因不是黨爭,也不是造反百姓,而是亡於天災。
仔細想想這個結論似乎是有一定道理的。
黨爭再厲害,建奴也沒能一直打進山海關,哪怕是崇禎殉國,建奴都在山海關外轉悠。
雖然從龍井關、喜峰口兩次進來劫掠,但都隻是暫時的,隻要一日沒有將山海關徹底攻破,建奴就不敢揮軍直入。
因為隻要從喜峰口、龍井關等地進來,明軍就能封鎖這兩地,徹底斷掉後路,到那個時候,亡國之際,哪怕是五換一、十換一,也能換掉建奴的那幾萬騎兵。
若非吳三桂打開山海關,南明和李自成等聯手也不是沒有機會乾掉建奴,等乾掉建奴之後雙方再爭天下就是了。
若非是大範圍的大旱,那麼百姓也不會走投無路了跟著李自成、張獻忠等人造反。
造反那可是誅九族大罪,但凡有條活路,都不會造反。
沒有李自成等人造反,大軍席卷西北西南之地,朝廷也不會在西北西南損兵折將、消耗大量精力、物力、財力等等。
將鎮壓叛軍的兵力、軍餉、軍需弄到遼東去,不說主動出擊乾掉建奴,守住關寧防線、甚至收複一些城池還是可以的。
若是沒有這場大天災,哪怕是加三餉,百姓也不是不能承受,日子苦點總比亡國強吧。
所以說,明實亡於天災,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即便是要亡國,但至少崇禎肯定不止十七年,二十七年、三十七年都是有可能的。
隻能說禍不單行,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或者說自秦之後王朝國運不過三百年的定論開始了,天災就是行使天道之權的。
恍惚之後,崇禎回過神來,雖然不知道大災具體的結束時間,但似乎是建奴入關後,就開始緩解了。
也就是說大災在崇禎十七年之後就會緩解,直至完全消失。
宋應星說陝西這邊一直到崇禎十四年不用朝廷賑災,剩餘的年,朝廷隨隨便便都能應對過去。
少了陝西的八百萬百姓,那對朝廷來說壓力是極小的。
因為大旱是止於湖廣的,江南那邊還是有糧食產出,但運送到西北,路上得消耗多少?
重要的是,隻要漢中和關中兩個平原的這條路能走通,那麼山西的汾河平原、河南的豫東平原、黃河沿岸等地都可以效仿。
汾河平原有汾河、瀟河、文峪河、澮河等等河流,豫東平原有渦河、賈魯河、潁河、沙河等等河流。
雖然不如渭河、漢江,但沿河兩岸裡之地還是可以試上一試的。
一旦可以行的通,曆史上的明末大旱就能輕鬆應對了。
“宋院長,您說的可是真的?”
“宋院長,我是粗人,這個賬算一時半會兒算不過來,若真是如此,那真是功德無量了。”
“是呀,提出這種想法的簡直是神人!”
……
“諸位,賬是這麼算的,數據上沒問題,但在實施的過程中,能達到什麼程度都不好說了。”
宋應星苦笑著搖了搖頭,而後神色極為嚴肅:“你們忽略了一件事情,若是這件事情解決不好,彆說是漢中和關中平原,對整個大明那都是毀滅性打擊。”